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外部成因

2015-05-30迟晓云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成因信用

迟晓云

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信贷风险成因有外部成因与内部成因。本文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外部4大成因:政府不当的干预造成信贷风险成因、法治方面缺陷造成信贷风险的成因、社会信用环境恶化造成信贷风险的成因与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信贷风险的成因。

信贷业务是我们商业银行获得营业利润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引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导致商业银行亏损或破产的最重要原因。由于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风险在逐步升高,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什么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用最通俗的话来说,信贷风险就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或逾期不归还而引起商业银行收益变动或可能造成银行收益不同程度地损失的现象。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变革的时代,担负着转轨与改革发展的双重使命。在这种大变革与大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银行信贷业务也伴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而发展。由体制落后与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能力相对薄弱,信贷诈骗案大量出现。贷款诈骗者多是想方设法编造引进资金和项目多种多样的虚假理由、制造假经济合同和证明文件、利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骗取银行贷款。这种行为直接威胁我国商业银行安全与稳健运行。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与研究信贷这咱风险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找到应对信贷风险的对策。信贷风险产生的成因纷繁复杂,本文主要探析商业银行信贷外部4大风险成因。

政府不当的干预造成信贷风险成因

多少年来,由于旧体制的原故,政府对商业银行事务不当的干预是比较多的。从商业银行领导的任命,到贷款与否及数量多少,有的地方领导人都去具体地干预。政府领导人对商业银行的不当干预的后果有两方面:第一是打击了商业银行按经济规律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是在银行发放信贷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领导人,随心所欲地使用权力,常常违背经济规律,人为地破坏了信贷资产的配置最优化,造成不良贷款年年有所增长。

依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余额增长1023亿元,已超过2013年的全年水平。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抽样统计材料,在构成银行不良资产的原因中,政府计划与行政干预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违约的占30%,地方干预占10%,国家安排关、停、并、转等结构调整的占10%,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原因占20%。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部门领导人的过多干预是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主要原故。

很多地方领导干部,为了提升任职期间的政绩,他们会想方设法令商业银行放贷。很多银行贷款一旦发放出去,商业银行就无力控制。因为这些贷款项目多是由地方财政支出,而地方财政每年都是非常困难,多在透支,东借西借,只能勉强支付银行利息,银行出于终止贷款会得不偿失的考虑,只能给企业展期或要求企业资产重组。可见,地方政府官员不当的干预,时常会导致银行贷出大量不符合规定的贷款,这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法治方面的缺陷造成信贷风险的成因

法治对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推动和保障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法律建设在金融改革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治金融体系,规范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维护金融市场公平秩序,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近20多年来,中国金融法律制度地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已出台,但仍有一系列与信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尚未问世。重要的问题是,现在有些实施的法律本身内容过于粗放与抽象,难以操作实行,有些子法与国家政策存在着矛盾。由于法治程度低,金融信贷方面出现大量的问题。如企业与个人逃债赖账、贷款诈骗、金融舞弊、地方干预、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不纠等现象严重。对于这些现象人们都习以为常,这致使银行在债权保全工作方面困难重重。

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我国国有企业在破产过程中对债权人保护不够,债权银行一般只能回收其3%-15%的债权。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多如牛毛,经常遇见“起诉不受理,受理不开庭,开庭不宣判,宣判不执行,执行不见效”的现象。由于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债权债务纠纷问题,常常会得不偿失,所以,银行界领导者有时不愿采用这种办法解决信贷问题。这样一来,加大了银行潜在的信贷风险,更加剧了社会信用指数进一步下降,给经济发展造成混乱。

社会信用环境恶化造成信贷风险的成因

信用,是社会对个体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每个人具有良好品德的证件和获得社会承认的入场券。当前,社会上最大的危机是信用危机,信用缺失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缺失信用大大提升了所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成本,减弱了信用缺失企业的竞争能力。信用缺失扰乱市场秩序,加大了市场失灵的程度。社会信用指数的不断降低,使企业风险向金融企业转移,增加金融信贷的风险,形成惊人的内耗与社会问题。

诚信原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不诚实而没有信用,我们市场经济运行就会出现种种混乱。银行业是用诚信支撑的行业,社会诚信体系不单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而且也是整个国家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由于我国法制还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上坑蒙拐骗、欠债不还、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如被告人罗某利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部某农场为其贷款担保之机,将保证合同书与核保书中的担保数额1万元伪造为31万元后,从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骗得贷款20万元,骗贷成功后把所骗贷钱款挥霍一空。根据民生银行的统计:仅在2014年里,民生银行堵截逾1.3万件金融欺诈案。

由于缺乏法治、体制落后、一切向钱看和道德底线被突破的原因,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不敢信任,之间丧失了最基本的信任感,形成信任危机,造成经济运转要耗费更大的成本,严重地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地发展,也必然严重地威胁我国金融信贷安全。

企业经营不善造成信贷风险的成因

我们不少企业技术创新不足,产品落后,缺少高科技含量,人的质素不高,管理混乱,腐败现象严重,这是我们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密集型劳动力、外延扩张为特征。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的企业重点研究开发应用了高新技术,全力发展与应用了信息技术、3D与4D打印机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我们在这些技术方面没有及时跟进,致使企业产品缺乏高科技含量,加上经营不当和混乱,企业信用危机严重,乏道德感,靠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及贷款来维持生存了。这样的企业多是低效益或大亏损,最后出现大量的银行贷款无能力偿还现象。

企业和银行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根据美国银行家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70—90%的问题贷款是由于企业经营原因导致的。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这一点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企业经营不当与变故,如企业经营战略失误、竞争失利导、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层变换、企业股权拆分、转让、兼并、并购等,这都将会成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阳分行)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成因信用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