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2015-05-30张西明
张西明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加强系统谋划,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以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以开发和应用网络等信息新技术为动力,以政策法规配套建设为保障,巩固和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呈现新特点
总的来看,近年来的文化改革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贯彻省委省政府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各项部署和要求,思想认识不断深化,推进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二是新一轮改革目标路径进一步明晰。制定出台《青海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青海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等13个文件,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进一步具体化、明细化。三是落实改革力度加大。坚持台账式管理,基本完成省委深改组重点督办的3项年度任务,2014年工作要点确定的54项具体任务正在按计划扎实推进或已基本完成,2015年工作按照要点和省委深改组确定的改革台账,也正稳步推进。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文艺创作生产等重要环节的改革都取得积极进展。四是调研督察力度加大。围绕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入文化企业调查研究,梳理问题,查找症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各项改革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健康发展。
二、继续以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开拓创新,完成好下一步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探索西部和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更加开阔的改革思路,更加有力的改革举措,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一,健全完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这是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关系着文化发展能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决定着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优化市场环境,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我省文化产业、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一要健全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省委宣传部将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文化新闻出版厅、广电局等部门,深入研究,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积极探索党委政府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管理模式,努力在文化改革发展中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二要继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梳理文化行政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三要规范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近年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办了很多大事好事。下一步,省委宣传部将会同财政、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深入研究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既要增强资金使用的广泛性和覆盖面,也要向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上倾斜,使之发挥更大作用。四要贯彻落实好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巩固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果,探索我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提高文化行政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第二,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企改制只是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是“人之初”,最终目标是要建立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一要树立正确经营理念,强化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在整个改革发展过程中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努力实现“两个效益”有机统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二要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通过加强文化企业党组织建设,确保党委始终把握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国有文化企业两个效益相统一的综合评价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党委政府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模式,研究总结加强文化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有益经验,科学设置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加强内容审核把关制度建设,做到内容有人负责、导向有人把关。三要抓好已有文化经济政策的落实,同时从实际出发进行新的探索,如针对国有文化企业薪酬制度、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等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对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基金等加强规范监管、提高使用效益等,探索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第三,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今年年初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以此为指导,加大贯彻落实力度,把宣传文化系统“基层工作加强年”要求落到实处。一要结合我省实际,抓紧出台我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措施,形成既体现中央精神,又富有地方特色的实施标准。二要创新投入方式。在由政府主导、继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机制的同时,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探索社会资本和政府合作新模式,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三要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新建、改扩建一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注重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发挥最大效益。统筹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公益性品牌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保障和实现群众文化权益。西宁市、格尔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要精心组织,创造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要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政策以及文化专项资金,支持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以我省主要世居民族聚居地方为重点,实施县、乡(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要加大本级财政资金、项目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我省农村牧区和贫困地区文化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青海文化资源禀赋深厚,拥有很多具有青海特色、民族风格、西部气派的文化宝藏,完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不懈努力,抓特色,树精品,出亮点。一要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意识,积极发展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等,精心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城镇、特色文化乡村。二要着力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对已有的知名文化品牌,继续予以大力扶持,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要多措并举、多方发力,促进文化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势产业门类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三要鼓励文化企业练好“内功”,围绕建立体现自身独特优势、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以核心文化产品和资源为依托,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增长点,增强发展动力。四要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智能城市建设等,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体育、制造、电信、交通、建筑等行业的融合,拓展文化发展空间。五要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大力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网游等新型文化业态。
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勤勉工作,完成好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协调、经常谋划研究,不断提高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领导小组内部对已经确定的各项任务要细化分解,明确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和完成时限,建立台账制度,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沟通、交流和配合,形成强大合力,为深化文化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是加强文化改革发展与其他领域改革的统筹配套。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源头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既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也要加强文化改革发展与其他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使文化改革与各领域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精神、新要求贯彻落实到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宣传推广改革的新成果、新经验、新举措,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环境。三是全面评估“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找出短板,重点突破。同时,要强化调研,为编制好“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同时创新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积极培养和发现乡土和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人才,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对新一轮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新任务,也创造了很多新机遇新空间。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攻坚意识,不断提振信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文化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任务,为“十三五”时期我省文化改革发展乃至推动“三区”建设的全局打下坚实基础。
(这是作者在2015年6月18日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