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满天下,在爱中成长
2015-05-30周琪楠
周琪楠
【摘 要】 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实现他的最高理想——“生活教育要解放全人类”。而这一点正是他“爱满天下”最好诠释。陶行知对教育事业的这种爱,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而是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爱满天下,使孩子在爱中成长。
【关键词】 求真;真人;语文;爱满天下
陶行知提出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各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教师要以“育人”为本,不仅教学生学习某学科知识,尤其重要的是要从各方各面给学生以好的影响和熏陶,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又主要寓于教学中,要在教学中体现教育,把教育和教学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而且做到课内课外相一致。教师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形成不断发展、进步的终身化的自在的内化动力,也就是良好的习惯。让他们自己乐意于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之上奋进,成为健全的人。
一、求真,从早晨开始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求真亦应从清晨开始。当朝霞映照着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孩子们也背着书包来到了学校。在清晨的美好时光,教师可以走近孩子身边,和他们聊聊天,问问学生在近期有什么收获、趣事、奇事或是发现等等。孩子的世界是奇特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通过这样的轻松聊天,孩子们会很乐意分享他们的奇闻异事,也会更加关注身边的各类事物。
一次作文习作要求描写《秋天的叶子》。我在习作前几天就开始和学生聊各种植物的叶子。我对他们说:“秋天到了,许多树的叶子都变黄了。在一阵阵凉爽的秋风过后,叶子离开了大树随风飘荡。你们注意过这些叶子吗?”很快就有学生抢着发表他的观点:“枫树叶子不是变黄,而是变得火红火红的。”“嗯,说得真好,枫树叶子变成了火红火红的。那你有仔细观察过枫树叶子的形状吗?”我顺势引导学生说说枫树叶子的形状。“枫树叶子像一个小手。”“它有‘五指,叶片边缘是锯齿状的。”……在自由的聊天说学生们说了许多种常见的树叶,并且还说清了它们各自的形状、颜色、特点。这为他们写好《秋天的树叶》做了很好的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取得联系起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清晨学生到校尚未上课的这段时间,教师走近学生,不仅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感情,还使得学生学会观察生活,锻炼了他们口语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素养。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是陶行知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是一个活的知识宝库。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些活生生的资源,教会学生如何去求真。
二、真人,从“我”做起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是学生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是学生们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所以,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一个老师表现出怎样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对于幼儿和青少年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古今中外的优秀教育家都倡导老师要以身作则,懂得为人师表的责任和意义。做好的榜样,这是老师这一职业的显著特征,也是老师的职责所在。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不存在优秀的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在教育活动中,老师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因此,老师的习惯的养成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老师的习惯是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包括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开展教学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等。老师的习惯有好坏之分,亦有优劣之别。有的老师习惯于欣赏与赞美学生,习惯于尊重与关怀学生,习惯于帮助与激励学生;有的老师习惯于与同事相互理解与支持,习惯与同事交流与合作,习惯于与同事研究与探究;有的老师习惯于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重反思……这些无疑都是教师的好习惯。
如果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同时,我们老师也能反思一下自己的哪些教育行为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活动每天都会充满阳光。一位好老师,他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时,自己所展示出的好习惯是最好的行为典范,是最有力的语言。
三、爱满天下,爱中成长
教育的爱不是一种施舍,不是一种模式,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只有当真挚、美好的“爱”之情感像春天的雨露般滋润着学生的心头时,教育才会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教师素养的诸多因素当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的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没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
新课程呼吁教育者要摆脱独裁者的身份,蹲下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
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去滋润那一颗颗稚嫩的童心,不再用冷眼讥讽,不再用教鞭威吓,不再用告状压制,就一定可以呼唤起学生那内心惊人的潜能。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的“爱满天下”,才是教育永恒的追求——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在学陶师陶的今天,我们有义务也更有责任将“爱满天下”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用心关爱每一个孩子,用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真人”。
【参考文献】
[1]周德藩.《走近陶行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薛红娟,《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爱满天下2010(6)
[3]金祥等编著.陶行知师德讲座[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
[4]冯家俊主编.师陶的收获[M].文汇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