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关联

2015-05-30凌誉瑄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国家形象关联

凌誉瑄

摘 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大众传媒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报道内容还是报道形式,都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大造舆论,都在积极传播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当今传媒所展现出来的种种特性无不与国家形象的建构相关联着。

关键词:大众传媒  国家形象  关联

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仿佛弹指一挥间,尽管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只是短暂的一个时间单位,但是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却展现了精彩的华章——中国的发展变化令世界瞩目,中国的崭新形象令世人惊叹。那个封闭、落后、僵化、冰冷的时代被抛进历史的尘埃,迎面走来的是开放、文明、和谐、活力四射的新时代。这些惊人的巨变,不仅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有目共睹,更是各种传媒争相传播的重点和焦点。可以说,在世界人民眼前呈现的中国日益崛起振兴的国家形象,是通过媒体的打造和构建而树立起来的。大众传媒在当今的中国大地上所表现出来的空前活跃,以及传播姿态的开放度、透明度、灵活度的不断提升,处处展示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变迁,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世人观察中国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一、 传媒的开放式传播,折射出国家政治日益清明、宽松

曾经有一段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挂帅”的历史岁月。在那个斗争哲学盛行的时代,政治是至高无上的,又是神秘莫测、讳莫如深的。那时候的媒体是上行下效,层层传达,照搬照抄,无论传播的内容还是传播的形式,都循规蹈矩、如出一辙。这种状况正是当时国家政策、制度高度封闭、铁板一块、保守僵化的集中表现。党的十一三中全会以后,媒体实现了飞跃式的转变,传媒自觉地面向大众,服务于大众,在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打破了长期以来僵化教条的运行模式,呈现出空前活跃的崭新局面。每年的“两会”报道,已经成为吸引全世界目光的重大事件,届时世界各国的媒体记者汇聚北京,聚焦“两会”进行现场报道,诸如中央电视台的王小丫、撒贝宁、香港凤凰卫视的吴小莉等,专门开辟专栏,以“跑两会”、“说两会”、“看两会”等形式,置身“两会”现场,而“两会”报道的诸多亮点、经典花絮已经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被视为当今中外传播界的美谈。

通过媒体可以深入国家政治活动的核心,进行现场式的、即时性的、多角度的、深层次的一系列有效传播,人们惊喜地看到,中国已经告别了政治僵化的时代,新的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推行政治民主、政治清明的举措,已经落到实处。媒体开放式的传播,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加快步伐,中国实行全面开放的进程不断加速推进,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二、 传媒敢于面对问题发声,表明国家态度的理性和健康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公器,不仅具有传递信息、服务生活的功能,而且具有观察和表现社会各种现象、反映社会多元结构以及各种矛盾交织变化的作用。然而,媒体曾一度丧失过自己的立场,放弃客观、公正的标准,无视社会的实际状况,故意回避和掩盖社会矛盾,给人们编织了一种虚假繁荣和太平的幻境。媒体集体失声和走调,也和那个时代的扭曲病态一样,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模糊了人们正常看待世界的视线。因此,大众传媒不仅应及时、正确传播主流的声音,也应客观公正地报道一些负面的东西,特别是敢于正面触及一些社会矛盾,揭露那些不合理现象,有力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合法权益。例如2014年7月,上海东方卫视曝光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使用过期变质肉的行为。由于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巨大,事件一经曝光便引发舆论关注,尤其以媒体为主的舆论更是上演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洋快餐”遭遇了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在媒体的“施压”下,福喜集团执行董事对事件很快做出道歉声明。

正是媒体敢于揭短亮丑,才使得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食品问题得到查处,也从中让国内外的公众看到,中国正在走向法治社会,我们有能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前进的脚步是健康而又稳健的。这一事件并没有把中国抹黑,相反,一种阳光向上、充满活力的国家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三、 传媒热衷百姓民生报道,彰显国家“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国家意识形态直接主导着人们的思想言行,大众传媒在意识形态的核心控制之下,深刻反映着与那个时代对应的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十年动乱时期,极左思潮切断了我们固有的古老文明,摧毁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媒体无视百姓民生,都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感受不到对受众的沟通和关怀。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领域在反思中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那些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断回归,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发扬光大。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加快转型,“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社会构建的各个方面,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等慈善公益行动蔚然成风。针对目前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尚未发育成熟的现状,为了帮助那些困难和弱势群体解决衣食住行、就业、就医、就学等问题,媒体纷纷行动,利用大众传播手段“雪中送炭”般地大造舆论,唤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鼓动各方面有善心的人们向需要帮助的人群奉献爱心。如《南方日报》选择在2009年5月12日,即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推出“大爱无疆、滴水有情”南方公益版,这也是全国最早推出每周固定公益版面的平面媒体之一。既担当公益资讯的专播平台,关注企业和市民身边的慈善公益故事,同时也致力于搭建一座互助互爱的桥梁,弘扬真爱。

这种具有人文关怀的“取暖式”的传播,充分体现了媒体的“以人为本”思想,也真实展现了中国当今社会相互关爱、真情互助、从善如流等新型的道德风尚,一个温暖、大爱的国家形象闪耀在东方,温暖了世界。

事实证明,国家的发展变革,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大众传媒的传播作用,直接关联着国事、国情,媒体的功能发挥得越好,对于一个国家的形象构建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媒体成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就更加显得重要。因此,我们要用全新的理念和视野,做好、做亮大众传播这篇文章,为国家的发展繁荣、社会的文明进步给力加油。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国家形象关联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