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唤起民众国防意识

2015-05-30张细和龙文

大东方 2015年8期
关键词:百姓途径

张细和 龙文

摘 要:国防意识是民族维护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防力量的强弱,不仅要依赖国家经济的支撑,更重要的方面也与民众国防意识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百姓国防意识淡薄为着力点,探讨百姓国防意识淡薄的原因,提出全民心系国防的口号,呼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尚武意识,积极投身参与国防建设。

关键词:百姓;国防意识;途径

抵御外侮,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离不开全民国防意识的觉悟,特别是游散在官位以外的老百姓。国防意识是公民的主观认识,也是社会道德和民族意识,主要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和尚武精神。国家要发展、民族要生存,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做后盾。今天我们思考培养百姓国防意识的目的,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摒弃狭隘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戴国防法律法规,正确看待国防,牢记历史,自觉把自己融入到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在市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进行的同时,凝聚各方力量,铸牢守护祖国的钢铁长城。

一、全民国防意识淡薄的表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全面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得到空前的改善,随之而来的社会风气较改革开放之前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全民国防意识减弱,国防观念淡化的现象比比皆有,热衷于追求时尚,追求金钱,围绕自我不正常的价值观,削弱了民族自强意识和保家卫国的神对使命。主要表现:

(1)宣传教育、贯彻落实不到位。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强调部署不少,法律法规也制定不少,理论条款制定多,口号喊得多,但到了实际贯彻落实时,一阵风就吹走了。一些职能机关,习惯坐在空调下闭门造册、纸上谈兵、叫喊指挥,下不去,一线前沿不靠前;临时紧急任务应付多,套路过程马虎多,说一套做一套迁就多,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而社会群体的基层民众,更是认为国防问题是上面领导和解放军的事,与贫民百姓无关。

(2)长期和平环境使国民的国防观念逐渐淡化。我国自六十、七十年代出现过自卫反击战后,一直处于风平浪静的状态。一些人高枕无忧,心中无国家、胸中无国防,似乎天下太平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大中专院校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神书”的松懈麻痹状态,令人感到痛心和担忧。

(3)追求金钱效益的浪潮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平时各级领导、各级组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面宣传多、强调多,致使全民开店、全民经商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经济建设环境需要强大国防力量做保障,对全民价值取向影响国防观念的估算引导不够完备,导致个人热衷于追求时尚,追求金钱,每当个人利益与国防理念发生碰撞的时候,个人利益占绝对上风,放松了国家安全环境才是生财保障之道,忘却了有再好的理财挣钱方法也是白搭的道理。

(4)军事设施惨不忍睹。从陆地的营房围攻墙被人撒除、营内公路训练场被当作晒谷场、驾驶训练场,通信设备、电线电缆被人偷窃、切割贩卖。海上水域训练场也被不明不白的人圈网养鱼,军事设施管理难度加大。

(5)逃避尽义务现象屡见不鲜。不愿当兵、不参加民兵训练、不愿意尽义务的事大有人在,就是去了也是出工不出力,怕苦怕累,特别是80、90后的青年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不仅唯我独尊,也与社会的影响、父辈们的管教有着直接的关系。

(6)爱军尚武的热情降温。解放军的地位越来越不及60、70年代,议军、爱军、拥军的热情场景无踪影了,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和平建设无战事、一切向“钱”的价值观、军人待遇低、无职业荣誉感、第二次就业等社会面给予军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所至。同时社会不良风气广泛渗入军营,也给予军人自身形象受损。

二、全民心系国防的意义

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有强大的国力和军力。没有强大的国防也就不可能有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在美国重返亚太,频频对我进行挑衅、施压、炫耀武力的同时,我国必须 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让全民认识国防、关注国防,最终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此在当前国际形势和周边安全环境下,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加强国防观念的教育培养,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公民爱国热情、依靠全国人民建设和巩固国防的一项基础工程。

(2)加强国防教育,有助于国民牢记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明确使命和责任感,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3)全民心系国防,有助于强化全民国防意识,懂得有国才有家的道理,不断强化国家利益至上、爱国至上、祖国最高利益至上的意识,从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结成最广泛的民族团结统一战线,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强国强军梦做贡献。

(4)加强国防意识建设,实现国防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只要抓住教育不放松,“瞄准”学校青年一代,在他们的心灵里撒下卫国光荣的种子,培养国防建设急需的人才,这不仅是卫国戍边的最佳途径,也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明智选择。

三、唤起民众国防意识的途径

针对全民国防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势利导,抓紧时间,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社会群体国防意的全面提升。

(1)建立从娃娃抓起,启蒙与终身教育的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让国防意识老幼皆知皆有,代代相传。从幼年、少年开始帮助孩子拥有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国防观念,并始终把国防教育贯穿于老中青各个时期,确保国防教育在全民教育中的连续性。

(2)抓好家庭大人国防意识培养。爱国的种子从家庭开始培育,任何人的出生、成长、生活都离不开家庭这个第一环节,父辈们的一举一动对小孩的影响力非常大,只要我们把国防教育融入家庭教育的生活中,把父辈与孩子的亲情、友情与爱国、巩固国防、建设国防之心结合起来,一个全民国防意识的增强状况就会得到根本的好转。

(3)注重学校教育,培养良好的尚武习惯。(下转第56页)(上接第54页)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阵地,它对形成稳固的人生观和牢固的国防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结构的学生,设置难易度不同的国防教学计划,大学实行国防专业学分制,中小学通过课本、图书、卡通、军事游戏、 军事夏令营、军训等方式抓好他们的国防意识教育,让学校真正成为夯实学生国防思想基础的前哨阵地。

(4)重视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各级媒体在宣传上必须拓宽国防教育渠道,改进方法和手段,以覆盖面为立足点,以有效率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广播、报纸报栏、宣传栏、宣传车、墙报、黑板报、图片、广告牌、多媒体有线数据电视传送、文艺节目下乡服务、国旗下宣誓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让全民更多的了解国防建设情况,筑牢思想根基,从而提高他们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热情。

(5)从社会抓起,认真贯彻国防法律法规。要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各级领导、机关不能只停留在开个会、有阶段性叫叫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知道国防军力的强大,民心觉悟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全国13亿人口除领导、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外,私有企业、个体户、外企、农民工、学生、自由职业者等社会群体人员所占比例80%以上,这些群体人员不觉醒支持参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强军梦可谓天方夜谭。所以民众才是国防意识教育的主体,一定要防止出现“死角”。人才交流中心、县、乡、村四级要充分利用人才招聘会、农忙季节、传统节日、民工密集地区、通信互联网等不同方式,对民众进行内容丰富的国防教育,以达改善国防意识薄弱环节的不利局面。

(6)加强法律法规、历史传统的教育学习力度。历史遗址,纪念馆、纪念物等场所免费对外开放,为接受国防教育的各类人员提供更多便捷的学习机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民“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唤醒全民“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泰才能民安的道理,大力弘扬爱国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切实强化全民国防意识。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唤起百姓国防意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如果忽视了自由民众的国防教育,他们不支持配合,势必造成国防建设的被动,也不可能建立强大的国防。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引导百姓认清形势,强化安不忘危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责任感,并家喻户晓、深入民心,把百姓国防意识的增强作为一项重点内容、长期的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苑士军:国防教育概论 解放军出版社,2004-7.

[2]奚记荣:中国国防教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

[3]黄志忠:对外开放与国防教育: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

[4]陈纪云:国防教育通俗讲话: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张细和(1962.10—),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理论、教学等;

龙文(1973.11—),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理论、教学等。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猜你喜欢

百姓途径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百姓在心中
走进百姓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百姓看家“风”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