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城“夜飙族”往事

2015-05-30宗禾

畅谈 2015年9期
关键词:北京

宗禾

“又躺枪……”4月13日凌晨,车手陈震在北京那场兰博基尼与法拉利相撞的车祸之后,发表了这条微博,仅仅四个字就为他换来了近300条评论。有网友留言调侃,“你已不在江湖,江湖还有你的传说……”

时间回溯到9年前的那个夜晚,那时候的陈震还有另一个称呼:“二环十三郎”。

江湖传言,十三郎在晚上9点钟的时候,开车绕北京二环一圈,只要13分钟。最快的时候,甚至只需要8分钟。北京二环的长度是32.7公里,熟练的老司机在同样的时间段绕行一圈至少需要80分钟。这也意味着,在高速飞驰的全过程中,陈震平均每分钟要超过200多辆车。

2006年2月,陈震穿梭于北京二环上时被警察拦下,治安拘留7天,成为北京首个因超速行驶被拘者。

尽管陈震早已不再飙车,但不少业内人士仍认为他是北京飙车的一个分水岭。

一场引发众怒的车祸

陈震一直在关注这起事故一一据报道,隧道内的交通设施被严重破坏:数百米的护栏像麻花一样扭曲折叠;近70米的隧道墙防火板、钢架被剐得支离破碎。有关部门认定,责任人至少应赔偿30万元。

据警方通报,两名司机均为“无业的90后”,存在“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的违法行为,已被刑事拘留。

实际上,发生事故的大屯隧道一直是飙车党们的据点——深夜,时有年轻人无视限速60公里的提示,开着豪华跑车在此飙车,体验轮胎与柏油路之间,极速挤压、摩擦带来的震颤和快感。那些揪心的引擎轰鸣声(内行称其为“炸街”)因隧道的结构更显刺耳,令附近居民难以入眠、血压陡升。常有人举报该路段的深夜飙车行为,却屡禁不止。

网络时代的人们更愿意相信,与这种玩法相关联的,往往是上一辈的财富,或财富背后隐现的权力。

“玩儿车我不反对,但得去赛道玩,你别在公路上。任何人都不能违法。”操着一口京腔,陈震这样点评自己的“后辈”。他有足够的资格进行说教,多少年来,“二环十三郎”一直是“飙车”的代名词。

一段被掀开的往事

“没有人见过十三郎。但很多人确信,开车穿行在夜间的北京二环,偶尔旁边呼啸而过的快车里,会有一辆属于十三郎。”在外企工作的一位女孩子,在她的博客里写过这样的文字。

10年前,陈震和几个玩车的哥们儿,一群家境不错的年轻人,无所事事,玩车以“释放自己”。2005年的某个夏天,哥几个吃完晚饭正准备去酒吧,有人提议跑一圈,“谁最后到谁就买单”。

从那天起,绕二环飙车竞速成为他们圈内的传统。直到2006年2月10日,20岁出头的陈震,改变北京城市飙车历史的那一夜。

十三郎的故事开始时,《头文字D》刚刚上映,有关速度和梦想的一切正在被人狂热追捧。

传说中,这个用时间作为自己字号的年轻人,拥有一辆并不出名的白色战车,屡屡在夜间出没。在他们的世界里,速度就是标杆。而他们的圈子从北京二环钟楼过街桥处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这是一个类似于传说中的速度一一北京市设计二环路时,对它每天的車流量给出过一组数字:在时速60到80公里/小时的基础上,每小时车流量为8000辆。换言之,二环每分钟的流量是133辆。而“13分钟绕行二环一圈”的车速,超过二环规定限速60~80公里/小时将近2倍,这也意味着,每分钟要超车266辆。

曾有无数人向他问起那晚的细节,陈震却很难具体描述。“太快了,没工夫(留意)。亲自跑上一圈,你就都明白了”。

北京警方第一次听说二环十三郎的传说是在2006年1月初----当时,北京交警在国贸桥附近驱散试图飙车的年轻人,总是会有超速被抓的年轻人提起十三郎这个名字。交警认为,这些人试图以十三郎的神话确证速度可以挑战秩序。

在学者们看来,这就是十三郎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传奇的根源。

“对于这个隐秘的圈子而言,它最大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的氛围--不确定十三郎是不是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不确定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在13分钟之内穿行二环,甚至,不确定他是否真正存在,或者,仅仅就是一个传说。”

在2月10日晚9时47分,二环十三郎终于不再是个传说。

当天晚上,北京交警大队监控中心发现,东二环朝阳门北向南方向主路上出现两辆飞速行驶、“咬”得很紧的轿车。反复并线、疯狂穿插,两车所过之处,险情不断,不少受惊车辆几乎发生碰撞。

十分钟后,这两辆车已经到了西二环的复兴门桥一一在当时的时间段,从朝阳门出发绕二环至复兴门桥,一般的司机需要30分钟。

北京市西城交通支队西四队副警长康晓利用4分钟时间赶到了复兴门桥2公里之外的阜成门桥,但却发现,这两辆车已经绝尘而去。

9时59分,车辆到达西二环和北二环交接处的西直门桥。前来封堵的交警熊立军说,“因为它车速太快,没办法截,然后我就马上赶到西直门桥南出口处,把二环路四条车道全都给断掉。”最终,在全被堵塞的车道中,二环十三郎现身。

之后,陈震因扰乱社会秩序被行政拘留7天。他也成为北京因超速行驶被拘的第一人。

飙客“从良”

那是陈震最后一次“跑街”。9年后,他用四个字回忆这段青春岁月:“年少无知”。

最近,他的名号甚至被搬上大屏幕。管虎导演、葛优主演的《老炮儿》,剧情就是男主人公调节儿子与“二环十三郎”纠纷的故事,将于今年年底上映。

陈震对此极为不满,一是剧组没跟他打过任何招呼,二是剧中的十三郎被塑造成一个地痞流氓的反派角色。

“你说,我像么!”他提高了声调。

9年间,“二环十三郎”活在不同版本的坊间传说中。大多听闻者,都认为陈震理应是个潇洒不羁、追求自由的高帅富。

陈震刚刚买了蓝色卡宴,出厂价格在150万元以上。年初,他还买了一辆金色宝马7系。陈震频繁换车,少有一辆车在手里超过一年。“如果不是牌照限制,我会同时拥有四辆喜欢的车。”

身上淡淡的古龙香水味,也证明了他的生活品质。

然而,在“夜飙族”这个群体里,陈震和他的朋友只能算“屌丝”——这些人中,有车改店店主,有汽车配件公司职员,也有汽车网站编辑。他们曾经玩的改装摩托车,造价甚至不及超级跑车的百分之一。

高二时,陈震辍学,步入社会靠做编程赚钱。他对学生时代的最深印象,便是校门口那些“骑摩托很拉风”的小青年。

后来,他倒腾过进口汽车配件,又在西四环的城乡结合部开了家修理厂,事事亲为,有时连茅厕的大粪都得他清理。

2009年,曾有媒体回访这帮二环路上的飙车族,得出一个结论:“环十三郎”们早已“从良”,成为好好做人的中产上进青年。

陈震也这么自称,他更清楚中产上面是什么样子。做改装配件的时候,他遇到过开豪车的金主,撂下一句“换全套,最好的”,根本不在乎二十几万的价格。显然,这还算不上最烧钱的。

多年来,他一直参加摩托车、房车的全国性比赛,成为一个比赛级的车手后,他最直观的感受是,没钱,你都没办法正常地玩下去一一护具、配件、维修包括车辆的更新换代,没一个不烧钱。

一個圈子,两种玩法

在陈震口中,玩车的圈子,整体上也会分成两个群体。

一类像他这样,以贩养车,为提高性能更换部件的“改装派”。他早年间尝试组织了一个名叫“二环战队”的论坛,当时的参与者还不到100人,更像是个草根组织。

另一群人,则有能力直接购买超级跑车,组织形式往往是会员制的俱乐部。

6年来scc(北京超跑俱乐部)的入会门槛连年提高,从最早的宝马M3升至如今的保时捷911以上车型,2015年起还要看资产证明以及诚信证明。

创始人张宽曾介绍,一辆最便宜的“超跑”需120万到130万元,价值四五百万的法拉利和兰博基尼,在中国卖得更好。

目前,scc有1500多位超跑车主会员,多以80后为主,都是年龄28岁至33岁的所谓“新贵”以及富二代。

另外一个群体,中国首家漂移俱乐部的会员年费等级分为2万元、10万元、30万元(S级终身会员)。其中大部分会员是20~40岁之间的成功人士,包括富二代和企业老总。

陈震表示,他无法就这个圈子发表任何,因为两边“玩法”不一样,他也不了解。但他承认,的确存在“纯粹为炫耀”而玩的人。“赛车本身就不是一项平民运动。不可能像像篮球、足球那样普及。”

陈震认为,无论草根还是精英阶层,都不应被带有偏见的目光审视。

陈震的微博里,有两个与车有关的关注人值得一提。

一个是韩寒,某种程度上他实现了以文养车的方式。

另一位,是scc的创始人张宽,大屯隧道车祸发生后,他曾第一时间进行调查,证明两个车主并非scc的会员。

车祸发生当天,陈震和张宽的微博,都被大量网友光顾,相比之下,张宽显然遭到更不文明的待遇,至今仍有针对他的人身攻击。甚至,圈子里“有牛有马(牛:兰博基尼,马:法拉利)”的朋友,都多少有过“被问候”的遭遇。

这种现象,陈震解读为一种不正确的仇富心理:如果用来源正当的财富买豪车,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就算那是他们父辈的钱,何错之有?“那也至少能证明,富二代的爸爸,比一般人的爸爸,在当年付出了更多努力。”

陈震笑称,“自己的故事很励志。”他连国外的房产都置办好了,就等着适当的时机,将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教育。他并不担心自己的孩子被人称作富二代,并相当有底气地表示,“这本就是个很无聊的说法”。

“当然,我肯定没法给儿子买个兰博基尼,因为一一我自己还买不起呢。”

猜你喜欢

北京
C919降落北京
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回信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卷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