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2015-05-30王卫霞
王卫霞
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成为大部分地区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自我调控能力,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21世纪需要人们从小就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学习的欲望不是功利性的而是情感性的。本文主要论述了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和具有实践效果的相关措施。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概述
情感教学是教学的手段,同样也是教学的目的,无论是在教学的实施环节还是教学目的的实现上,都需要情感教育的落实。情感教育在根本上来讲,就是在考虑知识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心态。所以它是一种真正立足于人的教学,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语文课本身就是一门充满了情感因素的课程,教师与学生是有着丰富情感的社会个体,所以情感教育可以说很容易的就会被融化贯通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且,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落实,情感性目标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指标,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同时语文的教学素材中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形式,将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等贯穿其中,这为语文情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特征
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内涵是以人为本,其教育特征也充分体现出了人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自觉性、合作性、创造性、情感性、审美性等多个方面,下面将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内容对几个显著特征进行简要的论述。
1.情感性。语文本身就极具情感性,这是由其本身丰富的语言表达力和题材的感染力所决定的。这里所说的情感性是指语文教学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好的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慢慢引导学生树立对真善美的正确理解,力求达到乐教、乐学的教学境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语文教学不能成为对语文知识进行冷静介绍的平台,而是应该成为一个情感交流互相促进的场地。在这里,既有教师对于教学、学生的热爱,也有教师在通读理解教学内容后将自身所想与内容情感结合后的感慨,更有受到教师引导而产生共鸣的学生感情,如此一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大幅度的提升,不会因传统教学带来的枯燥感而失去学习的乐趣。
2.形象性。形象性是指语文的情感教育有着扩宽学生形象思维的作用,通过形象思维来分析解决一些学习问题。这里的形象性具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语文课堂教学始终活跃着课文的形象,二是指教师通过课堂的引导和讲解来为学生在脑海里塑造出一个个形象,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课本知识。这些形象会在学生脑海中不断生成与变化,逐步培养学生用形象思维理解内容的能力。根据实践效果来看,应用较为广泛的画图、多媒体、话剧等教学模式效果显著,辅以教师的言语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联想能力,让课本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这样的成果比直白的教学内容丰富真实的多,有力的促进学生切身体会到内容的真情实感。
3.审美性。审美性也是语文教学中独有的特征之一,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观念,因为小学阶段是人刚刚开始接触各种事物好坏的时候,这个阶段的语文情感教学会为之后的学习成长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样这一阶段学生对于美的认知也会影响到其以后的生活学习。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目标是使语文教学摆脱之前僵化枯燥的限制,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美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力。如感受文化内涵丰富发教材,感受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散文小说的意境之美,感受图片、板书的色彩结构之美等;第二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素材本身的审美部分,引导学生理解素材中的自然美、艺术美及社会美,让学生领悟美的不同风格;第三是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创造力。这是对于审美性学习的最高境界,是美育目标的最高阶段,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如让学生在课后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整理成文字语言,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为今后文明的言谈举止和生活方式打好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1.以情境来引导学生情感。情感共鸣的产生条件所必不可少的就是情境,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将学生内心的情感转移到课本教材中去,通过真实可感的情境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记忆思维,同时加深学生对于课本教材中人物情感的把握,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潜力。因而要求教师要有着创设情境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情感分析。创设情境的手段主要有背景音乐烘托、幻灯片播放及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尽快切身实际的体会到不同人物的所思所想。在积极引导学生入境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竞争合作这一教学方式最为有效。该种方法旨在教学课堂中营造出一种团结紧张的心理氛围,如在小组讨论里面展开竞争及在课堂提问时采用按组回答的形式时,很容易激励起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欲望,彼此间的讨论协作在提高了对情感的理解之外也增强了自身的团结互助能力,是一种教学实践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
2.以评价来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评价是以价值判断为主要标准的一种评价方式。我国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评价往往是看其鉴定作用而忽视了其促进作用,简单来讲,就是教学评价往往用来作为评价学生听课认真与否的一个标准,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情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尽可能对学生传达带有积极的情感性的评价,其次细致全面的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点评,让学生在受到鼓励后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对语文教学从课堂到课后都进行人性化的情感性处理策略,达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新时代下注定现代教学要打破以往枯燥僵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思想。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小学更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及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因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做到信任理解学生,潜移默化的培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我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