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外围盆地奈曼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分析
2015-05-30刘冰鑫
刘冰鑫
摘 要:为了寻找辽河油田接替领域,加大外围盆地的勘探力度势在必行。近年来在辽河外围的陆家堡凹陷勘探取得较好勘探效果,而分析认为奈曼凹陷也具有较好的生油条件及储盖组合配置。本文从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油源条件及储层特征对该区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关键词:奈曼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1 概况
奈曼凹陷是开鲁盆地西南侧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西北以乌兰尔格—东三义井凸起与张三园子—新庙凹陷相望,东以章古台凸起与八仙筒凹陷为邻,有利勘探面积约800km2。
奈曼凹陷总的资源量为0.86 × 108t,已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 034×104t,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目前该区完成二维地震1 329.2km,三维地震110.3 km2。区内共有完钻探井8口,其中有4口井获工业油流,2口井见油气显示。在凹陷中北部西侧发现了一个含油构造—双河断裂背斜,揭示了两套油藏,九上段為构造油藏,九下段为岩性油藏。探明含油面积9.58km2,地质储量2034.29×104t。
2 石油地质特征
2.1 构造特征
奈曼凹陷是开鲁盆地西南侧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构造走向NNE向,呈狭长条带状分布。根据区内断裂展布特征及构造形态,将区内划分为3个二级构造单元,即西部陡坡带、中央洼陷带和东部斜坡带。
2.2 地层特征
本区主要发育中生代地层,下白垩统分布面积约800km2,最大埋深3600m。下伏发育有中侏罗统海房沟组和三叠系上统哈达陶勒盖组。前中生界基底由海西褶皱带石炭、二叠系浅变质砂岩、页岩组成。奈曼凹陷地层发育较全,由三叠系哈达陶勒盖组、中侏罗统海房沟组、白垩系下统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和白垩系上统、新生界组成。
2.3 油源条件
奈曼凹陷发育有九佛堂组和沙海组两套生油层系,九佛堂和沙海组沉积时期发育的半深湖、深湖相深灰色泥岩、褐色油页岩沉积,具有较高的生油能力,构成本区主力烃源岩。对各组段的有机碳、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等丰度参数的研究如下:其中奈1块的九佛堂组下段有机碳为2.44%,沥青“A”为0.2174%,生烃潜量为9.69mg/g;九佛堂组上段有机碳为0.25%,沥青“A”为0.0036%,生烃潜量为0.37mg/g;沙海组有机碳为2.11%,沥青“A”为0.0831%,生烃潜量为11.08mg/g;北部奈10井九下段有机碳为3.20%,沥青“A”为0.2884%,生烃潜量为19.80mg/g(表1)。有机质类型九佛堂组下段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九上段多为Ⅱ2型,沙海组以Ⅱ1型为主。按我国陆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九佛堂组下段烃源岩属于好生油岩,生油能力强,沙海组烃源岩达到了较好烃源岩的标准。
表1 奈曼地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参数统计表
[\&\&\&\&\&\&\&\&\&\&\&\&\&\&\&][井号
NAI1
NAI10][层位
K1sh
K1jf上
K1jf下
][有机碳
%
2.11
0.39~3.22
0.25 0.14~0.43
2.44
0.28~5.12
3.20 2.8~3.82][氯仿沥青“A”
%
0.0831
0.0042~0.2199
0.0036
0.0008~0.0056
0.2174
0.0889~0.3276
0.2884
0.2199~0.3765][生烃潜量
mg/g
11.08
24.81~1506.95
0.37
0.14~0.81
9.69
0.24~19.07
19.8
17.45~24.32]
2.4 储层特征
本区西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砂体,东部斜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中央洼陷带发育浊积扇砂体。在盆地的断陷期洼陷内形成了大量的浊积砂体,凹陷东部斜坡带则发育有砂体上倾尖灭、地层超覆圈闭;凹陷北部在后期构造作用下形成了地层反转带,发育砂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本区勘探目的层为九佛堂组。该时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含砾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单层厚度一般2m~6m,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九佛堂组下段火山物质含量较高,以凝灰质细砂岩、粉砂岩沉积为主。工区内储层物性普遍相对较差,钻井所钻遇的砂体均属中-低孔隙度,低渗、特低渗储层。九上段孔隙度分布范围在8.8%~25.1%,平均为14.29%。渗透率0.14μm2~92×10-3μm2,平均为3.38×10-3μm2;九下段储层的孔隙度在8%~15.6%之间分布,平均值为12.9%,渗透率全部小于1×10-3μm2,平均值仅为0.31×10-3μm2。邻近的奈7井揭示九佛堂组上段孔隙度分布范围在11.6%~14.4%,平均为13.14%。渗透率0.21μm2~1.39×10-3μm2,平均为0.52×10-3μm2,属中低孔,特低渗储层;九下段孔隙度分布范围在6.2%~9.2%,平均为7.5%。渗透率0.05μm2~0.22×10-3μm2,平均为0.13×10-3μm2,属低孔,特低渗储层。
2.5 圈闭类型
在凹陷中北部西侧发现了一个含油构造—双河断裂背斜,揭示了两种类型的圈闭,九上段为构造圈闭,九下段为岩性圈闭。奈曼凹陷目前只发现双河断裂背斜圈闭,油藏主要分布在九上段及九下段的顶部,单层油层有效厚度较薄,一般在1~5m之间。油层分布特点受构造及物性的双重因素的控制,空间分布表现为由低块构造向高块构造、由南东向北西方向,油层的发育呈现由富变贫的特点,即靠近油源区油气较富集,在同一断块油气主要集中在构造高部位。九下段油层呈层状分布,单层油层有效厚度相对要厚一些,圈闭主要受岩性控制。
3 结论
本区发育两套主力生油岩,九佛堂组和沙海组。九佛堂组生油岩为好生油岩、沙海组为较好生油岩;
主要目的层九佛堂组属低孔、特低渗储层;
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圈闭及岩性圈闭,其中九上段以构造圈闭为主,九下段以岩性圈闭为主。
参考文献:
[1]王莹,侯中健,刘红岩.奈曼凹陷白垩系九佛堂组物源分析[J].特种油气藏,2009,16(2):34-36.
[2]丁枫,丁朝辉.奈曼凹陷奈1区块九佛堂组储层特征[J].地质勘探,2012,32(12):37-43.
[3]张方礼,廖代勇,李晓光,等.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