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毛南族民族符号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段东
段东
摘 要:广西毛南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主要有傩文化、顶花卡、棋艺、分龙节等。民族元素的应用是提升设计竞争力的利器,产品除了具有基本功能外,更应具有地域性的内涵。研究毛南族民族符号,并使之应用到产品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毛南族民族文化的理解,使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
关键词:毛南族;产品设计 ; 教学
毛南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广西环江县占全国毛南族人数的三分之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主要有傩文化、顶花卡、棋艺、分龙节等。这些毛南族民间艺术的创造受原始思维、传统哲学观念和民族信仰的影响,按照他们的审美进行创造,形成了各种广泛传承的民间艺术造型和民间吉祥图案纹样。将这些民族元素划分为相对应的主题,坚持本土文化观与现代教学新模式和谐统一,对学生进行本土化设计理念的培养,通过设计出优秀的具有本土文化的产品来宣传当地民族文化,通过产品来传播广西毛南族的地域文化。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最主要的课程培养途径。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学生,我们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而建立自我特色的最快方式,就是传承民族文化。
1 广西毛南族典型民族元素分析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九万大山南麓,东与融水、罗城两县相邻,南接宜州、河池两市,西与贵州省的荔波、从江两县毗连,是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县。毛南族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毛南族特有的民族特色和与艺术风格的文化艺术,如:傩文化、顶卡花、棋艺和分龙节等。
2 广西毛南族民族文化与产品设计教学结合的探索
2.1 民族文化造型直接的转化
对于民族文化的诠释方式是多种的,可以从民族文化造型直接进行转化,也可以提炼民族符号后进行转化。通过再现的方式,模仿现有的民族文化中的形状、材质、色彩等进行产品设计。直接采用毛南族民族文化纹样。例如直接将顶卡花的装饰纹样运用到产品的包装或者是产品的表面装饰上,将棋艺的棋盘纹样运用到当地公共场所的景观设计中。
2.2 符号解码, 象征文化意蕴
对毛南族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通过网络信息、历史档案、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度了解该民族的文化,洞悉广西毛南族民族的文化内涵,从而才能更准确地提炼出最具毛南族民族特色的元素;对其进行提炼再设计,运用现代科学数据、材料,使其在具有毛南族民族特色的同时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具人性化;将提炼的元素与相适应的产品有机结合进行最后的设计,使其符合现代美学,兼具实用性;最后进行市场调研,得出有效数据进行后续的设计改进。
2.3 设计教学课程形式的探索
设计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了解广西毛南族民族文化, 二是广西毛南族民族符号的提取, 三是相关产品的设计。第一阶段, 由学生探寻广西毛南族文化知识, 通过实地考察或者网上查询资料, 进而结合自己的了解有选择性地对广西毛南族民族文化进行提炼。第二阶段, 经过选择的广西毛南族民族元素, 需要学生通过所学的语义学等知识进行符号化的转化, 此阶段中, 会碰到诸如元素如何选择、内涵如何去转化、转化结果是否被认同等很多的问题, 都需要进行引导, 共同讨论解决。第三阶段是相关产品的设计, 经过重新诠释广西毛南族民族文化, 并将其延展到产品设计中, 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
课程刚开始,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 利用假期去广西环江县游玩,去实地感受广西毛南族民族文化,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毛南族民族文化通过查阅图书或者网上资料进行了解。同时,要求大家制作毛南族民族文化的幻灯片,并通过讲解PPT告诉大家自己所了解的毛南族民族文化。第二阶段时, 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转化,本阶段可以检验产品语义学课程所学的水平,有一大部分学生对于民族元素的转换停留在 “移植”上,把很多的元素拿来就用。教师通过逐一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找到解决的办法。第三阶段进行时, 学生又再次站在了旅游者的角度, 分析某类产品生产设计的必要性,从衣、食、住、行、用、玩等方面入手, 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将概念设计与毛南族民族文化元素相结合。
3 广西毛南族民族符号在产品设计中应用实例
课程设计中, 学生对设计的方向不易把握, 很多人认为文化元素的提炼, 就是将图像直接复制到商品上, 如学生的系列餐具设计(图1)。
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能深入的理解毛南族民族文化,提取两种或者多种毛南族民族元素进行产品设计,如毛南族特色的帽子(图2),该设计提取花竹帽的纹样,采用毛南族南瓜节南瓜的形状和颜色,形式美观,且跟花竹帽一样具有遮挡的功效,将民族元素与时尚相结合。
毛南族民族特色U盘设计(图3)。提取广西毛南族民族文化中傩面具鼻子的造型元素,结合傩戏服装中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色彩,加以应用到U盘设计。材料选用一般的塑料和金属相结合,因本产品制作工艺较为成熟,成本也比较好控制,作为旅游产品携带方便,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同时又是当地特有的旅游产品,因此可以加大开发力度。
毛南族民族特色纪念品设计。从毛南族傩面具中提取元素,以手绘的形式,配以清新的色彩赋之于棋子(图4),给人轻松、愉悦之感;棋盘选用毛南族民间的棋谱纹样,利用磁铁的特性,将其利于棋盘上。平时不用时,棋子当冰箱贴使用,该产品(图5)既实用又具有纪念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向阳,郭明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结症与重构[J].中国成人教育.2008(24):145-146.
[2] 许平.走向21世纪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J].装饰.2008(S1):110-112.
[3] 郑凌.论中国传统造物设计中“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06):8-10.
[4] 宋湲,徐东.中国民族服饰的符号特征分析[J].纺织学报.2007(04):100-103.
[5] 卢娇兰.毛南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7):339-340.
[6] 冯胜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481-1483.
[7] 廖杨.族群与社会文化互动论[J].贵州民族研究.2004(01):35-38.
[8] 戴平.《中国民族服饰》前言[J].戏剧艺术.1986(02):137-143.
[9] 戴平.中国民族服饰的符号寓意[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2(04):141-148.
[10] 孙奕,孙延.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04):141-144.
[11] 高雪华.从审美意向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3):150-151.
[12] 伊旎.论中国民族服飾情感与审美的整合传达[J].科技信息.2009(15):385.
[13] 邹小云.中国民族服饰的创新和商机——探讨汉服复兴的可能性[J].中国包装工业.2013(10):48-49.
[14] 陶剑,范玉青.飞机协同研制中数字化产品模型的支持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12):1457-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