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残忍现实面前,悲凉盛开的爱
2015-05-30尉迟上九
尉迟上九
比起浓墨重彩的画作,有时我反而更为欣赏由一些随意简单的线条所组成的速写或素描类作品,在一些人看来像油画类的画作,色彩上的饱满丰富,构图上的巧思严密,能给予视觉和心灵上最为直接的冲击和震撼,却殊不知有时寥寥几笔看似不经意间的用心,更能为观者提供一种透彻清晰的视角,在云淡风轻的表象下往往蕴藏着创作者的大智慧和大胸怀,抒发的情怀或表达的想法也会显得尤为的深刻、睿智而动人,而Haneke的《爱》,在我看来就像一幅不多加修饰,用最寻常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勾勒出来的画作,看似寻常易懂,却饱含深意和感动。
故事围绕着一对老年的音乐家夫妇而展开,他们拥有相同的嗜好和话题,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相互扶持相互依靠,平淡的日子过得惬意而寻常,但病痛的悄然来袭,却残忍的破坏了这一平静的幸福,因手术失败,Anne的病情一度恶化,工作繁忙、烦恼一堆的女儿Eva无暇照顾,只能由年迈的Georges照料,病痛的折磨加上心态的变化,爱将如何继续?何以称之为爱?在Haneke一贯冷峻、克制而静谧的镜头中,见证着无奈而无常现实下的残忍与悲凉,而大多时候在难以消除的痛苦和难以挽救的灾难面前,让人看似费解的极端行径或许也是爱的一种强烈表达。
场面的调度与镜头的切换,在局限的空间中Hanek更是尽显功力,除了开头的音乐会外,全片下来聚焦的场景基本上都围绕着公寓而展开,镜头微妙讲究的转换,象征性情节和画面的融入,在优雅、美妙、伤感而惆怅的旋律中,两位神级别的演员Jean-Louis Trintignant与Emmanuelle Riva贡献了最为精彩绝伦的表演,从他们的身上可以说看不到任何一点演绎的痕迹,无论是肢体语言还是心理变化,或细腻的情感表达,可以说都做到了淋漓尽致的完美,真实到令人痛心。Hanek的镜头语言总在平缓冷峻的氛围中充满了沉默的痛和伤,但即便如此还是会因此而沉迷,那种裹着残酷感的光影美学直抵心底的震撼实在让人过目难忘。
很多时候只有经历失去和痛苦,才能让人学会珍惜和感恩,而爱具备无限深厚广博的意义,在光影的世界中,在乐观和积极意识的作用下,大多时候都是尽量用正面而美好的事迹或行为,带给观众对于“爱”更为深刻的认识,而Hanek则反其道而行,用看似冷漠的姿态,制造残酷而沉重的漩涡,让爱于其中伤感而哀愁的绽放。从Anne的角度出发,一开始丧失基本的生活能力,随着病情进一步无法遏制的恶化,完全失去语言能力和肢体功能,对于被病痛一步步的击溃后的可怜状态,对于老伴费力的照料,开始懊恼、悲愤、自责和消极,到渐渐心灰意冷,无可奈何的在痛苦和无意识中苦苦挣扎。
不愿自己成为无用的累赘,不愿看到爱人变得心力憔悴,不愿留在爱人脑海中的美好形象被病痛折磨的样子所取代,所以会焦虑、会避讳、会痛苦,甚至会放弃,这是Anne的爱。而站在Georges的角度出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看着爱人深陷伤痛的泥沼中,自己却无能为力,甚至失去耐心,面对爱人不停传达着极度痛苦的信号,Georges用最残忍的方式给予了Anne最沉痛的爱。出于人性的考虑,很多人对Georges的决绝行为不予理解,好似为了摆脱包袱和重担,觉得太过自私或太过残忍,Georges的行为或许有一定成分真是出于本能的自我考虑,但我看到更多的则是Georges对于Anne深厚的爱。
在《爱》中,有几处很耐人寻味的镜头处理,无论是意境深远的长镜头,或是几幅油画幻灯片似地插入,或是画面片刻静止的停顿,又或是鸽子的两次无意闯入,Hanek似乎是想要为观众提供一种能冷静深入思考或转换思维的空间与方式,放下浮躁的心,打开看似局限的眼界,融入情境感受其中的氛围,品读其中的用意。在残忍冷漠的面具下隐藏着的或是感人至深的脉脉温情,很多人常说悲剧往往能更像一把利剑直刺人心,而Hanek恰恰就利用了这股力量,带给观众对于爱的另一种思考,也许隐藏在死亡背后的是对爱更为长久的延续,虽然看上去很凄凉、很悲痛、很伤感……,在这残忍到让人无法目睹的无常现实面前,Hanek用独有的方式和风格,动人的刻画出了爱的另一种生存方式。
(请作者见文与本刊联系)
影片信息
片名:爱 Amour(2012)
导演:邁克尔·哈内克
编剧:迈克尔·哈内克
主演: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埃玛妞·丽娃/伊莎贝尔·于佩尔/威廉姆·西梅尔
类型:剧情/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法国 / 德国 / 奥地利
语言:英语 / 法语
上映日期:2012-05-20(戛纳电影节)/2012-10-24(法国)
片长:127分钟
又名:爱慕(台) / 他们俩 / These Two / Love
[责编/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