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2015-05-30扎西多吉
扎西多吉
【摘 要】新课改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教学策略己不再适应新形势需要。在当前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落后于形势的旧方法,导致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做好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创新的研究,提出了适应新课改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旨在丰富地理学科教学育理论,提高地理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设计与创新
新课改标准明确指出,在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地理属于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改变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最首要的就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创新。下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创新提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创新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营造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无法发挥作用。”地理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创新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让学生热爱地理,喜欢地理,对地理课感兴趣。怎么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散状态集中到课堂中来,以最快速度的投入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利用好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做好新课导入是关键。地理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课外话题,以故事、诗歌、新闻、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到接下来的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学习中。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创新要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将学科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然而知识的获得与吸收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己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性构建。转变地理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总结重难点以及运用书本知识到生活中,将教材内容活化。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材知识是以文字形式总结的结论,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及掌握知识的本质,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将书本知识进行展开、重演、还原,最后让学生“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多从我们日常生活着手,将地理知识更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同时让学生从枯燥的书本知识中学会如何学以致用。重视地理知识的传递,让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记忆知识,从心里上端正学习观,爱上地理课学习。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创新要注重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是指地理学科学习与研究能力,不仅指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地理学习工具的运用和地理信息的获取,如地理图表、地图的绘制、判读,地理现象、地理信息的分析、归纳等。地理学科虽然归类为文科,但是它与靠记忆背诵来掌握的政治、历史学科不同,它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将教材知识点进行简单罗列是不够的。不会读图,就无法判别国家、地区;不会分析图表、提取信息,就无法对一个地区的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位置等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如果仅仅靠背诵各个时区、行星概念,学生仍然不会计算时区问题、理解昼夜更替。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仅是教授学生解答地理习题的关键步骤,更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本知识的基本要求。
四、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创新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具有综合处理语高、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声像并茂和动态模拟各种地理现象的特点。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和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声、光、形、色等多种功能,化抽象为直观,把动态、连续的过程真实地再现,协同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真实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使教学环境更加生动优美。另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又能使学生获得大量无法直接观察的感性材料,也可以将缓慢进行的地理过程在短时间内完整地加以概括描述,又能将世界各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课堂展现,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具体,让地理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中获得地理知识。如利用多媒体制作“火山爆发、地震”的动画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如临其景,不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获得了对雄伟壮观的景观美的感受。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创新,注重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引入问题,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索,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培养读书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注意学业评价能力化,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