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奥登的信仰变化之旅追寻他的文化身份

2015-05-30黄艳梅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郭尔克尔凯奥登

黄艳梅

摘 要:由于社会、文化、宗教、经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奥登的信仰经历了从心理主义分析到马克思主义再到克尔剀郭尔的存在主义基督教的变化,因此造成了他文化身份的多样性。奥登的信仰变化决定了他在不断更迭的文化场域中的文化身份变迁。

关键词:奥登  心理分析  马克思主义  克尔剀郭尔存在主义基督教  文化身份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4人文社科类专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14JK2169)

英美文学诗坛上现代主义诗歌中影响仅次于艾略特的著名诗人威斯坦·休·奥登(Wystan Hugh Auden),是颇有争议的,对他的文化身份归属问题,也毫不例外。 英国人还是美国人?同性恋者却反对同性恋解放运动,尤其是奥登从崇尚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到追随马克思主义再到皈依存在主义基督教的曲折过程是独一无二的。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曾经猜测奥登前往美国的原因是由于他的个人语言出现了危机,英国的文化无法继续给予奥登创作灵感,而美国能为他提供创新所需要的一种“语言稳定性”。一个人的身份包括诸多层面,根据荷兰学者吉尔特· 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有关身份文化的论述,始终同时属于以下不同层面或身份标志:如国家层面、地域/种族/信仰/语言层面、性别层面、代的层面、组织或职业层面。从这种意义上说,奥登的信仰变化也无疑成了他文化身份变化的证明。本文将通过阐述奥登不同信仰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去探索奥登最后的文化身份问题。

一、 文化信仰的选择:心理主义分析

探寻奥登的文化身份,离不开探讨奥登所处的文化场域,人只有进入到了一定的文化场域之后才能够成为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人。不同文化场域的差异会导致个体或群体对各自的文化身份有不同的理解和接受。对于20世纪之初出生的作家来说,所处的文化场域是比较独特的。二十世纪30年代心理分析的影响渗透到西方艺术和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文学领域。身处在此时代的奥登不可避免地受到心理分析主义的影响。事实上奥登的父亲对新兴的心理学非常感兴趣,无疑使奥登从童年起就知道了心理学。奥登从1925年在读中学的最后一年起就开始阅读弗洛伊德的作品,后来又受到荣格心理主义的影响,其反映在他1939-1949年的作品中。奥登同时也称克勒,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者之一,为德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奥登早年已经获得了广博的现代心理学理论知识,并且把其当做是理解自我和掌控朋友圈的方式。”)受到心理分析主义的影响,奥登努力把艺术和社会结合在一起,认为诗人就是医疗者,来拯救社会中的苦难。

1933年以前,奥登广泛阅读弗洛伊德,劳伦斯和其他心理分析主义家,并且通过其来分析社会病态。许多批评家认为奥登就是一个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者,但事实上,奥登的心理主义分析理论源于诸多理论源泉。这些广博的理论阅读让奥登早年认为整个社会的病态源于社会中的个体压抑了自我本能属性,并且只有个体本能得以自由释放,个体才会健康,才会定位自我文化身份,社会疾病得以治愈。

奥登早年对诊断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他常常特别喜欢应用的词语之一就是“诊断”(diagnostic)。面对生病且沮丧的资本主世界,奥登一代年轻人感到无比的焦虑,他们试图寻找治愈世界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疾病良药。“奥登广博的心理分析阅读帮助他不仅诊断朋友,还有其他人。”奥登不仅试图应用心理分析诊断社会疾病,而且试图找到治愈社会疾病的良方。诗歌对于奥登来说是最好的治愈社会疾病良方,在诗歌中呈现社会病态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最终促使社会朝着健康之路发展。

二、文化信仰的迷失和转变:从心理主义分析到马克思主义

两次世界大战使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世界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其空前的广度、深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观以巨大影响。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我们这些在战争后成年的人记得,在那个时期,我们似乎看不到尽头。我们学会对每一种冲动提出质疑,直至我们变得如此局促不安,如此的被怀疑、迟疑不决和不确定感折磨,以至于我们失去了所有的自发性。不仅如此,我们感到中产阶级的世界正在明显瓦解,在不就的将来,他将被一个共产主义的或大企业的世界所代替。”在牛津上学期间,奥登参加了好多惊人的泛政治活动。

显然,在短暂的青年时代,奥登追随心理主义分析到马克思主义两大信仰体系的飞跃是20世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所造就的。奥登曾经在回顾少年时代的经历时说,“我之所以持反法西斯立场的最好一个理由就是,从上学堂时起,我就是生活在法西斯的氛围中。”其实当时他更反对造就法西斯思想的没落的资产制度。他认为这种社会制度形成了有史以来最不平等,最没有人性,最最机械僵化不过的文明体系,他的社会各阶级的唯一的共同情感是彼此间疏远隔离的感觉。然而,奥登追随心理主义分析和马克思主义两大信仰在三十年代并不是独立而存在的,正如奥登于1955年回忆他和朋友们在当时的政治倾向时候这样写:“回首看来,我觉得我与朋友们对马克思曾有的兴趣更多是心理学上的,而不是政治上的;我们对马克思感兴趣的方式和我们对弗洛伊德感兴趣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作为一种揭露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手段。” 研究奥登的批评家加斯丁·芮普洛格尔(Justin Replogle)统计,奥登1933年到1938年创作的诗歌和戏剧中,其中6首短诗,一首组诗,一个剧本明显与马克思主义有关。虽然数量并非之多,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奥登有关人的思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们鼓励他们放弃一味从心理学角度看待人类行为”初出茅庐的奥登,以无所畏惧的勇气积极介入社会政治生活,反对战争,反对一切不公平的现象。1938年他与衣修伍德在中国进行了四个月的旅行,合写了诗文集《战地行》,赞美中国抗日斗争的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无情揭露。米奇森( Naomi Mitchison)是对奥登诗歌最先给予好评的评论家之一,她称奥登为“新一代诗人”的代表。《新署名》(New Signatures)和《新地域》(New Country)两部诗集将奥登视为有政治头脑的新诗人的领袖。

三、文化身份的最终定格:皈依成为存在主义基督徒

奥登于1939年来到了美国。前文提到威廉斯曾经猜测奥登前往美国的原因是由于他的个人语言出现了危机,英国的文化无法继续给予奥登创作灵感,而美国能为他提供创新所需要的一种“语言稳定性”。一位研究奥登作品的美国批评家兰德尔· 贾雷尔(Randall Jarrell)认为他们在奥登的后期作品中看不到前期政治的影子。评论界认为奥登后期的作品,尤其是前往美国之后的作品折射出奥登的宗教思想。但是一个人的思想信仰并不是在生活中突然迸发的,而是个人在社会成长中逐步形成的。早在1937年奥登参加西班牙内战的经历迫使他重新思考过自己的宗教信仰问题,他在50年代撰文中讲述重归基督教的过程,“尽管我十六年来有意识的忽视和拒绝基督教,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教堂的存在和在其中进行的事情一直以来都对我很重要。”

西班牙和中国之行之后,奥登基本上就从关心社会政治的立场转向关心自身生存和以爱救世的立场,这也是他后来重返教堂的一个原因。奥登移居美国后不久,便对宗教神学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查尔斯·威廉姆斯以及丹麦神学家克尔凯郭尔的作品。奥登特别赞同克尔凯郭尔关于人生三个阶段的说法,即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改变了奥登,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奥登与克尔凯郭尔有很多相似之处,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思想正好吻合奥登长期以来对于人生意义所做的思考。而且奥登出生在一个天主教的家庭,宗教情感从未真正远离奥登。早在1932 年,斯彭德就曾经指出,奥登处理他的诗歌题材(神经质且注定灭亡的社会)时只有两个途径,一是讽刺,二是宗教。门罗·K· 斯皮尔斯(Monro K. Spears)第一次系统分析了奥登的宗教信仰时指出, 皈依宗教的奥登与1930年代那个奥登并不是迥然相异的,“奥登的宗教立场不是否定而是延续了其早期信仰”。斯皮尔斯还阐述了克尔凯郭尔对奥登的重要影响,认为他“对奥登作品的影响比对任何其他作家作品的影响都更加明显”,尽管奥登觉得克尔凯郭尔轻视肉体的存在。到了40年代末,奥登形成了成熟的基督教信仰体系,其信仰融合了新教和天主教的教义,前者宣传“每个人与上帝之间有一种独特的‘存在主义关系”,后者“强调道所成的肉身的物质现实性”。

参考文献

[1]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Selected Essays of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54.

[2] 张晓凌.霍夫斯戴德的文化价值理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

[3] 任小梅.电影《与狼共舞》中约翰·邓巴的双重身份认同[ J].电影评介,2014(7).

[4] 赵元.自由与必然性[M].中国:华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郭尔克尔凯奥登
奥登先生的时间标准
最有思想的句子
后现代语境下的克尔凯郭尔
巨人之伤 格雷格·奥登 GREG ODEN
从两难的生存选择到荒谬的宗教信仰——克尔凯郭尔生存辩证法的思想理路
迷途知返
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