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王玲
王玲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充分了解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努力打造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如今,我们都提倡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离不开多媒体,而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一、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特点
1、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儿童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时期。儿童愿意去发现各种事物。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励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运用多媒体讲解重难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在进行重难点讲解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良好素材。
3、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巧妙追问,激活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人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突现创新,因此,“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而小学教学中算理、法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因此教师要运用电教媒体巧妙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
4、运用多媒体调控课堂:调整学生学习情绪,端正学习态度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5、运用多媒体让数学走进每位学生的实际生活
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中,我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正是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二、多媒体使用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肯定其优越性和先进性的同时,有必要对当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换个角度去审视、认识和发现,以便作进一步反思与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利用多媒体加强计算的趣味教学
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研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按传统的方式教学计算,学生往往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如果用多媒体在计算教学中多设计有趣的活动情境,生活情景,使计算教学充满趣味性和生活气息,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数学概念是高度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缺乏趣味的。那么,怎样去学习数学概念呢?这就要求教师借助计算机,建立一个从感知现象—形成表象—概括抽象—理解深化的认知过程。
总之,高效课堂离不开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體课件,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