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将浓醴换缁衣

2015-05-30绥曳

传奇故事(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曹公妙玉性情

绥曳

曾经以为世间有两种女子最好,一种是眉眼温柔如写意,一种是华彩锦绣艳无双。可惜许多相遇的人,并非这般。后来方知,这世间未必都要花团锦簇才好,苍松古柏间,自有人间冷暖欢愁。时光向晚,钟漏声声,那青灯下的美人与岁月一同沉寂。

一卷红楼,佳人如织。一众美人多是才情四溢、温婉动人,王熙凤那般招摇的亦是丰姿贵态。那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四姑娘惜春似乎自出场就未得曹公青睐,着墨未多,容颜也不甚清晰。

那一回探春下帖,结成海棠诗社,钗、黛诗文令人见之忘俗,四姑娘却以“藕榭”为号“誊录监场”,并无文采显露。虽其工画知棋,但画是心境,未免冷清;棋是思量,亦是幽静。她不擅诗词,自是少了一分灵动。

曹公没有给惜春惊艳的容貌和过人的才华,却给了她独一无二的冷性情。大抵唯有这冷性情才让她在人心中留下一层浅薄的印象,不致如风过无痕、雁去无踪。

都说人的性情多为天生,亦与人事变迁难以分舍。四姑娘的母亲早逝,父亲贾敬一心求仙问道,只管炼丹求药,自然对其甚少关怀。跟随贾母长大的惜春虽是侯门女,倒有几分伶仃凄凉。于是心冷嘴冷,便有了一段因由。

《红楼梦》中与四姑娘相关的描写,最为人熟知的要数抄检大观园的部分。风波之下她的丫头入画私传物品一事暴露,惜春当即自证清白,不念及相伴情谊,坚决逐走入画,所道之辞更令人生寒:“或杀,或打,或卖,我一概不管。”无论何人说情,惜春意已至此,多说无益。

她是早熟的,亦是早慧的。虽年纪尚小,遇事不免惊慌,却深谙明哲保身之理,知道自己心狠却犹自陈:“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在贾府看似繁盛实则式微的光景中,惜春敏锐地捕捉到些许苍颓的意味,她在众多人物中显示出老成练达的彻悟。

纵观红楼女子,唯有惜春最有向佛之性。她逃避现实,向往灵明的解脱,虽无普度众生的慈悲,却有自度的领悟。她无所牵挂,狠得下心来与凡尘决裂,只求做个“清清白白的人”。《石头记论赞》中记载:“人不奇则不清,不僻则不净,以知清净法门,皆奇僻性人也。”此语将惜春之于佛门,归属得简洁明净。

妙玉亦是求清净的孤僻之人,其出家却是因命数所迫,终究不是出自本心。因此她居于栊翠庵中,与青灯古卷相伴,却仍不免对俗世烟火生出几许流连,对人间爱憎依旧不能全部放下。惜春不同,她骨子里佛性深种,所以她与妙玉对弈,和智能儿交好,还曾戏言要剃了头做姑子去,最终一语成谶。于她而言,佛门不是束缚与荒凉,而是一份难得的清净,她可于其间摈弃诸多琐碎污浊。

苦茶几盏,青瓷生花。惜春涉世未深,却似有迟暮沧桑。她的“悟”字便是一生,从繁花似锦里隔帘相望,波澜不惊,只怕人来扰。

这样的女子,是让人心疼的,繁盛兴亡终有定,而她却不得不背负苍老,惜别时光。用缁衣素食辟出安稳一隅,惊惶作茧,即使淡漠,也暂求心神可安。三位姐姐性格相异却殊途同归的悲剧,大观园姹紫嫣红下衰颓的气息,家族琐杂间灰暗不可说的关系,让惜春在人情清乏下更将世事体会得淋漓透彻。

她只是个弱女子,无心承受太多变故,亦无力左右既定的乾坤,她的逃避不是懦弱,不是冷情,只是迫不得已。

其实这世间的女子,大多没有黛玉的风流别致,也没有宝钗的知书达理,多是如惜春这般有自己的人生,却未必赏心悦目。而每个女子心底又大都住着一个惜春,希望纷繁可避,与人无尤,于己无悔。凡尘垢土都可与之相距,真愿干干净净万事不理,只做个清清白白的自己。所幸命途尚未无路,人间柳暗花明。

曹公给四姑娘写下令人叹惋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与其说是怜惜她,倒不如说是怜自己。风云变幻,世事无常,命里劫数,拂了一身还满。曹氏一族荣华潦倒亦是无力自主。

盈亏有数,年月悠长。与其他三春相较,缁衣乞食已是优雅姿态。惜春了悟红尘,遁入空门,却也是她的幸运。不必落得悲惨赴黄泉的下场,纵使生活清贫寡淡,也终归比被浊世浸染了要好。妙玉一生简净的心愿,冥冥中由了惜春来还。

浓醴醉人,浮华乱心,终是空荒一场。唯其自身,保全一份本心,最是珍重。寂寞凄凉,何尝不是清净圆融?经卷梵文,与世上人情险恶相较,有时更能给人以归宿。

然而我仍旧祈愿,这天下所有素不相识的四姑娘,你既有澄澈悟性,又有烟火人间的暖香坞。人生匆匆而过,躲避过于仓皇,逃匿总是狼狈。往来相遇陌上,转瞬即是分别。一个人的孤欢清静,终究不是处世之态,而我们从来不像书卷能预知结局。

清静唯心,去繁就简。于红尘不惊不扰,看来时路,自是安然。

猜你喜欢

曹公妙玉性情
时间的性情
曹公自取灭亡
妙玉那场茶事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妙玉论
瞻园晚秋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感受书法 体味性情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复性书》性情观再探——以“情”为中心的考察
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