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5-05-30术毅
术毅
摘 要:工业建筑滑模施工工艺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比较有保证等特点,但是也具有其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本文针对井塔滑模施工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及其原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对滑模模板及滑模装置的改进问题进行了思索和建议
关键词: 井塔;滑模;质量通病;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一、实际背景
2008年初以来,我处先后承建了山西长平、内蒙黄岗矿业以及崇礼紫金矿业公司等竖井井塔工程并全部采用了滑模工艺进行主体施工,基本上取得了较高的施工速度及较好的施工质量,在工期紧任务重的不利局面下创造了企业能打硬仗的社会声誉。但在高速度、抢工期的热闹之下,施工过程中共同暴露的一些质量问题也让人觉得有点美中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是模板底口涨模、结构形心偏移、混凝土表面质量差、洞口不垂直等问题最为突出。本人有幸参与其中部分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作过思考和探讨,后文即为本人针对其原因及改进措施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主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一)模板涨模
通过近几年的井塔实际施工效果来看,每层楼板完成进行浇筑墙柱头遍混凝土时模板下口经常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涨模现象,导致每层接缝处总是有点不是很平整。其主要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浇筑没有顺序和规划,施工中带有极大的随意性。经常是塔吊吊斗直接入模,瞬间冲击力超出设计承压力。2、振捣过程不规范,尤以振动时间长、触动模板或钢筋最为突出。3、滑模模板装置设计可能没有根据实际工程特点进行专项设计,其强度、刚度可能偏低,导致变形超出规范要求。
(二)表面质量差
由于井塔工程自身通常都设计有数层楼板,而且洞口、暗梁、柱等较多,多数采用滑一打一的工艺进行框架结构的施工,实际施工中总会出现漏筋、柱掉角、洞口边坍塌、蜂窝等质量缺陷。由于一般滑模设计中内平台下面没有吊架,内模板通常无法随滑模进行修补,故表面质量差通常更多的表现在内墙,归纳起来其主要原因有以下5条。
1、每层滑模施工至楼板进行空滑时,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清理,导致模板表面产生一层粗糙的混凝土表层,尤其以阴阳角为甚。2、由于每层需停滑,在滑道处经常堆积有混凝土残渣,导致洞口掉角。3、钢筋位置偏移导致漏筋或钢筋划破混凝土表面。4、混凝土出模强度控制不合理,引发掉角或粘模。5、混凝土振捣存在漏振或振捣不到位等现象。
(三)结构形心偏移
从近几个工程实例来看,形心偏移均未超过规范允许范围,但在个别楼层上,中柱位移也曾出现过超标的个例。如果不加以重视,也将会影响结构实体质量,主要原因归纳为下述4点。
1、施工过程中材料堆放过多,或者局部集中荷载过大,导致滑模平台倾斜不平。2、千斤顶行程不一导致滑模平台倾斜不平。3、钢筋或者混凝土硬块紧贴模板从而对模板产生产生水平推力。4、混凝土振捣顺序不合理。
(四)洞口不垂直
滑模施工中洞口通常是在模板内安放滑道,滑升至洞口底时插入模板插板来留设,实际滑出的效果经常发生洞口上下错位、侧边倾斜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滑道处经常堆积混凝土残渣,插板不垂直或者脱出滑道;另一个原因是滑模模板发生了旋转导致滑道与设计位置发生位移。
三、主要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改进。
(一)滑模模板设计方面
应区分不同工程实际特点进行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滑模模板设计,针对墙体厚度、混凝土运输和浇筑方式等设计相对应的模板支撑体系。
1、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一般在滑模平台上设置混凝土灰斗,这样在计算荷载时就应考虑混凝土自重以及泵送产生的瞬间冲击力,必须进行局部液压系统及支撑设计,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将灰斗设置在最靠近墙柱等主要受力处或增加抵抗其冲击作用的千斤顶。2、井塔采用滑一打一工艺时外模通常设计比内模低300mm,应考虑对外模底部进行局部加固。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外模底部加设一道水平φ48×3.5钢管,钢管用钢筋斜撑在底部模板围圈上从而达到加固目的。3、墙体较厚时可以将模板围圈适当加大以提高其刚度(例如采用[14槽钢替代[10槽钢),计算还不够时可以将上下围圈加工成桁架结构,或者提高联系围圈刚度。4、滑道尽量采用角钢、方钢等具有直角边的硬质材料,插板也应尽量采用钢板等表面光滑的材料。5、选用行程一致的千斤顶,不能全部做到时应能保证每一面墙体上都使用相同行程的千斤顶。6、为保证滑模平台的水平,按标高分段对千斤顶设置行程限位器,保证在每个设计的高程内所有的千斤顶都爬升到指定的同一标高,从而保证滑模平台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工地常用及经济的做法是随滑模施工将建筑扣件每300mm一道拧紧在爬杆的同一个水平面上来进行限位控制。
(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
1、加强滑模技术交底的编制,必须作到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同时对一些容易发生的问题作好施工策划,提前制定预防措施。2、作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选定合理的初凝时间,严格控制好滑模出模强度。尤其是象内蒙、山西等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可能存在白天需缓凝、晚上要早强的现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配合比。3、作好混凝土浇筑顺序的策划和控制,执行均匀交圈浇筑制度。4、塔吊吊运混凝土时应先卸在内平台上,然后利用人工入模,严禁混凝土直接入模。5、加强混凝土振捣监控,杜绝过振、漏振等现象,对混凝土实际强度进行反复检查,发现模板粘连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6、每层提空时派专人清理模板、滑道内的粘块和浮浆,保证模板清洁。7、加强对模板的监测,发现旋转或位移及时进行纠偏,防止累积误差扩大。
四、总结和感想
从2008年以来,本人在部分井塔工程滑模施工中也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采取了一些措施,在某些方面也进行了改进,但取得的效果不是很好。在此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写出来,希望可以得到更多专家、技术人员的批评和指教,更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使井塔滑模工艺取得巨大改进,为我处铸造辉煌再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