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5-05-30于桂艳
于桂艳
乘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如细雨甘霖滋润在广大教师的心田,于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育中,教师精心耕耘的课堂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景象: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在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优化,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学生的学习效率正在提高……当然,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勇敢的迎接着崭新的教育观念带来的挑战,我以高度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在此,谈谈我在探索中的体验与感悟,与大家共享。
一、学习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我认真的阅读有关新课程理念的书籍,找出重点理解内涵,遇到不解之处,寻师问友,与同事共同研讨,直至理解深意,然后“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贯彻以学生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就是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因势利导,促其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重在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目地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重在学生学习组织形式的变革,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遇到有难度而个人又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时,学会合作,把学习当成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实际的教学中,二者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发挥出他们各自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发展。新学期开始,我总是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因势利导介绍学习方式,如:怎样学才叫自学,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坚持写日记,随时随地摘抄积累好词好句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创新课堂,变换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要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要多启发、多引导。教师通过自己的启发诱导使学生掌握学习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四、注重阅读,提供展示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通过学校图书室这个平台,引领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随时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和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定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读出自己积累的精彩片段或深刻感受,与大家共享,有时以小组为单位主办手抄报(以平常的阅读内容为主),也可以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举荐阅读中的精华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处处留心皆学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切实利用阅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与时俱进,营造融洽氛围
积极而活跃、协调而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明显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拘谨、刻板、冷淡、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则会明显削弱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压抑他们的创造性,进而使上课成为负担,无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赞可夫的教学实验就对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如下结论:“学生在课堂上高高兴兴地学或者愁眉苦脸的学,效果是不一样的。”这足以说明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我想,站在学生在课堂上应有的心理狀态这个角度来看,相信每位教师都深有体会,教师在语文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使大家心情愉快,有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才能使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六、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