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无尘垢 笔下有仙品

2015-05-30陈姗姗

海峡摄影时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渔翁画作

陈姗姗

有着“画仙”之称的李灿,是与汀籍名画家上官周、黄慎齐享盛名的清代闽派人物画代表画家之一。

李灿,字明文,号珠园,福建汀州武平北门坊人,生于清雍正元年(1732——?)。能诗善画工书法。画宗黄慎,远取诸家,自成风貌。工山水、花鸟,尤擅人物,所画须眉生动细致,意态逼肖传神。由于李灿画技高妙,邑人称其人为“画仙”,赞其画为“仙画”。

李灿才华早显,少时性倜傥有奇气,能诗嗜画善书法,不过他却显出与一般学子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好读书不乐仕进”。据《福建通志》载:乾隆时学使陆锡熊按试汀州,以画考试,(李灿)被取为第一。显然,他不是以“八股文”见长,而是以美术特长生的角色而荣登州试第一,但毕竟偏居一隅,历练有限,因而其青年时代的画作技艺也就难免“稍逊”一些,时人评论为“山林气太重”。

后来李灿离家外出游历,先后到浙江、江苏、山东、河南诸地,一边寻师访友,切磋画技,一边饱览各地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绚丽风光。其游历见闻,邑人只常说到他遇吕仙之事。据说,吕仙曾赠李灿七律一首,诗曰:“子是人间清品流,泛舟湖海任遨游。虎头使笔人争羡,摩诰挥毫世罕俦。今日有缘同我会,昔时无意赴青州。当年回首浑如昨,惜尔星星鬓亦秋。”从此他顿觉“心思日异,艺术益精”。

相传李灿最为有名的“仙画”有三幅,一幅为《教子升天》,画中一母龙腾云驾雾,吐气成云,正在教一子龙飞翔,其龙栩栩如生,似欲破屋飞去,每当风雨阴晦之夕,隐隐可闻滚滚雷声。一幅为山水册页《月亮图》,画中月亮每随朔望之期与天上真月同圆同缺。另一幅为花鸟画《狐狸》,其赠给出嫁后正在坐月子的女儿,画中狐狸竟在门口跑掉,以后每天会衔一只鸡回来。

据载李灿的传世作品有《渔樵问答图》、《三仙戏蟾图》、《九狮图》、《李拐仙》、《西园雅集图》等,并著有《珠园集》、《醉翁集》等书。从中不难看出,李灿更擅长的是人物画。不过,他的作品大都散失无存了。据了解,建国前夕民间仍存有李灿的《渔翁图》、《渔樵问答图》、《醉翁亭》、《八仙过海》、《伯乐相马图》、《三笑图》等。其中《伯乐相马图》等三幅被广东军阀严应鱼据为已有,其余在建国初期亦大都散失。幸近年有位自称“珠园主人”的李灿后裔,历经艰辛搜集散失画作,并建“李灿美术馆”,从而使得李灿画作得以“重见天日”。

李灿作画,意在笔先,对事物明察静观,虽蝇飞雀斗之微,亦必凝神谛视。相传其作画方法也很奇特。据说乾隆间,武平某知县派人携金求画,李灿当时正在厅里吃甘蔗,便把素绢挂在壁上,边吃边思索。接着用蔗渣蘸上浓墨,远远掷去,掷得绢上乌七八糟。差役吃惊但又不敢拦阻。随后李灿用淡墨在蔗渣痕迹边添上几笔,刹时一只只生意盎然的鸣蝉跃然绢上,再添几笔枝叶,就成了一幅《鸣蝉图》,见者无不叫绝。

李灿画作取法黄慎,兼及诸家,绘影绘形,深得王维“画中有禅”之精髓,以洗练的笔法,概括的形象,把禅宗的境界带进山水花鸟的天地,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创作出一幅幅格调超逸,意境古雅,形态生动而有奇趣的传神之作。

李灿尤工人物画。其画作多为佛道人物,画渗禅意,流动空灵。李灿的画用笔粗犷,笔意纵横,聊聊数笔,人物须眉可数,意态逼俏,更为难得的是,其画多充满禅意,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如画作《三仙戏蟾图》,构图开张严密,奇正相生,用笔沉着精悍而不失松秀之趣,生动表现了在山间古松下,刘海、铁拐李、何仙姑三位仙人谈笑戏蟾的情景。而题画《渔翁图》诗云:“闲来垂钓且狂歌,最是渔翁乐趣多。物换星移人不老,年年江上醉烟波。”更是超出了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李灿一生“仙学”修养的自然体现。

后人称李灿为“画仙”,此称谓不仅言李灿画中的仙佛意味,更表达了后人对李灿在清朝画坛地位的肯定。李灿不仅是公认的“画仙”,并且其诗品超逸,书法苍劲,勘称“诗书画”三绝,是少有的全才。(作者单位:武平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渔翁画作
渔樵耕读为何“渔”为首
学生画作欣赏
渔翁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神秘的“渔翁”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最会打鱼的渔翁
行走的时髦画作
旅途探险记之“渔翁”
渔翁收藏: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