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玲与沈从文的一桩公案

2015-05-30Violaine

书城 2015年9期
关键词:丁玲复杂性沈从文

Violaine

历史人物的传记对照起来读会有意外的发现。比如读了韩国总统朴槿惠的传记《绝望锻练了我》,再读金大中的回忆录,你会看到对同一桩事件会有不同的描述。前不久刚刚读完张新颖的《沈从文的后半生》,巧的是接下来又看到了李向东、王增如的《丁玲传》。其中沈从文和丁玲之间的是非恩怨,两书自是各有着墨之处。

《丁玲传》作者之一王增如是丁玲生前最后一任秘书,在史料占有方面很有权威性。然而,作者在叙述中并未为尊者讳,而是尽量写出传主一生的复杂性,其中写到丁玲与沈从文的反目,亦尽量诉诸公允的笔墨。不过作者透露,丁玲晚年之所以向沈从文发难,首先是因为受不了沈从文早年在《记丁玲》中表现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在丁玲看来,沈从文把她和胡也频都视作天真幼稚的激进青年而加以嘲弄。

丁玲、胡也频和沈从文的故事始于一九二五年的北京。丁玲与胡也频一见钟情,沈从文已经是胡也频的好朋友,三人间的友谊热烈而浪漫。一九二七年后他们同到上海,创立“红黑社”,出版《红黑》和《人间杂志》。即使在胡也频加入左联之后,倾向新月派的沈从文仍然和他亲如手足。一九三一年初胡也频被捕、牺牲,沈从文作《记胡也频》以示悼念。尽管沈从文并不赞成胡也频的革命活动,但他的哀悼是真诚的。在张新颖的《沈从文的后半生》中也记叙了沈从文陪伴丧夫的丁玲与孩子回湖南常德,将也频的遗孤交由丁玲母亲抚养。一九三三年夏,丁玲被捕后,沈从文又全力营救,连发两个营救声明。讹传丁玲牺牲后,他写下《记丁玲》和《记丁玲续集》,寄托自己的哀思。但偏偏就是由于沈的回忆文章,惹出了两人晚年的一桩公案。

沈从文误以为丁玲牺牲时写道:“这个作家生来如何不辜负自己的日子,如何爽直,勇敢,活泼,热情,到这世界上来打发每一个日子……她哭过,笑过,在各种穷困危难生活里将一堆连续而来的日子支持过,终于把自己结束到一个悲剧里死去了。她的作品与她的生活,皆显示天才与忍耐结合而放出异常美丽的光辉。她赠给年轻人的希望和勇气,应当已经够年轻人立起来做个结实硬朗的人的分量了……”《丁玲传》的作者非常肯定地认为,沈从文写丁玲确是“充溢着敬意、惋惜与深切的爱怜”。

这样美好的描述何以惹得丁玲勃然大怒?五十年后,丁玲已七十六岁,沈从文七十八岁,都是年届八旬的老人,他们非但没能带着美好友谊离世,反而把怨恨和伤心带进另一个世界,甚至还留给两家后人一定的隔阂。事情的缘起是丁玲写了一篇题为“也频与革命”的文章,刊登于《诗刊》一九八○年第三期。丁玲完全是一副战斗口气,名曰“说明真相”,其实是痛骂沈从文。文中称沈从文为“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市侩,站在高岸上品评在汹涌波涛中奋战的英雄们的绅士”,又称《记丁玲》是一篇“编得很拙劣的‘小说”。

邵燕祥当时是《诗刊》副主编,刊发了丁玲的文章后,他内心有些不安,写信向沈从文解释事情的始末,沈回信说:“依照近三十年社会习惯,有‘权力即有‘道理,我得承认现实,不会和她一般见识,争什么是非。”但他决定在《沈从文全集》中不收《记丁玲》和《记胡也频》,作为一种无言的抗议。

沈从文本人从来没有公开回应过丁玲的文章,但内心的悲愤是长久无法消除的。私下里他在致施蛰存的信中分析丁玲撰文的用意,“只图自己站稳立场,不妨尽老朋友暂时成一‘垫脚石,亦可谓聪敏绝顶到家矣”。沈从文此说只是揣测,但这种揣测是有根据的,《丁玲传》也透露这事情跟丁玲当时的处境有关。当时丁玲虽已平反,但所谓的“历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后至1984年中组部下发《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才彻底剔除“变节自首”的污名),这时内心郁闷而愤慨的丁玲无处发泄,“便借了《也频与革命》,把满腔火气发在沈从文身上”。

这里,《丁玲传》提供了一个可能比较切合实际的解释:因为沈从文在《记丁玲》中写到了她的前夫冯达,这是她最忌讳的人。丁玲实在不愿有人提及冯达,因为在过去的历史结论中,罪状之一就是她被捕后继续与冯达同居并生了一个孩子。冯达是叛徒,冯达让她蒙冤。其实,沈从文也想到了这一点,他在给邵燕祥的信中说,自己写《记丁玲》“最大的错误”就是写了冯达。

可是,对于“只图自己站稳立场,不妨尽老朋友暂时成一‘垫脚石”的说法,也许还可以找到别的注脚。其实一九四九年以后,丁玲与沈从文就不再是当初那种关系了。在李辉所著《沈从文与丁玲》一书中,沈从文被批为“反动文人”的时候,丁玲跟他就疏远了。即便后来丁玲自己被打成了“右派”,她也不认为自己跟沈从文属于同类。一次作家联谊会上,沈和丁玲都同在,这时深陷政治泥潭的丁玲在作家中显得特别孤单,沈从文上前热情问候,她却始终板着脸,只是把眼睛往别处看。那神态似乎表示,我虽然是右派,跟你这种“反动文人”还是有根本区别。

革命何以如此彻底地改造了人性,改变了人情,是二十世纪的一大迷思,此中嵌合着时代的怪异命题和人之复杂性,值得认真思考。丁玲去世十多年后,王蒙在一篇专论丁玲复杂性的文章里感慨道:“她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简单。我早已说过写过,在全国掀起张爱玲热的时候,我深深地为人们没有纪念和谈论丁玲而悲伤不平。”李陀则以“丁玲不简单”为题作论,力求深入地解读革命话语生产中的丁玲其人其文及其思想的复杂性。

猜你喜欢

丁玲复杂性沈从文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噩梦一场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她同时与两个男人同居,一生经历四个男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