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北橡胶林“遗落”东莞植物园
2015-05-30郑志波
1 湛江引种苗 海南请工人
“真没想到,东莞植物园还有成片的橡胶林!”今年3月,东莞植物园优化提升方案专家评审会上,有国内权威专家发出感慨——这一纬度已经是世界橡胶种植的极限,这对研究橡胶生长环境有着重要科研和科普意义。
日前,记者探访这片广东最北的橡胶林时得知,东莞植物园当年种植了333.33 hm2橡胶,还从海南调入一批割胶工人,割胶一度成为当时林场的主要经营收入。如今,这片橡胶林保存下来6.67 hm2,成为东莞植物园植胶历程的一个见证。
2 响应国家号召 种下333.33 hm2橡胶
沿绿色路蜿蜒前行,记者一行来到城巴金鑫养殖场站。沿站台后面步行不过30 m,就是成片的橡胶林。真没想到,这片橡胶林离滚滚车流是那么近,已经在这里矗立了半个世纪。
从绿道观景台放眼望去,挺拔的橡胶树长满了整片山坡,每棵树的直径都有30 cm左右。一些橡胶树的树干上依稀可见螺旋向下的疤痕,成为当年割胶作业的见证。
橡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解放前直至解放初期,中国极度缺乏橡胶。20世纪60年代末,为响应国家发展橡胶种植业的号召,东莞从湛江引进种苗,在板岭林场(植物园的前身)种下了333.33 hm2橡胶树,由林场职工和下乡知青一起种植。
橡胶树原产地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东莞地处南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橡胶生长的气候边缘地带,因此,当时植于北坡的植株陆续受到冻害死亡,但南坡和平地的植株顽强地生长下来。
3 工人从海南调入 割胶场面壮观
采访中记者得知,林场当时还从海南调入了一批有植胶、割胶经验的职工,植物园退休职工温玉有便是其中一位。他回忆说,当时割胶的场面很壮观,满山都是割胶工人和其他帮忙收胶烤胶的工人。每个割胶工人都有2把刀,每周都要安排半天时间专门给工人磨刀。割胶期从每年的4月下旬至12月下旬,每株橡胶每年能产胶2 kg左右,产量基本与湛江持平。
在那个年代,割胶收入成为林场的主要经营收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板岭林场变成板岭园艺场,广植白兰并大力发展水果种植,原有的橡胶林被改种为柑橘、荔枝等水果,橡胶面积大幅度缩减,也不再割胶。如今,植物园内还保存有约6.67 hm2的橡胶林,树干上留下的刀痕仿佛还在诉说当年林场职工和知青们植胶、割胶的故事。
东莞植物园科技中心园林工程师卓书斌介绍,橡胶树为热带作物,对光温水条件有严格的要求,随着它被引种栽培于生态环境比较复杂的世界各地,表现出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东莞植物园保留下来的橡胶树,就是这种适应性的具体表现。未来,可以利用现存橡胶林,开展科普教育,同时,开展割胶体验活动,增强植物园的互动性。
(摘自《东莞日报》,2015-07-23,郑志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