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热潮下的冷思考
2015-05-30
近几个月,我们的记者同事们频繁参加各种与知识产权或知识产权人相关的创业发布会、上线仪式等活动,忙得不亦乐乎。而这些创业活动几乎都以“互联网+”、创新、“颠覆”为主要立足与切入点。
在“互联网+”政策的推动与感召下,无论什么行业,只要加上互联网就成了“颠覆式创新”; 就连快餐外送+APP都已成为一种“创新加时尚”;“创业”似乎是一件人人可为、轻而易举的事。
然而,今天一早偶然间读到的一篇名为《中国互联网公司最新最全阵亡名单》的文章中所显示的统计数字,似乎在提醒人们,创业当真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过去两年里,几乎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获得融资,同时也有O2O创业项目中止、倒闭;两年里,共有近300家创业公司夭折。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而我的理解是:这是一个给予与风险并存、激情和悲伤同在的时代。
“天使轮”、“A轮”、“B轮”,这些原本陌生的词汇,已经变成社会流行语。在还没有搞明白项目投融资本身的意义与价值的时候,钱很容易的就来了。然而,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一定是最贵的。现在很多创业者真的把天使投资人当作了“天使”,以为人家每天的工作就是保持微笑,扑棱着翅膀飞来飞去地漫天撒钱!
创业注定是件小众的事,而当一个社会突然间开始热切地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的时候,有些东西就开始令人恐惧了。不是说乔布斯等一些创业成功的硅谷精英有过休学的经历,就能从逻辑上推断出“休学创业”是一种好的方式。
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新的新浪潮,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我们的理解是:这其中重点强调的是体制创业与科技创新,而鼓励创业只是促进创新的一种手段,决不可主次颠倒、舍本逐末。
创业有风险,开始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