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其对策
2015-05-30王耀兴
王耀兴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成為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探讨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文章在通过对我的家乡就及周边农村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情感教育、学习成效、心理健康和品德教育四个方面。笔者从家庭、监护人、学校和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家中的监护人因年事已高,文化程度低,或因忙于农活,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监护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少,情感培养缺失,缺乏对孩子的管教,再加上学校,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够重视,致使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缺乏必要的行为规范。下面通过对宁县339名儿童的调查问卷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情感教育严重缺失。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引导、纠正,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在日常管理中,隔代的监护人年龄偏大,观念落后,不懂得与孩子沟通,容易造成留守儿童产生孤独与自卑、自私与封闭、独立与冷漠、情感期待与依赖等道德情感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60%左右的留守儿童是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年龄与思维的差距使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不能很好的进行心灵上的沟通。30%左右的留守儿童属于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与其监护人之间无法建立起正常的依恋关系,致使他们性格脆弱或孤僻,自身出现越轨行为或犯罪的几率亦大于有正常依恋关系的儿童,例如吸烟、饮酒、打架斗殴,逃学,结交不良朋友等行为。
(二)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也令人担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致使学习成绩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成绩在60-70分的占15%,不及格占7%,二者共占22%,成绩在80分以上占15%;非留守儿童成绩在60-70分的占6%,不及格的占2%,二者共占8%,成绩在80分以上占26%(见表1)。
表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情况
平均成绩/分 留守儿童所占比例 非留守儿童所占比例
不及格 7℅ 2%
60——70 15℅ 6%
70——80 18℅ 11%
80——90 13℅ 20%
90——100 2℅ 6%
可见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比非留守儿童差,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见表2)。调查表明,小学文化程度占43.3%,没上过学的占22.4%,合计占65.7%,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表2 留守儿童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分布表
受教育程度 人数 百分比
没上过学 30 22.4℅
小学文化 58 43.3℅
初中文化 33 24.6℅
高中文化 13 9.7℅
二是监护人不知道如何科学指导孩子的学习。特别是新课改实行以来,许多知识是监护人所没学过的,他们所能做的只是问孩子有没有作业、作业做完了没有。对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无能为力。另外,委托监管人对其监管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漠不关心,只尽吃饱穿暖之责。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好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是教师不堪重负,很难适应留守儿童数目巨增。很多负担都落在了老师身上,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更要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和繁杂的日常琐事,有的教师感到情感资源被繁重工作量极度耗尽。除了上课,批改大量的作业,还要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既要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表现出太多的无奈。
(三)心理健康易出现异常。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缺少情感教育和心理关怀,充当监护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在认知以及心理上不可避免地会同留守儿童产生代沟,学生有时候出于担忧或害怕不敢向老师倾诉,他们的同伴,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很有限。由于没有倾诉和求助的对象,最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情绪发生波动时,无法感受到起码的关心与教育,情感长期得不到宣泄,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疾病,导致内心封闭,不愿与外界接触,情感冷漠,甚至会有一些过激行为。将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成人之后人际障碍和人格缺陷。
表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性格取向
性格取向 留守儿童所占比例 非留守儿童所占比例
开朗 40℅ 68℅
冷漠 19℅ 10℅
内向 35.9℅ 20℅
暴躁等其他 9.7℅ 3℅
(四)道德行为失范。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正面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加上缺乏临时监护人在道德品行上的正确示范,使得留守儿童很容易染上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出现道德品行上的失范。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一)要把家庭独特的教育功能和监护作用摆在突出位置。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首先,作为儿童现实生活的监护人,都应该让儿童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其次,要尽量避免儿童受到过多大众传媒等外界不良文化的影响,不要因为劳动的繁忙而把孩子天天放在电视机前面,忽视了与孩子的互动交流。
(二)发挥学校独特的教育功能。学校应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有效联动,共同教育的良好机制。教师应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指导。
另外,学校应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也有利于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信息的交流和反馈。
(三)调动社会力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1)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注不够,相关部门应通过大众传媒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把留守儿童问题提到政府工作议程上来。可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协调机构,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所在地区联合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加入,并为其提供相关政策上的支持,为留守孩子提供专业服务。(2)立足农村社区,建立教育监管体系。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建设不尽如人意或者基本没有,建议在县、乡镇和村层层建立关注留守儿童的联系部门,实行领导负责制,常抓不懈,纳入年终考核范围。特别是各级妇联应进行上下联动,形成组织网络,对每个留守儿童资料进行建档,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定期上门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引导孩子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3)净化社会环境,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诱惑力,一旦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容易误入歧途。
(四)加大政府及职能部门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建设。首先,要发挥政府在制度上的优势作用,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加快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城乡分离制度,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子女就学同等待遇”,让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近入学。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我们相信,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定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