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TC:搭建完整物联网闭环

2015-05-29丁海骜

智能制造 2015年5期
关键词:联网工业软件

丁海骜

无论是信息化领域还是制造业范畴,从来不缺少“概念”这种东西。其中有很多从概念走到了应用,但是也有更多的概念只是一时的火热:火了咨询公司和媒体,热了投资人的荷包。

不久前笔者与一位业内人士闲聊,谈到目前工程软件行业当中涌现的不少新说法,这名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浸淫多年的资深人士说:现在的用户对概念已经不再有任何热情,除非真的在应用上展现出真实的效果。同时他说:“物联网将是未来 IT和工业发展最好的交汇模式。”

物联网在 IT领域和工业制造领域,都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只不过基于不同的目的,对其的解读也有侧重。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物联网是基于工业产品本身互联网化和智能化演进的产物。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业产品本身开始大量采用传感器、处理器和软件,能够在应用过程当中产生大量数据,并且可以通过广泛分布的互联网,实现数据的高效传播。工业产品这种事实上的“智能互联”特征,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基础。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工业产品持续智能化所引发的物联网趋势,也对传统的工业模式提出了某种程度的变革需求。

传统工业企业的价值,在于创造和生产工业产品,用户购买的是产品——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也就是说,从产品出厂的那一刻起,不仅仅是所属权的交接,而且也是产品与生产企业之间关联的切割——自此两者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即便是在产品出现故障时,生产企业对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维护,也仅仅是向用户提供的某种形式的再次营销。

而物联网的出现,使得用户对工业产品所定义的价值发生了改变:工业产品的价值已经不再仅仅体现为对物理存在实体的拥有,更多地,是对其所发挥功能的利用。因此,作为最了解产品的生产企业,所应该提供的,也已不再是简单的工业产品本身,而是某种服务——实现用户需求的服务。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生产企业需要通过物联网,掌握更多的工业产品在现实应用过程中的数据,以优化现有产品结构,应对善变的用户需求。

物联网,使得工业产品与生产企业之间实现某种关联成为可能,而已经具有了“智能”和“互联”特征的工业产品,使得这种关联并不存在必然的技术难度。

在物联网环境下,对于用户企业、生产企业和产品本身来讲,实现关联的核心是数据信息:原本由人来推动的流程规划,现在,可以由数据驱动系统来完成;原本需要人力收集、拼凑和组织的信息,现在,可以根据某种已经被验证的规则,主动影响和指导人类的行为方式。

具体来讲,通过工业产品内置的传感器、处理器、数据存储器、控制装置和软件,产品运行和功效的相关数据被收集并传递到互联网,经由某种规则被生产企业所获得。通过某种预先设定的程序,这些数据信息被分析整理和应用,从而使得工业产品不仅能够驱动生产企业对其完成必要的监测、控制,更深一步的应用,甚至可以实现某种程度的优化,并使其(工业产品本身)实现某种程度的自主。“它可以自己在一定范围内去决定运行、自行诊断,以及自行和其他系统做链接。”PTC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寿宇澄日前在媒体见面会上如是说。

这种通过IT设备、软件和互联网,以数据信息将工业产品、用户、生产企业联系起来,所构成的体系,事实上就是工业应用的物联网概念。

“工厂在价值链阶段,是用 IT技术来管理已知的流程,但是在数据发展的未来,数据量将急剧膨胀,那么信息系统就只能控制一定的规则,而“物”则根据工厂所制定的规则来自行运行。”寿宇澄说。

事实上,PTC不是第一个涉足物联网行业的 IT公司,但是,她第一次将物联网与工业软件联系在了一起:以往的工业软件只着眼于解决企业内部的设计、生产、财务和物流等对流程的管理问题,而忽略了企业与产品关联的维系。PTC,重新定义了制造业企业的价值在于服务,并引入了物联网解决方案。

无论这是工业软件的某种的延伸,还是 IT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一次试水,对于 PTC来讲,这依然是软件领域内的事,依然是在泛 PLM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

现在更现实的问题是:物联网在中国该如何推进?寿宇澄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的相关的问题。

CAD:PTC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在中国落地的情况如何?

寿宇澄:PTC现在的产品是基于去年收购的两家公司(ThingWorx和Axeda),当然其市场的占有率和技术领先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两家公司在中国都是没有客户群体。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开始变化:首先,有些全球的项目已经应用到中国来了。其次,我们现在也有一些客户准备与PTC做这方面的合作。在2015财年,应该可以看到在中国的落地应用。总地来说,战略是已经制订好,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到新的区域里面来。

CAD:您如何看待物联网应用前景?

寿宇澄: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在目前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还不是世界领先的,确实有一点节拍上面的落差。但是一旦我们国家真赶上节拍的话,爆发出来的潜力、能量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所不能比的。当时智能手机发展的时候,大家也没有想到今天在整个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中国占这么大的份额。但是在时间上来讲,中国并不是第一个广泛应用智能手机的国家。我预计物联网也是与其类似:一旦爆发,以中国企业的数量、对产品量的需求,以及我们国家工业的齐全程度,物联网会重新定义相应的工业供应链,整个工业的覆盖度也会更齐全,其所发挥的作用潜力也是巨大的。对于未来的发展,PTC公司上下都是一致看好的。

CAD:现在有些对于工业发展的说法已经在影响我国发展政策的制定,物联网是一个方向,还有例如工业 4.0等。我想请问您对此的看法?

寿宇澄:工业4.0从德国提出来,它是基于德国实际情况和思路,按照智能制造作为主要的目标制定的。我认为是非常好的思路,从制造业来说,怎么样才能产生智能制造?所谓智能制造,一定不是到了工厂才开始,而是从前端的业务中就已经开始,否则不可能有一个单独的智能制造。美国的思路是什么呢?美国人叫工业物联网。工业物联网就比较明确地覆盖了不仅仅是制造环节,而是认为对于前端的需求、前端的管理也同等的重要。所以对于两者来讲,我认为本质上是一样的,制造本身不会是凭空产生智能制造环节,如果没有前面很好的研发,后期很好的服务,突兀出来的智能制造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是不太现实的可能。工业 4.0和工业物联网只是大家从各个国家自身强势的因素和弱势因素出发,侧重点不一样:德国的制造比较强,所以从这边入手,美国是研发和整个布局比较强,所以从这个地方入手。我个人一直认为中国是需要有自己的物联网思维,照抄美国的想法、德国的想法,这是不可行的,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才能真正获得本轮制造业竞争的优势位置。现在有一个说法,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未来,美国将是世界的头脑,德国是心脏,中国是四肢,这样我们又变成变相的加工基地了,又没有赶上新一轮的浪潮。所以我们应该要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物联网作为支撑,在某个环节或整体上提升能力。但是对于中国企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整个国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记者手记

应该说工业物联网,既不是又一轮的信息化概念炒作,当然,也不是解决所有未来问题的济世良药。物联网相对其他信息化系统来讲,对于企业的价值更大,但是要求也更高:应用企业不仅需要对常规的 CAD、PLM和 ERP等内部信息化系统都具有更深入的应用,而且对于产品研发体系、生产管理、物流控制,乃至客户服务,都应该具有相对成熟的管理体系,能够在企业内部凭借信息化系统行程完成的业务链条。只有这样,来自物联网的数据才能够在应用企业当中,真正发挥作用。想必,这也是 PTC希望帮助用户企业最终实现的目标:为应用企业搭建一个完整的内外兼修的信息化闭环。endprint

猜你喜欢

联网工业软件
“身联网”等五则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抢占物联网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工业4.0”之思考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