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自信中构建理想品牌
2015-05-30许昌良
许昌良
这是一个比较失败的中国教育品牌输出案例,也极大地贬损了中国教育品牌。如果这个活动是教育业内人士在组织,简直就是缺少教育基本常识的一场闹剧。事实证明,中西教育(包括美国、欧洲在内)差异是明显的,中国教育过分强调中规中矩,强调知识记忆与练习的多多益善,训练过程比较严苛与强力控制,而西方教育强调自由与个性,这是中国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策划者试图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纸笔考试就要比较中英教育的质量差异,而且用“百分之十”的差异这个数据说事,在加班加点的情况之下,既没有完整的质量概念,也缺乏基本的评价常识,这是何等低俗与鄙陋的教育评价。我不否认,中国教育的沉珂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许多地方所谓的“升学率”说白了就是“汗水、泪水、药水甚至血水”的叠加,“有内容没有外容、有生存没有生活、有今天没有明天”。几乎每一个稍有理智的中国教师都知道我们教育的弊病,我们还有必要再到国门之外去丢人吗?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是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影响的,对中国教育无论怎样诟病,但我们也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新课改以来,我们教育理念在更新,教育的控制性在削弱,而教育民主性、自由性正日益彰显,相信会随着中高考制度改革向利好方向发展。这些年,中西方教育有着从两端向“中间地带”靠拢趋势,这本身意味着中国教育品牌开始孕育并形成。我们应当在民族自信中不断建构理想的品牌。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现任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校长)
网友观点
@戏文孙洁:中式教育永远在逼迫我们去学好,哪怕痛苦哪怕不喜欢。英国教育允许人不学好。如果不喜欢学习,哪国教育都会让你不舒服,不同是中式威胁逼迫你一定要学,英式允许你放弃,但默默把你pass掉。
@santhia超光速:我完全赞成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应加强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学习基础知识,但国内的教育往往缺乏对个性、个人情感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所以我们出产名校精英,却少见将我们的思想文化精神宣传发扬出去的“信使”。我们教育体系太需要情商教育了。
@恩正君的焦糖生活:看了BBC的纪录片,对中西式教育方式我觉得无可厚非,这两种教育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文化土壤,放在背景里都是合理的。我个人教育资源不平等和不公平的问题才可能是中国教育需要探讨的问题。
@魏雪weixue:让人从各有千秋到千篇一律,只需要很短时间。当我们需要让已经思维定式的人再次拥有獨立的思考与意识,反而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个纪录片的意义远远不止纪录片本身和其拍摄之外的“真相”,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