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现实反思与对策
2015-05-30姚俊亮
姚俊亮
【摘 要】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除了要抓好学校的体育教学外,对家庭、社会体育也应予以重视,这样不仅可巩固学校体育教学的成果,还能使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体育教学 家庭体育 社会体育
现在体育教学中,存在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脱节的现象。学生的体育环境除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之外,家庭体育、社会体育被忽略了。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除了要抓好学校的体育教学外,对家庭、社会体育也应予以重视,这样不仅可巩固学校体育教学的成果,还能使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而现实是,“早操、体育课、下午课外活动”,是各中小学采用的最主要的体育锻炼组织形式。有老师感叹,体育锻炼三部曲,已经延续了好多年,基本上是学生厌老师烦,没有针对性。同时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教学误区,以致出现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的现象,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我们的体育活动真正应该培养的是孩子的体育习惯,让体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一、学校体育活动
传统体育课教学大多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只重视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练习,忽视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全面推行体育新课程要求相悖,也导致一些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苦怕累等。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其实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运动兴趣之所在,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比如增设一些体育比赛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便会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二、家庭体育活动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予以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家庭是其成员生活方式的主要载体,是社会构成中最基本的细胞,是现代社会人们活动(包括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单位。家庭体育的教育功能表现为长辈对未成年后代身体锻炼的引导、熏陶、影响、矫正,以及传授一般的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技术、技能和体育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下一代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为青少年的身心协调发展打好基础。所谓家庭体育活动,是指在父母或其他亲人组织和参与下,开展的有益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家庭成员之间亲密无间,所以孩子乐于和亲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并逐渐养成爱运动的习惯。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只督促孩子进行体育运动,或給孩子提供活动器械,自己却不参与,而许多学生在没有运动的氛围中,也没有活动的积极性,很难坚持下去。因此,就出现许多家长所说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对着电视机,让他出去也不出去。其实孩子都好动爱玩,只要家人带动他们,他们肯定会积极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去。此外,家长应支持和鼓励孩子与小伴一起玩。有的家长怕孩子们在一起吵架,更怕磕到碰到,便强制孩子在家里,不让出去。其实,孩子们在一起玩,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还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社会体育活动
加强对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使体育健身活动成为学生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使学生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可以通过班级、假日小队等组织的影响,加强对学生闲暇时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并通过体育活动或班队活动等形式,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辅导,提高学生自我组织活动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各种培训班,如游泳、棋类、武术、跆拳道等培训班。节假日开放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学校落实值班教师,建立学生组织,进行管理和服务。如举行春季踏青、远足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如爬山、郊游、游泳等。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体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养成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我们要以“强健孩子的体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使每位学生做到每日活动1小时,掌握日常锻炼的运动技术技能,获得体育健康知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申固新.培养厌学体育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J】.学园,2013
【3】于丽燕.探讨体育课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J】.学生之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