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是唇齿留香处 御码头畔美食街

2015-05-30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清江浦淮扬美食街

几年来,长东街道在清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街道实际,奋勇争先,创新实干,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街道辖区的美食街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九省通衢石码头,闻香下马;半篙醽醁清江浦,思味停船。

思味停船御码头

乘流而来帆墙满,闻香停船御码头。“御码头美食街”虽坐落于闹市之中,但却有闹中取静之境,漫步街中,仿佛穿越至那美丽秀雅的明清时代。傍于里运河畔的美食街,东西长约400米,横跨承德路与圩北路之间,全街占地约17.8亩,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古朴典雅、外饰精致,凸显古色古香的明清风味。

“御码头美食街”决非虚名,街中河畔有一名副其实的御码头。御码头始建于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码头台阶为石料砌筑,故又名石码头,南下船只可在此登岸。清代石码头大街骡马车行,商贾如云,酒肆密集,繁盛无比,有“九省通衡”之美誉。康熙、乾隆二帝六次下江南,多次在这里登临视察水利,体察民情。作为淮安明清时期“南船北马”重要交通枢纽地位的象征,御码头遗址在2007年被列为“淮安市十大历史文化古迹”之一,并在附近修建了“南船北马 舍舟登陆”的石碑。历史的风烟几多沧桑,掩不住御码头石碑矗立的风姿。

里运河畔今胜昔

历史的足迹穿越岁月风尘健步而来, 2015年正值清江浦开埠600周年,为进一步发掘、丰富和传承悠久的运河文化、深厚的淮扬美食文化和别样的清江浦风土人情,清河区人民政府重新打造“御码头美食街”,重现清江浦当年的繁华盛世景象,为里运河文化长廊打造一方美丽风景。

改造升级后,古色古韵的美食街以崭新的风貌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改为步行街后的美食街让我们放慢脚步,放松心情,且行且品味。品味碑铭石刻,品味里运河风光,品味传统淮扬名菜、创新菜,还有来自宝岛台湾的特色小吃,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夜入楚家烟,烟中人未眠。望来淮岸尽,坐到酒楼前。”这是唐诗人项斯《夜泊淮阴》中的诗句,诗情画意中足见当年淮扬美食的鼎盛。而今,修葺一新的美食街不仅是一个美食符号,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一席半斋”的淮扬菜馆依旧宾客盈门,“一方玉壶”的美谈仍在传说,唐明皇喜食清蒸白鱼,杨贵妃与脆皮乳鸽的故事还在讲述。今天的美食街,美食文化仍一脉相承,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亦品味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

千滋百味美食街

传统淮扬名店中,百年文楼的“蟹黄汤包”则是一绝。文楼的蟹黄汤包,用料做工非常讲究,皮面筱薄,点火就着,馅心以肉皮、鸡丁、肉块、蟹黄、虾米、竹笋、香料、绍兴酒等十二种配料混合而成,先加热成液体,后冷却凝固,包入馅内。汤汁吸入口中,又鲜又腻,回味无穷。

清同治十年创办的震丰园,大有来头。相传乾隆皇帝南巡到淮安,看到一碗面条,根根利利爽爽,淡酱色面汤清澈见底,汤上浮着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和翠绿色的碎蒜花,阵阵香味扑鼻而来。乾隆吃后赐名“阳春面”,寓意漕运要地淮安像春天万物生长一样,生机勃勃,又像这面条一样,连绵不断。这御笔赐名“阳春面”的面馆便是震丰园的前身。如今,百年老店求新求变,震丰园的炒米馄饨也是远近闻名,“馄饨皮极薄,放在掌上可透见指纹,馅心选用精猪肉,用刀拍打成细肉糊,下锅煮沸,捞起后还需放入六种作料,才可食用。”

醉笑天、月晟楼、金宝坊,主打的是新式淮扬菜,备受食客们的喜爱。蚵仔煎、大肠包小肠、榴莲酥……这些充满台湾特色的小吃、排档的引入,不仅会更加丰富“吃货”们的选择,更让街区富有现代时尚气息、充满活力。

御码头美食街,一个饱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一个前世今生俱是风景的地方,一个有味道的地方,欢迎您的到来!

猜你喜欢

清江浦淮扬美食街
淮安清江浦区专委牵头 遇事不愁
淮扬狮子头
漫话清江浦
精工细作 淮扬雅味
走,去逛美食街
淮安清江浦区确保管道安全
雨林是条大美食街
文脉清江浦 非遗“磁场圈”
恋他成瘾
原野奇谈(七)美食街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