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炕头石狮子

2015-05-30折晓军

收藏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米脂炕头石狮子

折晓军

我收藏陕北民俗炕头石狮子已有十五六个年头了,喜欢民间石狮子的造型是发自内心、情不自禁的。一路走来,为了找寻炕头石狮子,我曾多次往返于陕北的梁梁峁峁和沟沟岔岔。我是一根筋走到底的那种人,当我被这些从民间蜂拥而来的石狮子包围着的时候,突然发觉,生活变得如此惬意。

陕北石狮子历经“守魂保命”的风雨年轮,保留有“羌胡风貌”的血统和审美情趣,锲刻着陕北族民的图腾。流行于陕北的民歌、剪纸、石雕等,均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翘楚,并显示出最强势、最直白的文化蕴涵。在上世纪80年代,陕北炕头石狮子和关中、渭北一带拴马桩的发掘,更加丰富了中国的石狮子艺术。陕北的田间地头、窑洞墙头以及炕头上的石狮子地域特色鲜明,风格朴拙简约,造型粗犷浑厚,特别是因材施艺的石雕方法与秦汉的雕刻技艺如出一辙。陕北石狮子的主流应是炕头石狮子,它的式样是祖辈们留下来的。在陕北众多的石狮子当中,除较大的巡山狮、门墩狮、庙宇狮之外,唯独在炕头上拴娃娃用的石狮子能居窑卧炕,与人为善,这是陕北的奇迹。

陕北炕头石狮子是生活中的艺术品。生活在黄土黄尘之中,质朴辛劳的陕北人对“艺术”二字不知所以,但包括炕头石狮子创作的技艺本身却是真正令人感动的艺术。我之所以倾心于陕北民俗石狮子的收藏与研究,主要还在于深刻地体会到陕北人对狮子的那份信仰和情感的力量。对陕北石狮子的考察,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好在我“养活”了这群炕头石狮子,于是,便有了一定的“狮语权”。

这些年来,每次看到我们陕北的石狮子,就能真切地感到陕北丰厚的文化积淀。如果以民俗学、发生学、符号学、图象学、民族学、现象学和人类文化学等诸多学科为基点研究陕北炕头石狮子,都能从中找到相对应的学术线索。我研究考察收集整理炕头石狮子的本意是为了赶快抢救这批农耕时代的最后遗物。同时我也知道,因为民俗,石狮子才置炕头之上;也因为石狮子,不仅固化了民俗,还丰富扩展了陕北人的情感世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虽然石狮子的传统民俗渐渐被遗忘,但当我们看到炕头石狮子这些老玩意儿,不由得要加以保护。

陕北炕头石狮子分布在榆林、延安市的各个县,尤其在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及子洲县更为普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各家各户经历了许多代人传下来的,不少人家早已弄不清是祖上哪一辈的遗物。炕头石狮子大不过尺、小不过寸,通常最大的也不过高二十余厘米,长十多厘米,宽八九厘米;较为普遍的高十多厘米,长七八厘米,宽五厘米左右。炕头石狮子的底部是一个石座,蹲在底座上面的袖珍狮子的前后腿蹬在石座上,中间的裆部留有一个便于拴锁小孩的穿系绳子的空隙。在众多的炕头石狮子中,有的石狮子因长期烟熏手摸表面已变得黝黑,有的石狮子因多年风化与磕碰已布满裂缝和伤残。炕头石狮子的模样、神态在数百件里没有一个是重复的。

时光荏苒,我没有数典忘祖,更没想忘掉祖宗们留下来的民俗炕头石狮子。历经十多年的辛勤努力,我收藏了一千多尊陕北炕头石狮子,现精选部分与藏友共同分享。对陕北地方民俗石狮子这项文化遗产,还需要更多的有乡土文化情结的人士联起手来,共同关注和研究民间石狮子,不让这份属于我们陕北人自己的文化遗产被历史的潮流所湮没。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绥德枣林坪)

长16.5厘米 宽11.5厘米 高28厘米

陕北绥德、米脂一带流传有民谣说:“财东房上有兽头,罗门石狮大张口;官家挂匾栽旗杆,百姓狮狮搁炕头。”炕头石狮被拿去“镇山”、“镇宅”,毕竟不是主要用场,“拴娃娃”才是它的主要用途。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吴起)

长16.5厘米 宽11.5厘米 高28厘米

炕头上的石狮子作为传达古代文化信息的载体,虽隐含着中国民间玩具的意蕴,但也在特定的精神宗教活动过程中物化了民族的信仰、知识、心理和爱好等,并成为美术研究、民俗研究的信物。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米脂)

长8.5厘米 宽7.5厘米 高12厘米米

石狮子的形象伶俐活泼,天真可爱。炕头石狮造型与陵庙、宫廷石狮完全不同,是典型的“土特产”。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榆林)

长10.5厘米 宽6.5厘米 高14.5厘米

陕北历史上战乱频繁,天灾难御,人口动辄大减。再者,医药条件极差,儿童成活率低。人们面对这种人口的大幅度迭变,自然对当地人的心理影响深刻,使保护子嗣的传统格外浓厚。因此,老乡们用炕头石狮“拴娃娃”保护娃娃的风俗就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时至近代,陕北一些乡村依然保留着用炕头石狮拴小孩的做法,与过去所不同之处,就是古朴的传统观念少了,变成主要为了让小孩玩耍和防止小孩从炕上跌落下来。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米脂)

长12厘米 宽7.5厘米 高16厘米

陕北民间有句描述石狮子的老话说:“十斤狮子九斤头,一双眼睛一张口。”这是民间石匠口传心授、世代积累的造型口诀。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陕北的石匠遵循着这种口诀,大胆夸张塑造石狮子的外在形象,并有意放大石狮子头部、眼睛和口的表现力度来力显其神灵之状,好让炕头石狮子的眉目之间表露出性灵和性情。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米脂)

长11厘米 宽6厘米 高15.5厘米

石狮子身上闪射着人性化光辉。炕头石狮由于拴娃娃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人的亲密关系,民间有“恶龙、喜凤、笑狮子”的说法,这一“笑”,显明了它的亲和力。具体表现在石狮子表情的造像上,镇山大石狮子要凶,拴娃娃的炕头石狮子要和气可爱,无论怎样看,所有的石狮子都在共同强调与人的联系。

小石狮子 高6-8.5厘米(收藏于绥德、清涧一带)

在陕北黄河岸边的清涧县和绥德县一些乡村,有类似火柴盒大小或能放满手掌心大小的小石狮子,其雕刻手法的从容、爽快和刚健,仿佛就是“汉八刀”的活灵再现。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延川)

长14厘米 宽9厘米 高21.5厘米

炕头石狮被老乡们像家珍似的一代代保留下来,并不是拿它作摆设,或仅仅供人观赏,而是作为一种消灾免难的神圣物,在“拴娃娃”以及“镇山”、“镇宅”等乡俗活动中应用。有条件的富户,镇山雕有“镇山狮”,镇宅雕有“镇宅狮”,它们的体积大,又有特定的格式,与炕头石狮不属于同一类型。炕头石狮本来只是为“拴娃娃”雕琢而成,可是一般老百姓没有条件雕别的,就不得不让它身兼多用。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延川)

长14厘米 宽9厘米 高21.5厘米

炕头石狮被老乡们像家珍似的一代代保留下来,并不是拿它作摆设,或仅仅供人观赏,而是作为一种消灾免难的神圣物,在“拴娃娃”以及“镇山”、“镇宅”等乡俗活动中应用。有条件的富户,镇山雕有“镇山狮”,镇宅雕有“镇宅狮”,它们的体积大,又有特定的格式,与炕头石狮不属于同一类型。炕头石狮本来只是为“拴娃娃”雕琢而成,可是一般老百姓没有条件雕别的,就不得不让它身兼多用。

灯树石狮子(收藏于米脂)

长14.5厘米 宽11.5厘米 高13.5厘米

在陕北民间农家的炕头上,有一种灯座是传统古灯的式样,其结构是灯柱、灯座和灯盘的组装。灯树就是点油灯用的带杆的底座,在当地俗称为“灯树圪堵”。常见的灯树底座是方形或圆形的石块,如果底座的造型是狮子就是“狮子灯树”了。狮猴复合成像,这些都在强化一种人间的脉脉温情。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米脂)

长12厘米 宽5.5厘米 高16厘米

雕刻石狮子一般都以石形取势,见方就圆,抓住狮子鬣毛凸眼,阔口利齿,硕大的头颅,坚实的前驱和机灵的身干特点,靠信仰的虔诚,想象的丰富,雕技的神工,让冰冷的石头化生出形态各异、夸张多变、似狮非狮、神似貌离、神形兼备的圣灵。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延安)

长15厘米 宽8.5厘米 高20厘米

炕头石狮的造型稚朴古拙,一个个模样古怪乖巧,神态生动,有的像顽皮的小孩,有的像严肃的老头,也有的像逼人的小狗、小猫。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佳县)

长13厘米 宽8厘米 高19.5厘米

这是一尊三棱平头造型的炕头石狮子,也就是说炕头石狮子的五官颜面一般都在其台座正面的左右棱线上回旋,头部要么偏左要么偏右,台座正面的一条向上延续的棱线又平分了两边相对应的面部造型。也就是说炕头石狮子的头部偏向一边,台座正面的相应的那条棱线和炕头石狮子的前足(有踏绣球的和踏小狮子的)、嘴、鼻、前额呈一垂线。这样既明确了炕头石狮子方头硬棱的威猛风格,又显示了炕头石狮子可爱的个性。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米脂)

长13厘米 宽7.5厘米 高18.5厘米

陕北乡民们喜欢给家用的炕头石狮子身上饰以红色,则更显得吉祥。石狮子被通身染色后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形式效果,强烈的原色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和慑人心灵的力量。

炕头石狮子(收藏于米脂)

长11厘米 宽6.5厘米 高17.5厘米

相之中有人相,人相之中又显羌胡风貌。一方面传递着北国草原游牧文化的狂野与诡秘的信息,同时也洋溢着陕北农耕定居生活中的淳朴与祥和。

猜你喜欢

米脂炕头石狮子
米脂的魅力
石狮子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不妨多些“炕头坐坐”的深情
画狮子
又回农家热炕头
热炕头
刘亚男作品赏析
大同地区石狮子造型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