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水画创作中对风景照片的借鉴
2015-05-30李德广
【摘要】当今时代,影像技术大量使用,特别是在中国山水画中对照片资料吸收、借鉴,以及借助照片创作,值得探究。
【关键词】影像技术;山水画;风景照片
古代画家,搜集山水画素材的手段就是目识心记,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当今时代,影像技术大量使用,大干世界的万千景象可以被无限地复制、再现,画家了解世界的方式也从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游离出来。“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互联网的使用使之成为必然,不管画家愿不愿意借助照片进行创作,其实照片已经悄悄地来到你的身边,甚至渗入你的意识中。借助照片创作,不是简单地描摹,特别是中国山水画。中国画的程式化语言的使用,更不可能像照片一样真实地再现自然景物,在山水画创作中如何对照片资料吸收、借鉴,值得探究。
首先,对照片中物象艺术语言的转化是创作前考虑的第一步。画家们学习中国画的过程,起初是临摹前人范本,接受传统技法,掌握前人总结出来的优秀的传统经验,然后到大自然中写生、体验,印证古人的技法,化前人技法为我法,接受传统中程式化的优秀表现技巧,理解中国画的特殊表现手段。中国画的造型是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段,结合各种皴法、点法、墨法,表现自然的氤氲气韵。比如勾云法、勾水法等,照片中的图像显示的云和水不可能是线描的形状,这就需要理解、变通,然后进行转换。同样,画面的山石、树木、房屋、河流等,都需要用中国画的特有语言进行表现。不过,也有人用素描的表现手段来进行创作,笔者觉得这不是一种好的办法,因为这些人没有认真地学习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不了解中国画的绝妙表现手法,肤浅地把西方的素描运用到中国画上,成了不伦不类的“假国画”,用毛笔表现素描的效果本身就为难毛笔,况且也不能发挥毛笔的优势,展现不出毛笔创作的美感:独特线条美感和皴擦美感。这种用西洋手法画出来的中国画和具象表现的西洋画放在一起,中国画就是自废武功,一无是处。中国画需要借助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发挥中国画所长,扎根本民族的传统土壤,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照片中的焦点透视和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也有区别,在借助照片基本物象的同时,力求解散画面的结构,进行重组,并且可以进行主观取舍,也可以移景。要想在创作中把构图做到收放自如,必须长时间的写生、观察。平时收集积累素材,把对象默记在心,经过消化、思考、总结,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做人要老实,作画要调皮。调皮,含蓄也,即虚虚实实。画面要“松”,“松”不是松懈、松散的意思,是指画画的状态要放松,画面的安排要巧妙,内敛不是生硬、死板。对于画面经营位置,应该有些固定的构图规律需要掌握,不过有些照片一眼就能找寻到它的美的规律,而一些照片的构成不容易探寻到美感的规律,不容易探寻的照片内容,因其变化多,看似没有规律,实则处处变化多端,需好好把握。
照片中的符号语言毕竟不是笔墨语言,在转化的过程中要有通盘的考虑,使画面气韵统一,画面最后的成功比得就是气韵、气息。一幅好的画在技法上要有一定的难度,笔墨气息要高,画面要留得住观者,并且使人在画面前留连不舍,才是好画。中国画的意境营造很关键,通过画面留白,制造画面气氛,虚实相生,突出主体。画面的笔墨和整体气韵需要“养”,是作画基本功的重要一环,“养”就是培养一种浩然正气,一种纯朴健康之气,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画画也是这样,“养”就是日常修炼,不断充实,应该说“养”比“画”的时间多才能有所提高。“养”是动脑筋思索、吸收。是为“画”前做准备,平日不“养”,临阵磨枪,准备不足,终难获胜。好的作品可以看到一种人格的力量,有一种震撼人心、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引力。作画时提前有一个大体的设想,但是在画的过程中要随机应变、随机生发,不必刻意和照片保持一致,过分地强调照片形象,笔墨气息很难生动统一。
照片上的山石和树木种类繁杂,在画面上必须归纳提炼,把树枝进行梳理,树干重新排列,山石的纹理必须统一,树叶的表现最好使用程式化的语言。疏密要照顾画面需要,不必一一画出。一幅画的语言不用太多,三两种山石结构、三五种树木即可。树木要出现在关键的部位,像钉子一样定在节点上。画面的语言符号越少越容易统一,画面整体感更容易把握。画面的点景尽量简约,不能草率。
画面的用笔应力注毫端,墨从笔出,下笔之际,笔锋转动,注重顿挫、粗细、徐疾等变化。用墨要掌握干湿浓淡,湿墨行笔要快,用湿笔多提起,用干笔多揿下,因势利导,笔笔相盼。下笔要有入纸的感觉,做到笔精墨妙。
艺术的魅力在于给人以新鲜感,而新鲜感来源于创造,我们反对泥古不化,必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新的时代,照片带给我们的信息是新的时期的景象,不可能照搬几百年前所有的技法和语言。中国绘画发展至今,很明显地看到两种趋势,一种是走传统路线的,一种是走新派作风的,这两路画家似乎互相对峙,各不通融,我赞成的是中国画既包涵着浓厚的传统精神,又具有使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意味。借助照片传达出时代面貌,要涌现出对新时代的激情,发现用旧的方法表现新的事物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时,必须想方设法创立新的方法,把传统的技法进行改造,使传统的语言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时代精神共脉搏、同呼吸。中国画的创新是功到渠成的追求过程,要从各方面打好基础,否则创新是无源之水。现在的年轻人,轻视传统,不花大力气去研究学习,根底不深,不能成大器。
照片只能作为山水画创作的参照,真正的山水画需要从内心深处画出。不管怎样,照片的使用使得现代山水画呈现出时代的特别面貌。至于照片对山水画创作发展带来了些什么,目前不可断言。然而,中国画表现出的照片化的倾向,值得注意。
李德广,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