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一化”打好村转社区党建“服务牌”
2015-05-30杨峰舒小铃
杨峰 舒小铃
本期视点 村转社区党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转社区逐渐成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村转社区党建随之成为基层党建适应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选择。
从全省情况来看,成都市作为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方,村转社区党建工作已作了诸多探索,一直备受关注。相比成都,其他地方此项工作开展情况如何?本期视点关注成都以外地方的村转社区党建工作。
整齐排列的多层建筑、时尚靓丽的电梯公寓、干净整洁的街道,行走在雅安市最大的就地安置村转社区——雨城区姚桥新区土桥村(社区),已难看到原来村庄的痕迹。
近年来,随着雅安市中心功能区的东拓,土桥村土地逐渐被征用。早在2012年,在原土桥村土桥组和桐梓组地块上,第一个安置小区和平小区(B区)修建完成,入住了包括土桥村4个村民小组在内的212户拆迁户。新小区该如何管理,土桥村“两委”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思路。
现在,土桥村95%的群众被拆迁,和平小区C区、D区已经入住。在不断解决入住居民问题的过程中,土桥村“两委”对于社区管理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经过总结,土桥村将近年来在社区治理中形成的有效办法提炼为“三治一化”模式,即“群众自治、区域共治、依法治理、以文化人”,不仅转变和提高了村党总支的服务意识、治理能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依法办事的意识也得到加强,成为党建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创新党组织设置
“群众在拆迁时就憋了一肚子火,怀着怨气入住,再碰到房屋质量、环境卫生等问题,每天真是纠纷不断。我们只要一出去就到处都是反映问题的,走都走不脱。”对于刚入住时的情景,土桥村(社区)尚雅物业党支部委员陈强记忆深刻。
土桥村原辖迎新、光辉、青年等11个村民小组,过去村民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向组村反映。现在集中居住后,因为是按签拆迁协议的先后顺序选的房,原来的居民小组被打乱,按组管理已不现实。
类似于其他诸多村转社区的做法,土桥村(社区)党总支按照地缘相近、居住相邻的原则,先后成立B区党支部、C区党支部,方便收集群众意见。不仅如此,为细化管理,还成立综合党支部、物业党支部、老协党支部,形成一个党总支加5个党支部的格局。特别是其中的物业党支部,因为物业公司身份的特殊,在发挥群众自治方面作用尤为明显。
在最初的商业物管公司管理不下去后,土桥村(社区)“两委”牵头成立了尚雅物业管理公司,该公司经济上独立核算,而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则在土桥村(社区)党总支领导下进行。物管公司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大部分都是土桥村人,对各家各户的情况非常了解。“物管公司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样一来群众就觉得物管公司是自己人管自己人,大大增强了对物管公司的信任。”土桥村(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仲华介绍。
在设立党支部的基础上,土桥村(社区)在楼栋设立党小组,进一步拉近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同时,以小区为大网格,楼栋为小网格,设立“两长六员”,即网格长、楼栋长,网格信息采集员、社区事务协管员、矛盾纠纷协管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法律政策宣传员、文明新风倡导员。针对安置小区的特点,还开展了以“队伍管理网格化、对象管理精细化、小区服务优质化”和“工作下移+服务下沉”的社会管理“三化两下”工作,大大提高了自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组织牵头发挥作用
7月6日下午,土桥村(社区)“闽川文爱家园”里传出阵阵优美的乐器演奏声,村上的“喜洋洋民乐队”队员们正在这里练习。
“真是多亏了王书记,在他的支持下组建起了这支乐队,让我们有机会重拾年轻时的爱好,不仅为我们落实了练习场地,还为乐队添置了部分新乐器。”喜洋洋民乐队的姜克茂大爷高兴地说。
土桥村(社区)是姚桥新区最大的行政村,共1358户3961人,其中有党员92名。早在拆迁阶段,土桥村“两委”面临的工作任务就异常繁重,为此,土桥村专门增设党总支副书记一职,由村文书兼任,以便动员广大党员,让其更好发挥带头作用。
即便如此,入住后出现的纷繁问题,不是单靠干部、党员就能解决的。发动更多力量参加到社区治理,是“三治一化”模式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点。
村转社区,需要完成从管理村向治理社区的转变,重点就是服务好居民。在“三治一化”工作模式中,村“两委”的重点不是亲力亲为每一项服务,而是把着力点放在牵头引领上。
如在抓共治方面,采取村“两委”+高校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团队+外来社会组织+本地协会+本地志愿者的模式,建成两所高校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招募志愿者100名,培育本地社会组织12家、外来社会组织4家,结合阳光搬迁、温馨回迁等工作,为青少年、老年群体提供分类服务。
在抓法治方面,村(社区)党总支引导群众制定“居民公约”,开展信访积案“清仓行动”,聘请专业法律顾问调解矛盾纠纷。
在“以文化人”方面,村“两委”积极为开展文化活动协调场地、做好宣传,邀请社会组织、文化大家为群众带来丰富多彩的活动。
无论哪一方面都有村“两委”的牵头支持,但在具体实施中则注重发挥更多力量的参与,充分激发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功能服务尚需深化
去年底,和平小区(D区)正式入住,这是土桥村(社区)的首个电梯安置小区,可安置1112户居民。入住以来,尽管因为车库、小区路面等问题群众有过意见,但通过村“两委”以及物管公司的解释、沟通等,事情的解决有了进展。
“几年下来,群众的法治意识得到加强,按照‘三治一化模式,他们都能找得到处理问题的流程。此次安置人数虽比前几期都多,但碰到的问题却没以前多。”王仲华介绍道。
客观地讲,土桥村(社区)实行的“三治一化”模式,其中的某些具体做法并不新鲜,但土桥村(社区)通过对这些做法做系统条理的梳理,使社区治理有了明确的方向,可以成为其他村转社区包括城市社区治理的一个参考,而且这种模式在实践中易于操作,使社区治理因为群众的参与进行得更顺利。
不过,“三治一化”模式在涉及某些具体问题时还显得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如在集体资产的管理上,“三治一化”提及不多。土桥村(社区)此前来自征地拆迁、村企业、门面出租等的集体收入可观,相关使用管理办法却显得不成熟完善,容易引发矛盾。
通过“三治一化”模式,土桥村(社区)俨然已是标准社区的形态。不过尴尬之处是土桥村目前都还未能成为建制意义上的社区,因而在土桥村(社区)惠民服务中心,所有牌子上都是以“土桥村(社区)”这样一种形式出现,这就需要上级部门的审批,才能完成彻底转化。
责任编辑: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