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评价刍议

2015-05-30陈迎春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主体阅读教学

陈迎春

本文以对话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依据,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出发点,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评价的主要原则及具体内容进行一些探讨。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评价的主要原则

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评价原则指要确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观念,即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该原则的另一层含义是,要善于发现教师设计、组织教学过程中的个性特色与成功之处,中肯地提出合理化的批评建议,或指出教师未来的发展目标。

2.主体间性原则。“主体间性”是对话教学活动区别于传统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既要对阅读教学对话活动各类主体的不同参与状况进行分别考察,又要对课堂各类主体共存共生的“对话场”的品质进行宏观考察,对主体之间交流沟通的质量与效果进行整体评定。该原则的第二层含义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互动化,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以及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性活动。

3.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语文是整体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新课标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4.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该原则要求我们坚持评价手段的多样性,既要看学生在作业练习及阅读能力测试中的分数表现,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在课堂活动中的即时表现,重视他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关注他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发现他的进步或进步的幅度,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给他以积极的肯定和评价。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评价的具体内容

1.评价维度。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包含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2.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对“施教主体”的观察和评价将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用和教学语言等四个方面:

一是“教学设计”——在组织教学对话之先,教师必须通过阅读对话对教学文本有深入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理解甚或独特的感受,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流程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又要切合教学文本的具体特点。

二是“内容安排”——要能合理、有效地整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梯度安排要科学;话题或问题讨论往往是课堂对话活动的主要内容,要从文本的整体着眼设计问题,避免肢解割零课文,还要注重答案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是“方式选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对话策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诵读、感悟、品味、揣摩,倾听、言说等对话方式,促进教学对话的深入开展。

四是“教学语言”——这是突显语文学科特点、体现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一个评价项目。

对“学习主体”的观察和评价将涉及文本解读、参与合作、语文能力、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

一是“文本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对话的根本,考察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的表现,首先应该看其能否整体感知教学文本的内容,能否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创作主旨,能否准确把握作品的主要特色。

二是“参与合作”——这是着眼于学习过程的评价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学而存在的,是为学服务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只有通过参与教学对话才能表现出来。

三是“语文能力”——这是着眼于语文学习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的评价项目。课文只是一个“例子”,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都应该得到相应的扩充或提升。

四是“情感态度”——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育三维目标的重要内涵之一。

对“对话品质”的观察和评价将涉及对话氛围和对话效果两个方面:

一是“对话氛围”——课堂对话能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达到主体之间思维共振,情感共鸣。

二是“对话效果”——要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扎实的教学对话的效果表现为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评价的具体方法

我们将上面设定的三个维度、10个评价项目及相关评价要点作为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课堂进行观察和评价的主要工具。为突出发展性原则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质性评价为主的原则,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百分制得分的形式来表现评价结果,而是选择了课堂教学满意程度评定的形式。

作为课堂评价的补充,我们在满意程度评定之后以“课堂观察记录”的形式将这些因素具体列举出来,观察者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对各个项目作出相应的记载或评价。

在这些项目的最后,我们设置了“个性特色”一栏,让观察者记录教师或者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特色表现,或简要描述课堂对话活动中的精彩亮点,当然也可以指出符合教师或学生个性特色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此激发师生的创造力,激励师生对语文阅读教学对话产生更高层次的追求。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我们所设计的这个评价工具可以为多个层面的评价主体所共用,这也是我们要在评价维度中将“施教主体”和“学习主体”以及“对话品质”分开并分别设定各自评价项目的原因之一。如观察者为施教主体的领导、同行或者教学研究人员,自然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此表对课堂教学满意度作出评价;就是施教主体或学习主体本身,也可以同时以观察者或评价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之中,有选择地利用此表进行课堂活动满意度的自评、他评或互评,从新的视角观照自身参与课堂活动的状况及其效果;再者,由于该评价工具维度清晰,项目具体,操作性较强,一般学生家长同样可以学会运用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特别是自己孩子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满意度测评,而后面的“课堂观察”部分又留有较大的描述空间,可让家长对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师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主体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