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用语推敲例析
2015-05-30姬永奇
姬永奇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情感、讲授知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基本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但笔者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用语不够考究,欠准确,欠精当,很值得推敲。笔者试举几例,以期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
例一:“带着以下几个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目标教学:初读感知或精读鉴赏时,往往将课文中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以投影仪或小黑板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围绕思考题,边朗读边思考。按常理说,“读中想、想中读”是一种合理的学习方法,实际上,这种学习方法也有讲究,朗读和思考是两种学习活动,它们的侧重点和专注性有所不同,活动的目标、重点和形式,决定了个体注意的分配性。新教材50%以上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获得语感积累,学生在朗读中必须着重关注语感把握、情感揣摩、节奏控制、重音停顿等处理。根据教育心理学规律,小学生对自我注意的分配能力是有限的,往往难以“一心二用”,所以提出“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思考问题”的要求,是不可取的,训练也是低效的,应要求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思考问题。
例二:“根据你的直觉,说说你的想法。”所谓“直觉”,它是指不经过逻辑推理而直接迅速地认知事物的思维活动。尽管直觉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一般不宜过多提示学生依赖直觉。因为谈到直觉往往容易让人感到不客观、不可靠甚至不科学。直觉不同于思维,它只告诉我们结论,而不告诉我们得到这个结论的过程,因此我们难以确信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关注直觉,容易形成主观、唯心的认识,不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例三:“请同学们自愿组合,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合作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和提倡的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这种做法在法国、德国的教育中运用普遍,且成效显著。但我们的教师在运用时,往往出现小组长独揽发言权的低效现象。显然,积累不足和过于谦让的从众心理,是学生群体失去主动表达的主要原因。准确地表达来自于充分、积极的思维,来自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以及实践活动积累。没有生活体验,没有阅读积累,就没有话语权。在德国的语文课堂中,小组讨论氛围浓烈,每个学生踊跃参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成果丰富,这与学生丰富的实践活动、广泛的生活阅历以及大量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因此,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孩子都开口想说会说,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生活,广泛阅读,积极参加语文阅读等实践活动,促使他们不断积累,形成丰富的积淀,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成员才有说话的强烈欲望,真正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例四:“请大家抓紧时间思考。”课堂教情、学情变化很大,常常导致时间仓促,后续环节更为紧凑,为了不影响后续教学,不少教师常常用此语提醒学生。事实上,作为学生的心理活动,思维有一个过程,其中包括感知、概括、判断、推理、演绎等环节,它们与思维品质准确、有效有关,而与时间长短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当然,在学生走神或话题扯远时,可以此句提醒。
例五:“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种教学用语,在语文课堂出现频率较高,教师鼓励学生排除顾虑,大胆发言,勇于发表不同见解,这些固然值得肯定,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此用语教学效果并不好,随意性大,有时还引发了一些游离于教学目标的“散思”,扯远了主题,浪费了时间,甚至误导学生。因此,不能把“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作为一个终结性提示孤立使用,而应与一个利于学生把握常规价值取向的提问相承应。
例六:“请按课本要求,进行口语交际。”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口语交际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在于通过训练培养学生交际应用能力,学会文明应对,准确表达。在口语交际的实践课上,我们常常听到“请按课本要求,进行口语交际的对话练习”,而很少听到“请按现实生活实际交往的需要,进行口语交际的对话练习。”表面上看,两种对话并无明显不同,课本要求,就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也是生活实际需要的反映。但在课堂上,我们分别运用这两句话来要求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对话练习,其效果并不一样。“请按课本要求,进行对话练习”,侧重向学生暗示课文的纸质指令;而“请按现实生活实际交往的需要,進行对话练习”,侧重体现社会化要求,使他们感到社会性、规范性、应用性。所以对于课本的一些文字提示,我们应作合理“变通”,要求学生按照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文明交往,准确表达,进行练习,使“学教材”转化为“用教材学”,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理想境界。
以上列举的六例课堂教学用语,是我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一些青年教师的赛讲课上都会出现类似的教学用语,由于课堂教学用语表达欠妥当,从而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仔细推敲,力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用语更准确,更精当。
参考文献:
[1]王俊平:《值得推敲的课堂教学用语》
[2]刘金玉:《语文课堂用语推敲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