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奥秘就是写“我”
2015-05-30许雅娟
许雅娟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从教学及教研已经近30年了。对初中生的作文现状非常了解。那就是主体“我”的缺失。我们已经很少能在文章中听到“我”的心声。很难透过文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我”。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分辨出谁是张三,哪位是李四。可是一到作文中我们就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成百上千的作文极少能展示独特的“我”,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千人一面。我们的很多孩子不具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的能力和习惯。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明白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写“我”呀!可是我们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学生为什么要作文?或者说作文的目的是什么?一般学生可能会随口回答: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人人会自觉聪明地回答:考试考作文呀!这一点师生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还有什么好说的!是的,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就得完成。考试考作文,学生就得写。没办法躲的过去。可是我要说这样的回答是大错特错。这样想的结果就把作文看成是被动的事情,而不是自愿自觉的行动了。所以就有很多人把作文看成是负担,非常苦恼,不愿意写作文,也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如何写了。这样勉强写出的作文质量高的话岂不是怪事!所以就看到了今天中学生作文的现状:没有“自我”。也就是说很少在文章中听到他们的心声,很难透过文章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其原因就是没有把“我”摆在作文的核心地位。文章写的都是与“我”无关痛痒的事情。把自己当成了旁观者,局外人。所以根本找不到作者的身影。这样的文章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
本来作文是我们人人需要的,是自觉的行动,自愿的行为。根本不是老师强迫我们的事情。更不是考试逼迫的结果。学生不清楚作文的目的,所以误解了老师的初衷。更曲解了考试考作文的目的。其实作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我的认识感受和情感。因为我们人人有故事要讲,有喜怒哀乐要倾诉,有思想要表达。所以就有写作的需要。还有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需要交流和沟通,也就是表达。表达分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口语就是说话,书面语就是作文。这两方面是我们活着的人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的事情。怎么最后却变成了老师和考试逼学生的专利了。真是冤枉了老师和考试的目的。
作文原来是自觉行动,是自愿行为,是日常生活少不了离不开的事情。懂得了这个道理,那就解决了问题的关键:作文是我自己需要的,愿意做的,自觉做的。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的。那样的话学生的作文将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可想而知:我们通过学生习作看到的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可亲可敬可爱有血有肉的生命。不再是千人一面的荒凉、寂寞、单调的沙漠景观。而是来到了肥沃的绿洲:这里花美、草香、水清。到处是莺歌燕舞,牛羊遍地。多么美丽富饶的精神家园。这才是我们教者梦寐以求的作文世界。
那么作文写什么?一句话,就是写“我”。具体说就是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想。这里强调的是从“我”的角度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以每人笔下的人、事、景、物都不同。不仅选材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认识体会更不同。这样就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概念化作文。如,写母爱就只知道送自己去医院。或者给自己送伞。写多彩的初中生活就剩下学习学习再学习,考试考试再考试。其他的什么生活都没有。看看吧,学生作文现状多么的悲惨!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教者没有一点责任吗?我们是否该反思反思了。原来我们从未强调“我”是文章的灵魂,相反只强调中心重要,却忽视了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但这个中心必须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想展现的。围绕“我”写的文章就有血有肉有生命。离开“我”这个主体,文章就成了没有活气的木偶了。因为文章中所写的人和事都是让“我”深受触动的,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然后通过“我”的感受表达出来。再发表“我”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的作文处处有“我”生活其中;“我”的感受时时让读者体会到;“我”的感情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样的文章才充满了自我,流露了个性,展现了独特的个人魅力。这才是作文的奥秘所在。“我”才是作文的出发点和最后的落脚点。我就是作文的核心,灵魂。
如果有谁不信的话,那就来看看初中语文教材好了。哪篇文章没有“我”的身影?哪篇课文不是“我”真诚的内心世界再现。读了《秋天的怀念》,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身心承受巨大煎熬仍希望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无私母亲;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悲观,绝望,懊悔不已深深自责的作者“我”。正是因为有了作者对母爱的不理解,也不了解母亲病情的严重性,所以更加突出了母爱的崇高,也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亲可敬的襟怀坦荡的作者。因此读这样有“我”的文章,我们就会与作者同声痛哭。这样的文章才会让我们刻骨铭心。同样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们就会与作者一同玩耍游戏,重温童年的快乐时光。看百草园的一草一木在鲁迅的笔下无不充满了童真童趣。即使是最不惹眼的泥墙根一带,鲁迅也能发现其中的乐趣。为什么?因为文章的所有内容紧紧围绕“我”这个核心组织安排。就因为“我”是生活的主体。所以“我”就是作文的灵魂。没了“我”,百草园的植物、动物就是自然自在的,没有了灵性。读者也不会动情,动心。从这里我们见到了对自然富有好奇心的作者。
作文绝对不能缺失了“我”。即便是写景的散文《春》,和《济南的冬天》不也让我们处处感受到作者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吗?可以说没有作者的真情实感就没有这两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我要說作者的情感才是凝聚文章花草树木山水的灵魂。可以说两篇课文就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从这里我们认识了两位富有朝气活力的作家。《春》和《济南的冬天》已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生命里不可缺少的要素。就因为这里的所有景物都是作者亲身感受的,与众不同的。他们都浸透了作者的体温,情感。所以文章充满了生命力。给读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