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任萍
任萍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国学的四大意义:提高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拓展了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国药的自豪感;加强了对学生的医德培养。
关键词:国学 药理学教学 应用
课题: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校特色建设”(总课题编号:01040131)的子课题“国学教育在职业学校德育中的实践研究”(编号为G X SD-311)的研究成果。
社会的进步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学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是提高中职学生软实力的得天独厚的教材。
一、国学提高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面对学习难题的心理承受力
很多学生在学习药理学时感觉很吃力,对此,国学中有很多精华可以借用,比如中药方剂歌诀中的《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这样学生喜欢听容易记。我们还可以将西药,如地西泮也编成歌诀:夜_三更,盼天明,地西泮,焦虑消,鸡鸣时,方可醒,抗惊厥,抑癫痫,中枢损,可肌松。同样,借用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将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编成一句顺口溜:“阿庆嫂渴死了,借你一桶水喝。”如此帮助学生记忆。在国学的熏陶下,小小的药丸可以编成朗朗上口的诗歌和口诀,变成相声段子,也可以成为风趣幽默的小品等。
二、国学拓展了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
借鉴国学,学生由单一的书本学习,转变为多途径的自我学习,提升了再学习的能力,与终身学习的职业培养相接轨。国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知识的学习更加灵活。例如,药理课上介绍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而实际上治疗心绞痛的速效救心丸含有川芎、冰片、麝香、蟾酥等名贵中药组方和西药硝酸甘油,既具备了西药高效、速效的特点,义有中药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的优势。这就是课本和现实的脱节。在我国,中药是常用药,随着技术的发展,中药的研究运用了西医的方法,大有中药向西药发展的势头。例如西药阿托品,可由颠茄类植物提取。颠茄植株主要的有效成分是莨菪碱,并含有少量东莨菪碱。莨菪碱在贮藏、加工、提制过程中逐渐转化为消旋生物碱阿托品,尚含其他微量生物碱。国内颠茄提取物系列产品有稠膏、流浸膏、酊和复方颠茄片等,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肠胃道、肾胆绞痛等。因此中西药结合讲解才能符合国情,更好地满足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国学提高了学生对国药的自豪感
笔者通过收集整理资料,编辑了一本药理学教辅读本一一《国学中的药学魅力》,介绍了古老的药物甲骨文、诗圣杜甫与药有关的生活、《红楼梦》中的药学知识、《水浒传》中的药学知识、医痴叶天士、熊猫药材雷丸等。有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红楼梦》中有很多医学知识,对饮食、保健等方而也有独到的见解,这与今天“管住嘴、迈开腿”的健康理念是一致的。还有的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有些药材虽然是有毒的,危害人体,但经研究后,可用于治疗疾病,以毒攻毒,体现了国学中药学的博大精深,深入研究,可造福人类。电有学生讲述了自己知道的药学故事,如金银花姑娘、李时珍等。在浩瀚的国学中,到处都可以寻觅到药学的踪影,古代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药学知识与其同根同源,相伴相生。
四、国学加强了对医学生医德的培养
读一本好书,就像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捧起先哲们的著作,笔者折服于古代圣贤的睿智。笔者根植于国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讲授名医济世救人的佳话、轶事,并在班级成立国学研讨小组,每周进行心得交流。例如,一代名医叶天士一直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遇到比白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欣然前往,必待学成后始归。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深深地被名医名家的仁义之举所感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最终使学习目标发生变化,不仅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开始关汴文学、法律、伦理学、哲学。学习目的也由个人发展扩展为为家庭和社会负责而学习,增强了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因此,国学提高了医学生的软实力,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