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015-05-30沈丽萍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化名人文化底蕴评分标准

沈丽萍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考、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2.掌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和“文化底蕴” 的含义。

3.选材“走进历史文化名人 ”和“走进现实”。

二、能力目标:

1.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能辨清作文“伪文化倾向”特征。

2.进一步提高作文的文化底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悟生活,感受亲情。

2.多读书,关注社会热点。

3.思考社会、人生,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旅美学者刘桂林在美国发来的祝贺我校高考取得的成就视频,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角度评价刘桂林的讲话。

二、新授

(一)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课程内容:

1.刘桂林引用名言注释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2)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荀子·劝学》

释义:没有精诚专一的志向,就不会有明辨是非的智慧;不能专心一志,苦干一番,也不会有显著的功绩。(冥冥:精诚专一。昭昭:明辨事理。惛读hun,专心一志。赫赫:显著)

2.分析刘桂林讲话导出说话写文章要做到:言之有文,行而要远。

3.明确“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含义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年》。

“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释义: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因为,说话要动听,文章要耐看,才能起作用。因文章动人,也就易于传播。“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所谓语言“有文采”,就是指语言生动、活泼,句式灵活多样,意蕴丰富,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等。

4.出示中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在平时作文中有的放矢。

5.在考场作文中得高分技巧:

(1)走进历史人物与文化名人(诗人、哲人)

历史人物与文化名人本身有魅力,所以有吸引力,在作文中你写了苏格拉底、孔子、陶渊明的故事,就要比写“我二哥”“我姨家我老弟”好得多。文化名人不仅表达一种“崇高”之美,悲壮之美,而且有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写他们文章也就具有了厚重感,增添了哲理深度。使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屈原、庄子、孔子、司马迁、诸葛亮、陶渊明、李白、杜甫、杜牧、包拯、海瑞、王国维、胡适、鲁迅、沈从文;国外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德拉、杰克·伦敦、罗曼·罗兰等。

(2)走进现实

现实就是生活,生活是作品的源泉,关键看你用艺术的剪刀怎样去剪辑处理生活。

要写出以批判的眼光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走进现实生活中一些震撼人心的事件和媒体评选出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等;生活中的小人物。

6.课堂练习:评价作文,能识别伪文化作文

(四)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写作要言之有文。

2.了解中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3.说话、作文要有文化底蕴。

4.选材“走进历史文化名人 ”和“走进现实”。

(五)作业

1.课外阅读: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张五常《学士九百年》

2.以“执着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补全题目,以“苏轼”为题材,有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文化名人文化底蕴评分标准
韩国汉诗中的齐鲁文化名人形象研究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文化名人
———刘训毅
永远的格纹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广西历史文化名人郑小谷
海峡两岸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