盘点演艺圈里的那些佛教徒
2015-05-30
如今越来越多的明星在微博、朋友圈里贴出佛教的“心灵鸡汤”,讲几句佛经和偈语已然成了演艺圈的一种时尚。
刘德华:佛教只是一些道理,很容易接受
1961年出生于香港的刘德华,从小在佛教家庭长大,家中满是木制佛像。“我小时候已经上香拜佛,但没有什么感觉。”
大约20年前,刘德华在飞机上偶遇台湾的妙莲老和尚,拜为师父。刘德华曾在香港某电视节目中回忆当时的情形:“他是去其他地方讲道回来。可能是他的表达令我感到很舒服,他讲道理的方法令我感觉它好像不是一个宗教,它只是一些道理,很容易接受。譬如他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要争第一,第一其实很奇怪,(就像大拇指,与其他同伴一起)站起来,就站在最低的位置,横着排它就排在最后。怎样才能当第一呢?他说一只手如果没有了大拇指,很难拿起一个杯子。当每一个人都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第一了。他能讲很多道理,令我觉得他是我的老师。”此后,刘德华得法号“慧果”。
刘德华对佛理的领悟经历了一个过程。1997年前后,他选拍了一部“完全不是因为它好,只因为它是第一个给我1200万”的电影《爱情梦幻号》。师父告诫他,有钱不见得就快乐,要用钱来修福修慧,有了德行才能快乐。多年后回想起那部电影,刘德华悔恨不已,称“那是一部没有方向的电影,钱都落入我的口袋,没有花在电影上。” 香港特技指导罗礼贤曾在博客中写道:“很多时候,华仔去台湾拍电影,但都抽不出时间上灵岩山寺探望师父,只可打电话作简单的问候,与师父见面的机会不多。”刘德华做了一件事,可以让师父的箴言常伴身边——妙莲老和尚有一部《解惑叮咛语》,内容是他平常跟弟子聊天以及他讲经、开示和问答的记录。1999年9月,刘德华把它录制成粤语版本的CD和录音带,制作了5万份,以便香港信众聆听受益。他说:“我觉得,香港人对看书的兴趣,远不及听声带。你要人看书,一定事倍功半。所以我才想,假如把师父的《解惑叮咛语》翻译成广东话,录成CD,大家当听故事也好,当听歌也好,都容易接受。”
汶川大地震后不久,每年都要到寺院住几天的刘德华抄写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此超度死难者。他说:“亲爱的兄弟姊妹们:你们忧心的一切,我们一家人会继续尽心尽意为大家办好!安心上路……”刘德华还以Beyond乐队的《海阔天空》为曲填词,取名《承诺》,成为当时流行的赈灾歌曲。词中写道:“尘埃沾满了失落的轮廓,不必说,你们背后还有我……”
劉德华曾拍过两部电影,他扮演的角色均当过僧人,一部是2003年上映的《大块头有大智慧》,另一部是2011年的《新少林寺》。在前一部中,刘德华扮演的僧人因好友被逃犯打死,追凶未果后还俗。在后一部中,刘德华因看破尘世间的争斗,从一个“他不死,我睡不着觉”的军阀成了一个和尚。在《新少林寺》的主题曲《悟》中,他唱着自己填的词:“唯有心无挂碍,成就大愿;唯有心无故,妙不可言。算天算地算尽了从前,算不出生死会在哪一天……”对比皈依前后,刘德华有自己的解释:“皈依前,我的埋怨比较多,什么事情也要问个为什么。皈依后,我较能安于现实。虽未至于无求,但也不会因为某一件事不称心如意而受影响。”
李连杰:如果玄奘能做到,我也能
1982年上映的电影《少林寺》,让李连杰家喻户晓。当年电影拍到一半时,少林寺的方丈对李连杰说:“孩子,你与佛有缘,就在此地出家吧。”导演赶紧说:“别呀,电影还没拍完呢。”
后来,李连杰凭借这部电影走上武打明星之路,在名利世界里顺风顺水,直到1997年他34岁时,开始考虑皈依佛教。“我一直以来对宗教都有一些亲切感,但是什么原因自己找不出来。”看到身边的人为情、名、利、权而着急,他想到了释迦牟尼。“2500年前的那位王子,这4样东西他都有,可还是痛苦,原来他解决不了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他离开了,苦行了6年,找到了一个真正快乐的方法。”李连杰也想“离开”,放弃演艺事业,但“我遇见一名西藏的上师,他告诉我不要离开电影,我还有我的责任。当时,我很不理解,直到我在东南亚海啸中,直接面对死亡。”
李连杰屡次谈及那一年的遭遇。2004年圣诞节期间,李连杰一家人在马尔代夫度假。海啸到来时,他猝不及防,海水从脚踝迅速到达腰部、下巴,他不得不将女儿举起,最终得路人相救。海啸过后,李连杰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他借此机会想通了7年前上师所说的“责任”,倡导人人公益的“壹基金”应运而生。
“如果没有佛教的智慧,我肯定不会这么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中,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去拼。”李连杰说,“我不追求募集善款的数字,只希望到世界各地宣传我的慈善、环保及公益理念。如果玄奘能够用18年的时间去追求他坚信的目标,我也能。”就在印尼海啸的前一年,李连杰到台北宣传电影时,与正在台北弘法的青海省囊谦县的巴麦寺活佛罗贡桑仁波切一见投缘,罗贡桑仁波切还治愈了李连杰长年的胃痛,李连杰当即拜其为师。拜师那年,李连杰曾在巴麦寺闭关修行数日。
据一名佛教中人透露,李连杰每日坚持修行两个小时,不接电话,不让任何人打扰。他经常到各佛教圣地朝拜,也有不少上师朋友,如四川白玉县亚青寺的阿秋法王、台湾法鼓山的圣严法师等。
自从在海啸中感受死亡后,李连杰深信佛教中的轮回之说,他希望,“此生只要还有呼吸,就赶快做善事”。他也希望,自己死后,遗体在西藏庙宇火葬,并由一名佛教师父在他的墓碑上题字。
赵薇:我离一个合格的佛教徒还差很远
2008年,赵薇在一次采访中透露:“我有宗教信仰,我信佛。”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开始信佛,她说:“就这几年。一般命不好的人要有宗教信仰。这个东西又很奇怪,没有缘分的人怎么劝你也不信。只有接近痛苦的人,才得以接近宗教,还不够痛苦就不会相信。我不认为我的痛苦比别人多,但我有极痛苦的时刻,人在痛苦的时候开始思考,寻找更大的精神寄托和解脱。”
2008年,赵薇开始吃素。她认为,吃猪肉也就是吃猪的尸体。“磨刀霍霍,宰杀哀嚎、惨叫的动物,目的是为了准备饭菜,这种行为和谋杀、害他的‘碎尸案有什么区别?”最初,她吃的是“肉边菜”,也就是只吃配菜,不吃肉。但是,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画面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发了一个愿:从这一日开始吃纯素,希望这个世界不再有灾难来临,希望那些受伤受苦的人们能看到希望。”
2009年,赵薇被人拍到在江西萍乡芦溪县建勋寺参加祈福法会。在法会中,她戴着墨镜,不愿被别人认出来。
2012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赵薇说:“我接触佛法很早,但一直算不上是一个精进的佛教徒。我离一个合格的佛教徒还差很远,我的心常常偷跑。”她还感叹道:“如果你一直寻找答案,却还是找不到,那是因为时间还没到。时间到了,答案自然出现,
那个答案可能藏在一本书里,别人的一个举动里,或是师父点拨你的一句话当中。”赵薇的皈依师父是谁,鲜有人知晓。在公开场合,她与近年“走红”的上师索达吉堪布有过合作。2014年4月,38岁的赵薇受邀与四川色达县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一起共话青春。此前,赵薇执导的首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索达吉堪布撰写的《残酷才是青春》一书恰于同一时段发行。赵薇在节目中说,她的童年很灿烂,青春却很忧郁,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索达吉堪布说:“我刚出家时也很迷茫,怀疑过能不能坚持到底,我到今年是真正出家30年,我认为还是很有意义的。只要有机会的时候,我就尽量地传播一些正能量。”赵薇也希望“做一些我认为比较有意义的事情”,用自己拍摄的作品“给别人一些需要的东西”。
(《环球人物》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