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5-05-30刘璠张希洋周佳琪

大东方 2015年8期
关键词:硕士学位专业学位学位

刘璠 张希洋 周佳琪

摘 要:目前我国共设置了19种硕士专业学位,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所总数为431个,截止2008年上半年,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86.5万人,改变了我国学位类型、规格单一的状况,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体系相比,我国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尚面临着许多问题。

关键词:硕士专业;研究生学院

一、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1.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讨阶段(1984-1990)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经、工程技术、医药等领域都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的专门人才,这与我国当时以学术科研为培养目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不相适应。1984年,清华大学等11所工科大学向教育部提交了《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这是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形成的源头。1986年,国家教委原研究生司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既要注意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也要注意培养应用部门的高层次人才”,由此开始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试点工作。1988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职业学位的概念,并开始了职业学位的调查、研究、论证工作。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职业学位”改为“专业学位”。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在我国设置专业学位,是为了我国应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加速培养应用学科的高层次人才,是为了改变我国学位规格单一局面的一种措施”。专业学位的应用型导向由此确立,多种类型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开始建立起来。

2.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创建阶段(1990-2002)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史上设置的第一个专业学位。随后,建筑学硕士、法律硕士在我国陆续设立。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学位[1996]30号),该办法对专业学位的招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学位授予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这说明我国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和军事硕士相继设立,我国的专业硕士种类逐渐走向多元化。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学位[2002]1号),该意见总结了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十年来的成绩,也指出了专业学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专业学位提高到与学术性学位相同的层次,并且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专业学位教育的政策建议,我国初步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3.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三个新的硕士专业类型。200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提出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并且从科学定位、教学要求、实践要求、学位论文等方面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提出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这是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性转型,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是我国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得以蓬勃发展的开端。

二、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推行以来,为了保证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国家先后发布了《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工作还在摸索阶段,通过对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专业学位教育尚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视不足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开设了多种多样的专业学位教育类型,美国的专业学位占全美硕士种类的85%,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的55%以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学位[2002]01号)明确指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性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不论是从专业学位覆盖学科范围还是从专业学位招生人数等方面来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在研究生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领域,都没有占据重要的地位”。另外,目前在职攻读的学员在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然而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的学生一般都不被视为在校生,学生上课甚至要租教室,致使学生并不能享受应有的教学服务。部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在利益驱使下,为了争取足够多的生源,对于学员的报考材料、入学要求甚至招生考试等环节都存在过于宽松的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2.专业学位教育和学术型教育办学模式趋同化

2009年,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中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然而,从各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的办学模式来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如出一辙,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并不能充分体现其自身实践性、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往往被以学术性、研究性的学术标准来衡量其质量,这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偏离,使专业硕士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具备特定知识结构和技能的人才,从而也导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失去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3.师资队伍不健全

由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的指向,对专业硕士的培养,必然要求指导老师既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指导老师大多是由校内担任学术型硕士生的指导老师兼任,这些教师虽然学术理论水平比较高,但是实践经验有所欠缺,难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有些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培养单位直接从企业聘请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技术人员,但这些技术人员又通常无法很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具有学历层次较高、学术能力较强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对行业实践情况了解不够,而实践能力强、又能够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同时又能有效兼顾课堂教学的校外师资则少之又少”。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应用性、实践性的培养目标的确立,必然要求有具备相应的素质的雄厚的师资作为保障,因此,如何提高现有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师资水平,是目前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4.教学方法单一

专业学位的应运而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按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要求,以问题和案例为导向,进行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研讨应该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但是,我国目前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大多采取的还是传统的课题教授法,侧重对学生的理论灌输,尽管其他教学方法也有所运用,但是学员还是很少有机会参与教学研讨或者模拟训练。案例教学法虽然比较受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视,通过规定每门课程所应采取的最低案例数、举办案例教学法培训班或者研讨会等手段来促进和推广案例教学法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运用,但是我们国内所采用的案例基本都是对外国案例的照搬,具有中国本土化的原创的高质量的案例并不多见,这就使得案例教学法流于机械化和程式化,从而无法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5.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我国目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各培养单位的课程设置基本都是雷同的。尽管教育部并没有强令各培养单位都采用统一的课程体系,但是为了教育评估时“保险系数大”,各培养单位都完全按照教育部发布的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而没有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这样显然不利于专业学位培养的多元化。其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基本都是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翻版,未能很好地反映出专业硕士学位和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在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方面的差异,从而无法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性特色得到体现。第三,现有的专业硕士课程结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不是以开发学员的潜能为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6.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

由于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多面向在职人员,所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体系多是缺失或者是形式化的。虽然攻读专业硕士的学员都已获得学士学位,基本都经历了大学本科的教育,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范方面的指导和训练,而且每个人报考专业硕士都有不同的初衷,所以很多人在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后,并不清楚自身的职业前景,很多人对就业表现的茫然和无措。尤其是2010年多种专业学位开始面向应届本科生进行招生,应届生由于没有工作经验,他们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缺乏必要的认知,更需要由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他们开拓思路,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范围和所要担当的社会角色,针对自身特点和客观实际的需要,掌握切实可行的求职方法和求职技巧。目前,很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对专业学位学员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重招生、轻就业的观念比较突出,就业指导工作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严重不足,甚至很多工作还没有走上正轨,应该引起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黎胜禄:《我国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的管理》,《湖南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2]刘晖,侯春山.《中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

[3]刘辉煌,谭飞燕.《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4]潘懋元,吴玫.《关于当前研究生教育体制创新的若干问题》,《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第1期。

项目基金:本文为2014年湖北省软科学项目(2014BDH116)、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5G021)、2015年中国物流学会与教育部教指委项目(JZW2015072)、2015年中国物流学会(面上课题)研究项目(2015CSLKT3-069)、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项目(W201500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教育创新项目(2015JG0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项目(2015Y0501)成果。

(作者单位: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硕士学位专业学位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我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在美国对于就业来说最好和最差的硕士学位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