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15-05-30苏怀印

文化产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建设

苏怀印

摘 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发展目标,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全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新疆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落后于经济建设,并开始逐渐影响到新农村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一、沙雅县农村文化建设概况

通过调研,发现大多农村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单一,参与时间少,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群众的业余时间选择看电视、听广播,受传统文化观念约束,中青年妇女平时以忙家务为主,很少参与当地文化活动。这些现象相对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活动场所设施配置等方面存在利用率不高,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时间偏少等现象。

二、造成农村文化建设薄弱问题的原因

(一)各部门对农村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各级政府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软件建设方面的投入偏低,致使本来文化建设基础就薄弱的农村,更加捉襟见肘。文化站及村文化室仅靠中央和自治区专项经费来维持,文化活动开展不能保证正常有序开展。在人员素质方面,许多乡镇文化工作者年龄偏大、业务素质低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基层文化建设队伍整体功能较差。

(二)部分农村干部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这些干部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有了钱,就一切都好办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忽视了文化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后面,往往是经济当主角,文化作配角,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三、应对措施

针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人员素质较低等现状,都成为影响农民文化生活的突出问题。如何使这些状况得以改变,为农民文化生活添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度上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农民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和目的所在。各级地方政府要从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的行政考核制度,在县、乡镇政府岗位责任制年度考核中,加大农村文化考核的力度,切实把发展农村文化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纳入基层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努力保障农村的文化建设和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根据农村文化活动特点,合理配置基层文化资源和功能,逐步构建覆盖农村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让农民口袋富起来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充实起来。

(二)机制上满足农民多样化文化需求

送文化下乡,请农民自主“点菜”。建立政府文化产品采购机制,地方政府安排文化下乡专项资金,对下乡放映的影片、演出的节目、演出的团体,逐步实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要转换观念,改变过去免费送文化下乡、演出内容和演出团体上级部门指定、农民没有发言权的现象。要让农民自主选择所喜欢的演出剧目、影片以及其它文化活动内容。

针对农民求知愿望强烈的特点,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政府要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提高学用利用率,把高质量的人文素质讲座、科技知识培训和经商之道讲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农民特别是中青年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三)实践中挖掘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

农村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积淀,这些民间文化最适合农民的认知方式和审美习惯,与农民有着近乎天然的亲切感。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必须充分挖掘和大力弘扬农村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

积极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增强民族民间文化的吸引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对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特有的深厚的感情,更加广泛开展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包括传统的麦西来甫、叼羊、赛马摔跤等传统文体竞赛活动,使之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相映生辉,满足农民群众内在的文化需求。

(四)拓展农村图书室服务功能,共享农村文化资源“大餐”

拓展图书服务空间,让各级图书馆与广大农民“零距离”。当前农村,图书阅读已经上升为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比较迫切的文化需求。由于管理松散、图书室不能正常开放,部分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书籍被闲置在库房及一些形同虚设的图书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阅读环境,建立完善的区域性图书服务中心,增强图书的利用率和图书服务实效,形成覆盖农村的流动图书服务网络。同时强化业务培训辅导,让文化干部与村级文艺骨干“零距离”。

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农村文艺骨干的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农村文艺骨干是村级文化建设最热情的支持者,是民间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村文化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各级文化业务部门积极开展面向农村文艺骨干的各类公益性文艺培训班,努力提升农村文化团队的水平。

总之,目前农村的文化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制约了新农村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调研、对症下药,才能协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