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林:炮制“音乐料理”的哈雷暖男
2015-05-30顾闻
顾闻
一把吉他,一个麦克风,聚光灯下,歌声响起。彼时,或发呆,或匆忙,或闲聊的人们纷纷将视线转向灯光下的舞台,侧耳倾听。字字入心的歌词,触动情绪的旋律,仿佛正在瓦解内心的冰山。少顷,一曲唱罢,你只觉意犹未尽,随即,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就是张志林的音乐。
“将流行音乐创作通过音乐剧来延续”
和张志林的聊天,从前不久热门的音乐电影《begin again》(重新出发)开始。“我太爱这部电影了。”还未落座,张志林就迫不及待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它和《once》出自同一个导演之手,所以更加值得期待。要知道,《once》在音乐人的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不仅有电影版,我曾经在现场看过它的音乐剧版本,带给我的震撼更大,所以我们很希望《begin again》有一天也能被拍成音乐剧。”
他对于音乐剧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从2008年开始,张志林就穿梭于百老汇、爱丁堡和伦敦观看大量的音乐剧。而除了欧美之外,他还曾前往日本和韩国,“首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座并不大的城市中,每天都有200多个剧场上演着大大小小的音乐剧”。
显然,国外的音乐剧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而反观国内,却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剧,这给了张志林很大的冲击,加上近几年来唱片工业的没落,于是他便开始琢磨着转移工作重心,欲打造国内原创音乐剧。“通过观看国外的音乐剧,我发现其实它们早已摆脱了大家印象中的‘高冷感,反而很接地气,因为都是由流行音乐组成的,所以更加贴近生活。”张志林说道,“所以我觉得可以另辟蹊径,将自己的流行音乐创作通过音乐剧来延续。”
于是从2011年起,他就开始涉足音乐舞台剧的制作。曾与田沁鑫导演合作,创作话剧《大家都有病》中的音乐;担任何念的舞台剧《这辈子有过你》的音乐制作;参与音乐剧《小时代》的歌曲创作……而所有的这些经历,在他看来,都是为了打造自己的原创流行音乐剧而累积经验。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筹备,今年6月5日,张志林的首部音乐剧《因味爱,所以爱》在上海与观众见面。对于这部作品,他可谓费尽心血,不仅包揽了剧中20余首歌的词曲创作和后期制作,更担任出品人。“本来我还想自己演一把,但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个精力。因为原创音乐剧的前期工作特别艰难,所以我就纯粹当了制作人。”张志林似惋惜似无奈地说道,“不过后来觉得,我这次的主要任务还是要把握作品的整体质量,所以演戏这块还是交给专业演员来吧。”
为了给观众呈现更好的效果,他特别邀请了美国百老汇的导演Kim Moke,英国的编舞总监David Hartley倾情加盟,提供宝贵的建议,以此提升音乐剧的整体高度。“本身我们的团队中就有一些年轻的音乐剧导演,大家都希望能够打造出一个区别于以往的,新鲜的作品。所以严格来说,《因味爱,所以爱》其实是一部多媒体音乐剧。”说到这里,张志林免不了感谢起自己的老同学,此部音乐剧的多媒体总监:于正。“他所打造的舞台布景并不是写实的,有很多机关,非常结构化。整个布景看上去是六根大的柱子,三根小柱子,但却内藏玄机,只要稍稍旋转或挪动一下,就能呈现出厨房、餐厅或卧室等场景,满足剧情的需要,也给观众带来最佳的视觉效果。”
强大的幕后创作和演员阵容,让《因味爱,所以爱》的首轮演出,场场爆满,并收获了很多好评。张志林在话剧界的众多好友也纷纷到场观摩,而从这些业内“大咖”挑剔的眼光看来,这台音乐剧还是超乎了他们想象。“他们没有想到我第一次做音乐剧可以做出这样的效果。”语气中,难免有些自豪,但随即张志林又说道:“不足之处肯定还是有的,有很多东西需要不断的打磨和推敲。但我想表达的意境已经呈现了出来,整个故事的风格就像《once》和< beginagain》一样,平淡中见温情。我们选用现场乐队的演绎方式,让观众仿佛身处于一场流行音乐会一样,但在其中又能感受到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梦想和艺术情结。”
据悉,在10月28日-11月8日期间,《因味爱,所以爱》又将在上海复演,弥补那些没有看到首演的观众的遗憾。而在今后,张志林也会继续推出原创的音乐剧作品,希望能给更多的人带来温暖和感动。
“我从未做过与音乐无关的事”
不是科班出身,没有从小背负着“要当钢琴家”的愿望,也许恰恰是因了这般的随性自然,才让张志林对于音乐的喜爱显得格外纯粹。从初中起,他就开始自学乐器,唱歌,组建乐队。“一直唱别人的歌,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的脑海里,也产生了许多旋律和想法,这才开始尝试创作。”如果说初中时代的乐队是小打小闹,那么到了大学,经验渐长的张志林不仅创办了吉他社,更与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乐队“红乐队”,并成为了第一支进行巡演的高校乐队,发表自己的原创歌曲,继续燃烧着他对于音乐的热爱。
2000年,一家来自台湾的茶坊“噢茶去”落户上海,虽卖的是茶,但氛围却如同酒吧一般,每晚都有现场驻唱。在机缘巧合之下,这成为了张志林的第一份工作,也开启了他的驻唱生涯。“从那时候起的7年时间内,我几乎唱遍了上海的所有酒吧,基本一天都要唱6-7场。”在这段近乎疯狂的日子里,张志林通过音乐,大肆宣扬着自己的青春。然而,这段经历虽然让他的唱功大增,但也同时损伤了他的声带,令他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专心治疗。
在养病的这段日子里,张志林开始规划起自己的未来。“那时候觉得一直唱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总该找个事业来做。”但即便要做,也要做与音乐有关的事,这是他的底线。于是在2005年的时候,他在上海音乐学院附近开了一家小型的录音棚,并借着“近水楼台”的便利,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安栋老师,学习音响工程、录音等音乐制作的技术,并凭借着自己的钻研,很快就从单纯的歌手,成功转型成优秀的音乐制作人,逐渐在业界小有名气。
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张志林渐渐感到目前的录音棚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便在2007年的时候开设了自己的第二家录音棚。而这家公司的业务也非常简单明确,张志林告诉我:“它分为两块,一部分是接各种商业性的合作,另一块就是完成梦想,给自己制作唱片。”也就是在录音棚成立的同一年,他的首张个人同名大碟《张志林》如期问世。
张志林笑称自己的音乐是“走心”的。“我不是学院派,不喜欢太复杂的东西,完全靠感觉来做事,而且我觉得音乐最主要的还是要好听,能带给旁人一种简单温暖的感觉。”
“其实做菜的过程和音乐是一样的”
如果你曾听过张志林的歌曲,那么就不难发现,“美食”似乎是他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这不免让人怀疑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对此张志林倒也并无异议。“我把自己的工作排得很满,唯一让我感到轻松的事就是吃饭了。”但是“只会品尝,不会做菜”自然不是一个称职的“吃货”,行动派的张志林深谙此理,在2013年专门抽出时间拜师学厨艺。“在学习的时候,我就发现其实做菜的过程,和做音乐是一样的。它们都由很多细节组合在一起,然后成为‘绝配,从而带给人感官上的享受。”
如今,“美食”成为了他音乐中的一个标志,从2013年的唱片《爱情厨男》,到今年动感101的电台节目《音乐厨男秀》,再到首部原创音乐剧《因味爱,所以爱》,你似乎都能找到“美食”的影子。而在今后的创作中,他也表示只要有好的契合点,就会将这一元素再次融入进去。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志林对于“沪语”有着自己独特的保护方式。一首《小时光》获得了第二十届东方风云榜的十大金曲奖,他巧妙地在头尾加入沪语,与国语结合得惟妙惟肖。当我和他聊起这首歌时,他告诉我其实一开始创作的是沪语版《老地方》,但为了能让更多人听懂这首歌,才不得不将其中80%的歌词改成国语,从而诞生了《小时光》,他坦言沪语版才是他的最爱。但不可否认的是,沪语歌一向都因为歌词的拗口,而不如国语、粤语来得顺耳,当我们抛出这个问题给他时,他一副“包你喜欢”的表情似乎容不得半点质疑。我疑惑着找到这首歌播放,待温柔的旋律配合着亲切的方言响起,才立刻明白了他的那种自信,每一句歌词都直指人心,朗朗上口的同时,也勾起了“80后”学生时代的点滴回忆,由此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个人所听过的最好的沪语歌。
“我一直想做一件事,就是沪语流行音乐。至今我一共写了三首歌,除了《老地方》外,还有《喜欢上海话》和《谢谢依》。但是相比国语歌,沪语的创作难度更大,不仅素材少,歌词的选取也非常讲究。”谈及此事,他略感无奈,“但我还是会抽空将这件事继续做下去,希望能在未来出一张《张志林沪语流行歌曲》专辑,也算是为自己的家乡做一点贡献吧。”
“让爱好音乐或爱好哈雷的人聚在一起”
整个采访都一直处在轻松的氛围中,可能是因为眼前的张志林并没有想象中的偶像包袱,笑声爽朗的他就如同邻家大男孩般亲切;也可能是因为采访地点就在他自己的咖啡馆“Movie Coffee”内,让作为主人的他更显放松闲适。
提起这个咖啡馆,张志林更觉意义非凡。“录音棚刚开的时候,我几乎不太出门,整天宅在里面写歌创作。正巧朋友说看到附近有一家咖啡馆要转让,就问我有没有兴趣盘下来。”他在看过店面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建造一个舞台,可以让他自弹自唱。“当时的那个舞台只有2米不到的直径,只能放一把椅子,一个麦克风,但那很像我2000年刚拿起吉他驻唱时的感觉,很怀念。”
咖啡店开业后的成效出乎他的意料,不仅缓解了他创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郁闷情绪,也成为了一个交流平台,很多一两年都不太见面的朋友,因为这家店而变得更加密切了。绝佳的地理位置又为小店招揽了人气,由于毗邻上海影城,所以吸引了诸多导演和明星的光顾,特别是在电影节的时候,小小的一家咖啡店经常人满为患。“比如这边有一个导演组在讨论剧本,那边一个舞台剧组在编舞,另一块地方又有一部音乐剧在庆功。”张志林说道,“不同于一般的酒吧,我觉得在这里更多的是形成一种文化的氛围,这才是对我来说意义最大的地方。”
如今,这家咖啡店在上海又有了两家分店,集酒吧、电影院、咖啡馆为一体,不禁吸引了众多赶新潮的人。而对于张志林来说,他并没有做音乐酒吧的经验,在这方面也没有多么远大的抱负,他更多地是希望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爱好音乐,爱好文化的人能够聚在一起休闲和交流,实现自己的梦想。
了解张志林的人都知道,除了音乐之外,他的另一大爱好就是“哈雷”。早在驻唱的那段时期,他就已经考出了驾照,并开着摩托车穿梭于各大酒吧之间,情不自禁地爱上了那种在大街上伴随着风声呼啸而过的感觉。
2012年,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那辆哈雷。提起爱车,张志林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我的这辆车已经被改造得非常完美了,虽然现在也不常开,但一旦开上,就会上瘾。”闲暇时的他也会与同样热爱啥雷的朋友相聚,“每辆车都是个性十足,独一无二的,单单是想到哈雷们放在一起的那个场景,我就会激动万分!”
在这样一个率性洒脱的人身上,你能轻而易举地感受到他的活力、热情和冲劲。对于张志林来说,音乐是他的信仰。也正是因为心中的这份欢喜,才指引着他在漫长时光中不断前行,编织着属于自己的“音乐π的奇幻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