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的公共危机治理困境及对策

2015-05-30龙晓涛崔晓琴

文化产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新常态困境对策

龙晓涛 崔晓琴

摘 要: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新时期,我国的公共危机达到了频发期,这为公共危机的治理带来了一些困难,政府必须提高危机意识,加强对公共危机的治理效率,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我国政府公共危机治理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借助各方力量强化公共危机治理。

关键词:新常态;公共危机治理;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引言

公共危机是指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需要由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系统做出决策来加以解决的事件,这了事件的出现很可能会对一个社会系统的行为准则、秩序、基本价值等产生严重威胁,妨害社会的健康发展。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已进入公共危机的频发期。我国要想实现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等相关部门必须提起高度重视,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公共危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安全稳定的保障。然而,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与实践难题。因此,我们应深入分析中国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发现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找出解决困难的途径,为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维护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新常态下的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

(一)预警和识别能力不足。为了做好公共危机的防范工作,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必要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做好公共危机的预警防范工作,提升科学预防的能力,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预防危机事件失控,避免产生严重影响。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做好各类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通过对搜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并做好防范预警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的发生。

(二)政府危机公共意识薄弱。强烈的危机意识是预防危机发生和发展的前提,只有政府各部门及公众有了充分的危机意识,才能保证人们面临危机时能够临危不乱,保持冷静的心态,正确处理各类公共危机带来的各种后果。然而,目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政府及社会各界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提高经济效益上,政府官员和公众危机意识普遍淡薄,忽视了随时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缺乏危机防范和应对能力,面度突发事件极容易惊慌失措,加大了生命伤亡与财产损失的几率。目前,在社会新常态下,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危机的传播和蔓延,这就大大提高了社会公共危机的发生的可能性,除了常见的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传统危机以外,生态恶化、恐怖袭击、核原料泄露等新的危机也不断发生。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危机应对手段,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在公共危机的预警、识别、处理机制的建设上,各地政府还缺乏足够的重视,面对公共危机时通常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有效做好危机的防范和预警工作。同时,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还没有建立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虽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难以达到统一规范管理,给公共危机的治理带来困难,危机预警与应急制度也难以满足危机公关的需要。

二、新常态下的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对策

(一)增强政府和社会的公共危机意识。“居安思危”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历朝历代生存发展的重要法则,即使在和平的发展时期,也应该抱有危机意识,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类危机事件,在物质上和心理上随时做好应对各种危机的准备,以防在危机发生之时手忙脚乱,束手无策,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然而,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被经济利益冲昏了头脑,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危机管理意识淡薄,而忽略了社会公共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得各种潜在的危机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爆发,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必须提高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视。首先,要唤醒广大领导干部和普通民众的危机意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处理危机事件能力的培训;其次,还要对民众还要进行应急训练,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保证普通民众在公共危机爆发后能够正确的去应对突发事件,配合政府开展工作,把公共危机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构建综合治理网络,实现多中心治理。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在履行其应该承担的公共职能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各阶层的组织和社会群体参与公共危机的预防、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进而形成“多中心治理”的格局。这样的治理格局不仅有利于提升公众的危机防范意识,还能加强各方应对危机时的联动协调能力。

(三)提高非政府组织和民众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力度,实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首先,强调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主体作用的同时,必须最大可能地调动社会资源,努力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力度,形成全民动员、集体参与、共度难关的局面,全社会共同应对公共危机,从而实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其次,要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与公开度,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社会舆论方面的危机。然后,提高非政府组织和民众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力度,让民众从中意识到公共危机带来的危害,进而提高自身危机防范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危机发生的几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公共危机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制度、观念上的问题,因此,政府必须提高对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危机意识,提高预警,加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力度,减少公共危机带来的危害,最终实现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新新.现阶段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困境及出路[D].河北大学,2013.DOI:10.7666/d.D349078.

[2]刘宇,汲君.我国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及其化解[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12(2):34-36.DOI:10.3969/j.issn.

1009-6922.2010.02.08.

[3]何水,蓝李焰.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出路——一个宏观的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6(1):91-95.DOI:10.3969/j.issn.1672-626X.2008.01.016.

作者简介:1、崔晓琴(1981-),女,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共管理研究。2、龙晓涛(1981- ),男,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新常态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困境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