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鸡:一支烟的消失与回归

2015-05-30张艺翔

齐鲁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东阿老酒阿胶

张艺翔

2013年,停产7年的山东老品牌“大鸡”烟又重新上市了 ,并由最初的一元,提价到15元,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堪称次国货回潮的奇迹。

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特色卷烟品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在山东,曾经比较著名的烟草品牌有绿牡丹、青州、嘉禾、孔府等,但这些牌子都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退出市场。

烟草老品牌见证时代变迁

提起大鸡烟,很多老济南对其有着深厚的感情。

早在1948年济南解放后,利华烟草公司派专人赶到济南,接管由国民政府经营的山东第一造烟厂,并改名为济南烟厂,开始生产大鸡牌香烟,自此,大鸡烟成为了济南人的专属。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山东中烟相关工作人员称,他们前期的市场统计中,在山东,特别是在济南,大鸡烟有着广泛的基础。很多50岁以上的资深烟民几乎都是抽着大鸡长大的,不少80后烟民则是听着大鸡的名字成长起来。

当年,大鸡烟2.5元、3元每盒的平民价格以及独特醇厚的枣香味儿,受到烟民的追捧。回忆起当年的大鸡烟,60多岁的市民老刘说,他最喜欢的是大鸡的那款“212”,“有几年物资紧缺,买烟还是得凭票证购买,平时都舍不得抽。”

大鸡烟不仅是普通烟民的专属,它还凭借喜庆的包装,以及大鸡与大吉同音等因素。成为婚礼上的常客。“当年就是在哥哥的婚礼上抽到了它,自此就没换过牌子。它曾经陪伴着我走过了20多年的时光,2006年停产的时候我特意囤了一箱放在家中。”在提到对于大鸡的感情时,家住济南的李湘林说。

除了大鸡烟外,泉城、白将军一度也是济南人比较喜爱的本土品牌。出差在外,走亲访友,一条大鸡或者是白将军是很多人送礼的选择。

伴随着落实烟草行业品牌整合政策的出台,以大鸡为首的一系列老字号香烟宣告停产,自那以后,很多济南老品牌香烟在琳琅满目的香烟品牌中消失。这也让很多像李大哥这样的“大鸡迷”十分失落。

百年山东烟草版图

1917年,中国境内最早的烟叶复烤厂“英美烟草公司山东二十里铺烤烟厂”于山东兴办,山东烟草行业起步,山东的烟草品牌迅速发展起来。

民国时期,仅在济南,登记过的私营业主和其他小作坊烟厂就有170余家,比较有名的品牌有嘉禾、斗鸡、进德会、华北、大明湖五种品牌。在山东省范围来看,山东烟草行业初具规模和竞争力,20世纪40年代初在青岛始创的壹枝笔香烟一度还曾风靡全国。

抗战时期,八路军115师政治保卫部的侦查员经常通过卖烟卷来获取敌人情报。刚开始侦查员们把当地农户自己生产的卷烟买进来,带进敌占区,一小部分卖给小商贩,大部分供应给我军的地下工作者,以卷烟作诱饵,靠近日伪军,掌握敌情。

但是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卷烟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单纯从农户中收购,已供不应求。为了能够接近敌人的上层,1943年,山东军区敌工部研究决定,自力更生建立烟厂,115师政治保卫部在莒南县创办了利华烟草公司生产卷烟,这便是建国后曾很有名气的大鸡牌香烟。

大鸡回来之后

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它只有在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才能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大鸡”——这一山东人所喜爱的老品牌在半个多世纪以来跌跌荡荡的起伏仿佛就印证了这个“凤凰涅槃”的传说。

有很多相关人士曾经呼吁,像“大鸡”牌这样历史悠久的烟草品牌,见证了山东,特别是济南烟草市场的发展变化,算是济南的“老字号”,应该给予保护与继承。

2013年11月15日,山东中烟在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与升级之后,又一次将大鸡香烟推向了市场。新版的大鸡烟继承原版原料品质的稳定性,在口味上面,大鸡烟也还是之前浓郁枣香的特点。

市场需求是新品上市的“风向标”。“大鸡”卷烟拥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最高年产量曾超过50万箱,是山东卷烟品牌的“老字号”。在济南市场,不少消费者对“大鸡”卷烟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认知度。

吸烟有害健康,这一结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对于生活在济南的人们而言,本土品牌的香烟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简单的烟品存在,而是成为了一座城市变迁的见证,漫长的岁月为其打上了一种浓厚文化的烙印。某种程度上,它的存在更多的承载了老济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从即墨老酒到东阿阿胶:工业时代的工匠精神

传统中国主流价值观重农抑商,然而工匠在数千年中以手艺滋养国人的日常生活,传承着各式各样的技艺和美学。在机器大工业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中,从东阿阿胶的“冬至取水”仪式到即墨老酒的“古遗六法”技艺传承,工匠精神成为迷茫了太久的实业家、创业者们众里寻他之后抓住的教义与口号。

□荆棘

东阿阿胶:

药王山上的“冬至取水”

从2007年开始,每年冬至子时,伴随着东阿药王山上的9声钟响及27声鼓鸣,东阿阿胶传承人秦玉峰都会带领老胶工祭奠药王,用木桶从阿胶井里取水,挑到生产场地倒入炼胶锅,当桑木柴熊熊燃烧起来,九朝贡胶的炼制正式开始。

实际上,东阿阿胶是借此神圣仪式,对“上品”和“圣药”进行声势浩大的纪念与重塑。“既为正本清源,又为阿胶的价值回归。”秦玉峰说。

“中华文化中,9为数之极,有极尊贵之意,同时代表九朝贡胶;击鼓数为敲钟声的3倍,这是取《道德经》中三生万物之意,寓意阿胶生生不息。”道法自然,合于天道。工匠的最高境界便如是。

历史上,九朝贡胶是东阿县专门用来进贡朝廷传统阿胶的名贵品种,需要派四品要员与当地县官监制,在冬至子时取东阿阿胶井里的至阴之水,选用乌头驴的驴皮和桑木柴,历经九天九夜的九十九道工序炼制而成。北魏时《水经注》中有言:“东阿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

即墨老酒里的“古遗六法”

作为一种祭祀品和助兴饮料,即墨老酒酿造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相传,春秋时,齐景公朝拜崂山仙境,谓之“仙酒”;战国时齐将田单巧摆“火牛阵”大破燕军,谓之“牛酒”。据《即墨县志》和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公元前722年,即墨地区(包括崂山)已是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黍米高产(俗称大黄米),米粒大,光圆,是酿造黄酒的上乘原料。

千百年来,即墨的酿酒师傅们摸索总结出了许多酿造老酒的“决窍”,主要是要“守六法、把六关”,即选用大黄米、陈伏麦曲、崂山(麦饭石)矿泉水,按照“黍米必齐、即墨老酒曲蘖必时、水泉必秀、陶器必良、火剂必得”的古代造酒法酿制老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古遗六法”。

解放前夕,民族工商业萧条不堪,屈指可数的即墨黄酒作坊却得以幸存。如1932年,《胶济铁路调查报告》载:即墨有黄酒馆500家,年产量100万斤,年产值20万元,大都销于青岛、济南及本县。

沿墨水河两岸,“源兴泰”“泉盛祥”“元聚栈”“振源馆”等有名的老酒作坊生意特别兴隆,并一直延续至解放前夕。1950年建起“山东省即墨黄酒厂”,将即墨老酒传统的古遗六法传统工艺传承至今,享有“黄酒北宗”的美誉,成为中国北方黄酒的典型代表。

与世界的亲近感:

工业时代的匠人文化

2010年,克劳福德在《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里开宗明义地提出寻回失落的工匠精神:“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

一定意义上,制造业文化就是工匠文化的延续。

1903年8月15日,青岛啤酒厂通过德意志银行募集了40万墨西哥银元的股本金,采用传统酿造工艺和纯正德国啤酒酵母,年产能力2000吨,生产淡色啤酒和黑色啤酒。据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胶州湾》一书记载:“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如今,青岛啤酒已经实现了采购的国际化,从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进口大麦作为酿酒原料,这些产地的大麦籽粒饱满、溶解性好、色浅,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质的酿酒用大麦。

2009年4月,访问青岛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青岛啤酒博物馆,当讲解员介绍,一台机器是1896年的西门子电机,如果通上电现在还仍然能正常运转时,施罗德很震惊,既惊诧于这台老电机的质量,更对青啤的传承佩服有加。

有感于机器大工业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在其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认为,“即使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即时即地性,这一切构成它的原真性,原真性是复制所达不到的。”

从传统的农业到新兴制造业,工匠精神成为迷茫了太久的中国实业家、创业者们众里寻他之后抓住的教义与口号。

猜你喜欢

东阿老酒阿胶
欢迎来到2060年!
阿胶的小脾气
在东阿阿㬵的世界里寻找DNA的足迹
秦玉峰:这一生都献给东阿阿胶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东阿阿胶直销求变
听李波谈古董级老酒收藏
阿胶没有驴皮该怪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