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5-30贾锐德
贾锐德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动机来自于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形成技能的情绪体验,随着这体验的深化,进而对学习产生进一步需求,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交感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是正感效应的体现。如果,一位学生受到老师的斥责或平等关系受到挑战就会产生畏惧感,这种畏惧对老师所教的学科兴趣就会产生一种负感效应,反之,若一位学生因小事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因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亲近他们,爱护他们,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就能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因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正如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秘诀之一。
二、以“新颖”引入,以“奇”促疑,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每节课引入时要巧设提问,力求做到新颖、奇特;具有新鲜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如在讲解乘方时,我先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张厚度为0.05毫米且足够大的纸对折二十五次后大约有多高”,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马上进行激烈地讨论,有的学生甚至动手做起实验来,5分钟后当我告诉学生结果为1678米之多时,学生惊奇的瞪大了眼睛,因为他们并没有想到会有老师说的那么高。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计算的秘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习起来更加投入,这节课效果自然很好。所以教师的教法,贵在启导。精彩的导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与问,学生听与答”和大量练习等,学生兴趣不高,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动手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先让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三角形,然后把,∠A、∠B、剪下来与∠C拼在一起,观察∠A+∠B+∠C是不是一个平角,得出结论后,再运用理论去进行推理证明,学生就显得轻松多了。最后引导学生学习其记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思维活跃,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可能性”时,我在三个口袋里分别放了“红球”、“绿球”和“黄球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让学生从不同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讨论摸出一定是红球吗?从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通过动手操作,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同时又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四、在享受成功中,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提较易回答的问题,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即以多数学生跳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将教学目标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把学生的挫折感降到最低限度,使学生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意发现学生每一次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在每个目标层次做到快速反馈,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将两个全等三角形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形、图像等进行综合处理,编制成教学课件,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感官接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利用数学发展历史中的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某些结论的来历,数学家的童年趣事及他们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既可以了解数学科目的发展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讲解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证明和应用方面的成就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