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老头》的主题及其审读要求

2015-05-30任薇李跃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老头主题

任薇 李跃

内容摘要:文章结合法国波旁王朝复辟的时代背景和巴尔扎克作品的总体特点分析了《高老头》的主题,并提出了相关审读要求。

关键词:《高老头》 主题 审读要求

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高老头》,为读者营造伏盖公寓、子爵府邸、高老头墓地……,诸多场景。启发读者在生活中,甚至是在自己身上寻找高老头、拉斯蒂涅、伏托冷……,诸多形象。这些场景和形象,很像现实,因为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又很不像现实,因为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前后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那么,作品为什么会长期以来倍受关注?作品与巴尔扎克本人的经历、创作特点有怎样的联系?它的主题是什么?应该怎样审读这个主题?阅读《高老头》要求读者具备怎样的文学素养?这些问题,引人深思。

一.巴尔扎克的经历与创作特点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当今文艺批评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巴尔扎克堪称是最伟大的小说家。和有些大手笔注重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同,巴尔扎克在作品中创造了整整一个世界。他笔下的世界,既是当时的,也是所有时代的。[1]

青年时期的巴尔扎克,饱受贫穷之苦。因此,他深刻理解法国底层社会生活,这也形成了他观察上流社会的独特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他隐隐地怀有进入上流社会的渴望。这些经历和情感,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巴尔扎克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于,他的小说不是“各唱各的调”,而是相互关联,浑然一体,共同展现一个社会的历史,使他的文学世界壁立千仞。他自己曾说:“自成一家,远远不够,要自成一统。”而《高老头》就是这“一统”的起点。完成《高老头》后,巴尔扎克把此前此后的作品通过改动次要人物的名字,纳入这个系统,这样就树立起世界文学史的一座丰碑——《人间喜剧》。也正因为如此,解读《高老头》,既不能脱离巴尔扎克作品的整体,也不能无视他所处的时代。

二.对《高老头》主题的两种理解与笔者的分析

对《高老头》主题的解读,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作品突出强调了尊老问题。另一种认为小说揭示了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问题。

1.尊老问题

尊老问题是从作品的字面上就能读到的。高老头作为一个面条商人,在大革命期间苦心经营,成为商界巨头。他赚钱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而是为他的两个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使她们能够嫁到有钱人家,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大革命失败后,女儿女婿为自己的仕途和体面考虑,嫌弃高老头。为了他们,高老头歇业了。尽管如此,高老头还是倾其所有,维护女儿的面子。他卖了铺子,住进条件简陋的伏盖公寓。后来女儿逐渐把高老头榨干,高老头被逼出了脑溢血,在孤独中死去。

小说中的高老头被描写成了“父爱的基督”,甚至可以说爱女儿是这个人物唯一的特点。在女儿不愿意见他时,他会想象出各种原因宽容女儿,聊以自慰。他会在女儿经常走的路上远远地观望。能欣赏一下女儿的美丽,看一下女儿的快乐,哪怕只是远远的一瞬间,他也会满足好久。所以这种父爱既是真挚的,又是畸形的。而在高老头死后,女儿们甚至连安葬事宜都不闻不问。

高老头对女儿的态度与女儿对他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尊老问题在作品中的确是非常鲜明地提出来了。所以,很多读者认为,尊老问题就是作品的主题。

2.揭示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社会问题

但是在深入阅读作品以后,就会产生不少疑问,回答这些疑问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解读《高老头》的主题。

高老头对女儿的情感是父爱。可是女儿对他呢?为什么女儿丝毫不把他当回事,但是有时又去找他,去亲近他?联系高老头和女儿的纽带究竟是什么?如果把女儿每次找高老头的故事串起来,就不难发现,她们总是在与丈夫发生矛盾、丈夫仕途受挫、自己的体面难以维持等情况下亲近她们的父亲的。而在小说的结尾,当高老头一贫如洗、一病不起时,女儿们坚决地抛弃了他。所以,尽管高老头对女儿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女儿把他当做父亲的唯一原因却是——金钱。可为什么两个女儿都不约而同地如此对待高老头呢?其中固然有女儿们自身的性格原因,但更具根本性的原因恐怕不在于此。在波旁王朝掀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复辟以后,暂遇挫折的新兴资产阶级试图以金钱为武器击败贵族阶级。与此同时,封建贵族也拼命敛财,垂死挣扎。所以,高老头实际上是拜金主义的牺牲品,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拉斯蒂涅是作品中又一主要人物,其地位甚至比高老头更重要。如果只写尊老问题,巴尔扎克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写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还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对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又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拉斯蒂涅作为外省破落贵族子弟,在巴黎是穷困大学生。巴黎的花花世界刺激了他向上爬的欲望。他的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告诉他运用“心狠”、“女人”、“作假”三大法宝往上爬。同时伏托冷对社会的叛逆又教会了拉斯蒂涅另一套处世哲学。初涉巴黎的拉斯蒂涅经历了各种事件,在埋葬了高老头以后,也“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后来,这个奋斗者成为了一个资产阶级野心家。巴尔扎克肯定他作为“可怜的大学生”的个人奋斗,但对其最终走上伪君子、野心家的道路充满了厌恶,认为“利己主义完全武装了这个年轻的贵族”。[1]其实,不仅拉斯蒂涅“利己”,公爵、子爵夫人们与男士交往的随意态度、伏盖公寓的众生相……等等,都深刻揭示了波旁王朝复辟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可见,爱金钱不仅仅体现在高老头的两个女儿身上,更体现在一大批人物身上,它植根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

为什么巴尔扎克把《高老头》放在他的《人间喜剧》之首?小说和他的其他作品有什么联系?在巴尔扎克决定把作品整理成记录法国社会的史书般的巨著后,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是《高老头》。在他的《朱安党人》、《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中,伏托冷、拉斯蒂涅不断出现,穿针引线,这两个人物,既体现了巴尔扎克性格的诸多方面,也使这些作品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巴尔扎克的创作体系。

可见,仅仅把“尊老”作为《高老头》的主题,的确是极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忽略了作家的良苦用心。笔者认为,对作品主题比较恰当的叙述是:真实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暴发户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2]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着重描写了被金钱扭曲的畸形的家庭关系;刻画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心理历程和个人奋斗经历。

三.审读要求

什么年龄段的读者比较适合读《高老头》呢?在提倡“海量阅读”的今天,不少小学生开始阅读这部作品。笔者认为,小学生阅读《高老头》尚嫌太早。他们不论是语言水平还是生活阅历都达不到阅读要求。他们读这部书,只能是浅尝辄止,只能肤浅地把作品主题理解为“尊老”。这样的阅读活动对他们无益。

高中生和大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积累。在具备相关历史知识和情感积淀的前提下,可以初步尝试阅读《高老头》。当然,成年人不仅具备相关历史背景知识,还有更加丰富的的生活阅历,也就更适于阅读。这样的阅读更适于被称为“审读”。

此外,对于巴尔扎克的作品,要系统地读,既要理解巴尔扎克所处的时代,又要掌握其作品的系统性,避免断章取义。

四.结论

《高老头》主题的复杂性对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出了较高要求。读者要想比较透彻地领悟该作品的主题,需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较深厚的文学积累、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生活阅历。

参考文献

[1][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高老头.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2][法]巴尔扎克(著),李翠莲(译).高老头.北京:朝华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猜你喜欢

高老头主题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大寒
浅析《高老头》父爱悲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