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城乡差异及对策
2015-05-30孙凌杉
孙凌杉
伴随人口老龄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将城乡退休老人均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有利于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但城乡老人也存在差异,不能提供一刀切的服务,本文立足于分析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差异性,从人口学要素差异、认知与需求差异和社会参与差异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老年人口的社会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十八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吴中区紧跟时代步伐,将包括被征地农民、居保老人等在内的所有退休老人均纳入属地管理体系中,是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中区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概况
吴中区于2014年提出《关于吴中区城乡老年居民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吴人社〔2014〕24号),将服务对象由原先的企业退休人员扩大至吴中区城乡老年居民,具体分为四类:1.按月领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企业退休老人(职保老人);2.按月领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征地置换城保退休人员(农置城退休人员);3.按月领取征地保养金待遇的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被征地农民即老年人员);4.按月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老年居民(居保老人)。吴中区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社会化保障服务。建立城乡老年居民基础台账,发放联系卡,并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信息查询服务,及时掌握城乡老年居民生存和流动状况,并做好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每年由公安部门在系统中进行核对,存在不符情况时,由村(社区)退管协管员再进行核实。
文体娱乐服务。各村(社区)提供活动场所与器械,组织开展政治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及社会公益等活动。
医疗保健服务。了解和掌握老年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协助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定期组织与管理健康体检。各村(社区)举办癌症预防、老年保健等相关健康讲座,村(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免费测血压、血糖。
特殊群体服务。帮助城乡老年居民家属申请丧葬抚恤和遗属补贴,对特困、高龄、鳏寡、首次重病和病故的城乡老人进行走访慰问,各村(社区)开展“夏送清凉”服务,向特困、重病及80岁以上的鳏寡、独居、残疾老人发放礼品或慰问金;各村(社区)组织亡故慰问。此外,部分村(社区)创新了服务内容与形式,开展政策规定以外的相关活动,如数字电影等,个别社区运用社会资源开展为老活动,成效明显。
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城乡差异
虽然现行政策将所有城乡退休老人都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中,使城乡老人均等共享社会服务,但不可忽视的是,城乡退休老人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采用偶遇抽样和拦截调查方式抽选了400户老人样本进行入户问卷访问,涵盖四类受益老人群体,有效问卷395份。现分析如下:
人口学要素差异。调查对象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和收入情况差异现分析如下:在身体状况方面,城市老人选择“健康”的占比47.9%,多于农村老人;农村老人选择“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累计占比57.8%,多于城市老人,这说明相比于农村的生活条件,城市老人的生活质量更高,且平时多注重运动和养生,因此身体更健康。在文化程度上,城市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农村老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对公共政策的理解程度和参与社会的层次高低。在收入上,农村老人大多集中在500~999元,这是由于农村老人领取的养老金大多是750元的新农保,城市老人大多集中在2000~2999元,这符合城市企业退休老人的收入水平。
认知与需求差异。根据表1可知,在对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了解程度上,选择“比较了解”的居保老人和职保老人分别占比高达40.9%和50.2%,被征地农民仅占五分之一,可见城市老人对政策的理解程度更深。同样,对自管小组的了解程度也是如此,高达67.2%的被征地农民选择“完全不知道”,这说明:第一,相同的政策在城市实施的情况比农村到位;第二,农村老人对公共政策的关注度比城市老人低,很多农村老人一辈子都在忙碌家务,由于自身的性格、生活习惯等不太愿意去接触外人,不能充分理解参与自管小组活动的意义,因此他们往往会认为这些与自己“不相干”的事务,自己没必要去了解。
表1:四类老人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及自管小组的了解程度
对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了解程度 对自管小组的了解程度
比较了解 知道所在小组,认识组长及成员 知道已建立自管小组但具体不清楚 完全不知道 知道这个说法 不知道
居保老人 40.9% 50.0% 18.2% 31.8% 36.4% 22.7%
被征地农民 21.0% 16.8% 16.0% 67.2% 46.2% 32.8%
农置城退休人员 27.9% 34.9% 20.9% 44.2% 48.8% 23.3%
职保老人 50.2% 56.9% 17.1% 26.1% 31.3% 18.5%
免费体检是城乡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四类老人对体检的满意度情况如表2所示。
表2:四类老人对免费体检的满意度
对体检项目合理性是否满意
很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不清楚
居保老人 50.0% 31.8% 4.5% 13.6%
被征地农民 58.0% 28.6% 5.0% 8.4%
农置城退休人员 55.8% 30.2% 4.7% 9.3%
职保老人 46.4% 34.6% 13.7% 5.2%
满意度最高的是被征地农民和农置城退休人员,分别占比58%和55.8%,这说明农村老人对政策的满意度普遍较高,他们之前从未享受过此类服务,因此会很容易满足,而城市职保老人因为见识更多,他们往往认为现有体检项目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希望增加胃镜、CT等项目,而这些体检项目可能对于农村老人是从未见过的。
社会参与差异。协管员作为专门负责社区(村)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专职人员,与老人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表3显示了四类老人对协管员的态度。根据表3可知,居保老人和职保老人选择“很熟悉”的分别占比50%和56.9%,比例均过半,而农村老人的占比只有三分之一;此外,只有9.2%的被征地农民“经常咨询”协管员事情,过半的农民老人选择了“没有咨询过”,这与城市老人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分析原因主要有: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的条件较差,协管员工作积极性往往不高,且和很多农村老人沟通起来比较困难,故增加了协管员的工作难度,导致其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没有普惠所有老人;职保老人原先在企业和人打交道的机会较多,而农村老人往往较封闭,因此更不会主动咨询事情。
表3:四类老人是否认识和主动咨询协管员
是否认识退管协管员 是否会主动向协管员咨询事情
很熟悉 认识但不熟 不认识 经常咨询 偶尔咨询 没有咨询过
居保老人 50.0% 31.8% 18.2% 27.3% 45.5% 27.3%
被征地农民 38.7% 31.9% 29.4% 9.2% 35.3% 55.5%
农置城退休人员 39.5% 39.5% 20.9% 20.9% 32.6% 46.5%
职保老人 56.9% 26.5% 16.6% 34.6% 35.1% 30.3%
在对集体活动的需求上,本文对城乡老人需求分别做了统计。城市老人和农村老人对集体活动、老幼互动游戏和集体祝寿的需求百分比分别为34%和23.3%、17.9%和8.8%、38.3%和21.4%,由此可以看出城市老人对集体活动的需求普遍更高,究其原因,村里的老人居住较近,邻里关系更亲密,是“熟人社会”,他们不需要通过集体活动联络感情;而城市老人居住较分散,邻里之间交往也不如村里密切,因此这些老人便希望通过集体活动加强和朋友的交流联系。老人因为年龄增加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感,这就导致他们对集体活动的需求增多,比如集体烧香、跳广场舞等。参加集体活动有助于加强老人与社会的关联,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他们越来越希望和自己的老年朋友呆在一起,热闹地度过晚年生活。
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相关对策
针对城乡不同特点,分类指导。虽然吴中区目前将城乡退管服务均纳入其中,但社区和村的经济发展状况、风土人情、老人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一些村依靠集体经济发展比社区好;村里老人不能接受参与文体活动,只愿种菜和打麻将,娱乐活动少。针对这种情况,对村和社区应深入走访调查,发现其不同之处,分类管理,以增强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和可操作性。比如在经济实力雄厚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村(社区),鼓励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在一些相对原始的、有种地条件的村里,鼓励老人在自己门前的空地种蔬菜,满足农村老人自娱自乐的需求;在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的社区,鼓励老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社区拨款邀请老师教书法、乐器等,丰富老人精神生活。
倡导突出重点,城乡工作取长补短。在相关部门的工作上,不能城乡一刀切,要对弱势区域和落后的村(社区)实施重点帮扶。一方面鼓励“明星社区”和“典型示范村”加快发展步伐,带动其他地方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有重点地扶持落后地方。对于一些居民(村民)较多、片区较大的村(社区),社会化管理实施较困难,可以采取“属地问责”的网格化管理,定期走访慰问,在每月例会上汇总情况,解决老人困难;在资金来源上,街道拨款,增加财力,重点面向经济条件落后的村(社区),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不同社区(村)之间经常探讨工作方法,邀请退管工作做得较好的地方分享经验,取长补短。
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城乡发展。根据调查,36.8%的协管员认为目前存在资源整合能力差的问题,因此要积极整合吴中区各村和社区的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距离近的村(社区)资源共享,比如有的社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大型书场,各社区加强联系交流,保持信息对称,周边社区内的老人可前往听书等。除此之外,整合社会资源也很重要,村(社区)真正发挥媒介的作用,作为连接老人和社会的桥梁,将社会上的有益资源引入村(社区)造福老人,将老人的需求反馈社会,社会提供人力、部分财力和平台,进而使老人需求得以满足,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