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研究评述

2015-05-29杨小云李永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作作风作风领导

杨小云,李永杰

党的作风建设,一直是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具体实践中的体现,涉及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习作风等各方面。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一、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内涵研究

随着党和国家对作风建设问题的日益重视,作风建设随着时代的进步被赋予新的内涵。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同作风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等的外在表现。但是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

1.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内涵的整体说明

党首兴在《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一文中分析了“作风”、“领导干部的作风”、“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三个概念的内涵,作者认为,作风是一个人内在思想、品质等的外在表现,而领导干部的作风是领导干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指某一个执政党对其领导干部的作风的引导和监管,是一个执政党作风建设的关键部分。”①此外,胡铁根在《对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中对“作风”的涵义做了具体的论述,认为“作风”是“一个团体或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贯的立场态度、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反映和体现”。②

2.对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的论述

习近平在调研指导河南省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讲话中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也就是说,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对党的作风建设具体要求的论述主要有:李红的《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认为新时期下的作风建设的要求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坚持民主法制的领导作风;坚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③。刘菁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研究述评》中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问题”,并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途径进行了论述,认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思想建党;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质量强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固党;注重实效兴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注重从严治党”等。④

3.对党的作风建设具体形式的阐释

张书林认为党的工作作风就是党“在具体工作中所展示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风格和工作模式,”⑤是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作者指出,党的工作作风随着工作态度、工作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处于运动状态中,且通过工作作风,可以考察党员的党性、德性等内在的本质。有的研究者阐述了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的内涵,于广琮认为“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就是指领导干部除工作作风、领导工作之外在处理私人事务和家庭事务、处理和他人的非工作性质的社会交往事务等一切‘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中的行为和态度”⑥。该作者认为,领导干部由于处于特殊的地位,其生活作风问题不再是个人私人问题,而是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问题,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铁根在《对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中在对“作风”进行具体阐释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党的思想作风是党员及各级党组织在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精神状态、风格,并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彰显和体现。

二、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当前国内国外环境复杂,党的作风面临严峻挑战。学术界普遍认同作风问题主要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学风问题五大方面的问题。虽然不同的作风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有不同的表现,但这几种作风之间存在联系,不可分割,且“这五个方面的作风或多或少都与公共权力有关”⑦。总体而言这几个方面的作风问题都脱离不开党中央强调的“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思想作风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解放思想,脱离实际

学术界普遍认为,思想作风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我国目前而言,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脱离实际、不实事求是。《论党政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中阐述到当前我国思想作风建设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失职渎职;好大喜功,盲目蛮干”⑧。作者认为,某些党政领导没有主动工作的意识,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在一些特定事故中,缺乏主动担责的意识,为了一些“面子工程”,不从当地实际出发,损害百姓利益,而且作者将思想作风上的问题看做是引发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问题的直接原因。胡铁根在《对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中也直接指出:“思想作风问题的典型表现是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作者认为某些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有的缺乏对组织纪律的敬畏心理,对上级指示敷衍了事,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思想作风问题。⑨

2.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问题,主要表现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缺乏纪律性和原则性

党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是党的作风问题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就目前而言,党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的问题主要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有的研究者指出:“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喜欢听汇报,把研究实际情况当做是形式,只想着敷衍差事,应付群众。官僚主义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糟粕,其实质是做官当老爷,背离人民。”⑩李红也认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其共同特点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工作不落实、不扎实、不切实。”[11]还有研究认为当前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不仅存在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奢靡享乐之风也是干部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如郭学德认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官僚主义十足,形式主义盛行,铺张浪费严重,享乐奢靡泛滥。”[12]该作者指出,某些领导在工作中持高高在上的姿态,官气十足,脱离群众,对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虚心接纳,讲排场,相互攀比,利用公款进行奢侈招待,等等,这些工作作风上的问题成为影响党和国家形象的重大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还有的研究者认为当前我国作风建设还面临个人主义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官德失范,个人主义突出,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等腐朽的作风大有市场”[13]。该作者认为“当前某些官员缺乏法律道德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干部提拔作为培养自己亲信的机会,放弃选贤任能的提拔标准,造成腐败滋生”。还有的研究者除了对上述作风问题进行阐述外,还指出当前存在的党的工作作风中“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现象严重”。[14]并指出,某些党员在工作中无视党的纪律,自由散漫,对他人违反规定的行为视而不见,同事之间不讲原则只讲关系,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识差,给党的工作造成了极大损害。

3.生活作风问题,主要表现为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生活作风问题也是党在作风建设问题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如果说在工作中还有党的纪律监督,那么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党对党员的监督力度就小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总的来说,我国当前党的生活作风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部分党的干部在生活中道德败坏,不重视学习,而将工作之外的时间用于享受玩乐,同时为了一己之私,大行裙带关系和人际关系,纵容亲属从事应该规避的行业,谋取不正当利益。在生活中放纵自身要求,对金钱挥霍无度,导致“生活庸俗化,家庭生活逐利化”[15]。有的学者指出,生活作风问题在一些职位相对较高的领导身上表现更加明显,“‘四风’在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中的表现是追求享乐、享受,生活作风腐朽低级、低下问题严重,在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在纪律上的放松自我”[16]。

4.学风问题,主要表现是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

学术界认为,当前学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是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有研究者指出:“经验主义指的是脱离实际,凭主观经验和意志办事,轻视理论学习,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热情,不重视把理论知识与本地区和部门的实际相结合。教条主义指的是呆板、机械地照搬照抄,工作中仅仅按照书本或上级的文件去做,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17]该作者认为,当前我国某些党员干部不重视学习,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和经验办事,或者机械地照搬书本理论知识、上级文件和指示,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有的学者强调“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本身就是曲解甚至歪曲马克思主义”[18]。文章指出,如果某些党员在学习上,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实际相结合,甚至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改革开放的实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这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还是中国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三、党的作风问题的原因研究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存在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党的作风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学术界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总体而言,学者们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包括从党员个人素质、党内制度和社会环境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影响党的作风建设的因素。

1.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偏低

党员个人的素质问题无疑是造成作风问题的重要原因。如有的学者指出,“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偏差”[19]是作风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某些干部对改革开放和共同富裕的信心不足,导致理想动摇,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观、价值观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如果理想理念不够坚定,容易导致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滋生,最终导致道德失范、行为失当。有的研究者认为缺乏群众观念是作风问题的重要原因,“干部生活作风正不正,关键是群众观念强不强”[20]。如果党员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意识,就容易受到周围歪风邪气的影响,生活上的作风不正,导致在工作中背离人民,最终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2.党内监督机制不完善

有的研究指出监督体制不完善是造成各种问题,尤其是生活作风问题的重要原因,认为“一些党组织把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看得太轻了,缺乏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的监督与考核”[21]。该作者指出,由于某些组织对党的生活作风问题并不重视,尤其是对干部在8小时工作制之外的生活情况的监督十分乏力,因此造成党的作风问题频出。有的研究者将监督机制的完善摆在重要位置,认为“党的作风建设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只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搞好党的作风建设”[22]。

3.社会环境复杂

有的研究者指出,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造成党内不正之风的外在原因,“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一员,生活在现实生活之中,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生存,也会被社会风气所影响”[23]。因此,该文作者指出,要重视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社交圈子,把慎重社交当作抵制消极腐败滋生的重要途径,为党员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风气。同时,有的作者认为“当前我国媒体和舆论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物质刺激宣传过多,而忽视对人性修养、人文关怀的宣传”[24],容易导致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偏失,因此社会应重视对人生价值的正面导向,逐步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有的作者则指出除了我国经济条件发展下拜金主义对党的作风产生一定影响外,还存在“西方的腐化思想逐渐侵害某些领导干部的思想”[25]的原因,随着我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与西方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西方资本主义的腐化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某些党员和领导的作风。

四、继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

如何更好地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十八大以来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有的学者侧重对党的优良传统的阐述,强调紧抓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核心内容;有的研究者重视党内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健全,有的学者主张增强个人修养,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有的研究者强调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总体而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全面推进。

1.继续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党员干部的理念信念和德性修养

思想作风建设在党的作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术界普遍认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推进思想作风建设,坚定对党的事业的信念和信心。“在党的作风建设论述中,思想建设始终是放在首要位置进行定位的。”[26]有的学者认为思想作风建设是一切其他作风建设的基础,“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是执政党干部所有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对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都具有基础性地位,起着支配与调控作用”[27]。“思想作风端正,作风建设就有了支撑。正确处理思想作风与其他作风建设的关系,以思想作风问题的解决带动其他作风的加强和改进。”[28]有的学者指出“优良作风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29]。认为要进行作风建设,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研究者认为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除了党员自身要加强德性与党性修养之外,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30],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无产阶级的思想教育与当前中国国内国外的实际情况全面结合起来,使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作风。有的作者将反对形式主义作为思想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认为“反对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端正党风的要义所在,也是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31]该作者指出,思想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而背离实事求是的形式主义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严重阻碍,要从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观、群众史观以及事业观等多方面去反对形式主义。有的学者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如王晓荣在《中国共产党“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探源》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自省’、‘讽谏’思想,为党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总结。”[32]有的研究指出,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应该将党的八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高自身作为党员的德性与党性。如李志亮在《从“八项规定”看党的作风建设》中就强调,党性是作风的内在依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员应该切实注重自己的党性修养,时刻反省自我,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不断提升自我,真正把‘八项规定’落到实处,推进作风建设”[33]。

2.紧抓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核心,充分发扬党的作风的优良传统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学术界普遍认为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新时代下进行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同时,我党要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发扬党的作风的优良传统。董遂强的《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作风的特征、作用、地位等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党成立至今,在各个发展时期,包括萌芽期(党成立至遵义会议时期)、三大优良作风形成期(陕北时期)、建国初期的党风建设、曲折发展期(1957~1976)、优良作风恢复与发展期(改革开放至十四大前)、党风建设的发展与创新期(十四大至今)的作风建设情况。[34]夏春涛编著的《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作风建设问题》分析了党成立的90多年历史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内,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是如何从为人民服务宗旨出发,通过多种形式,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从而一步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优秀作风”[35]。有的研究者认为作风出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一定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出了问题。因此,要想建设好党的作风,“只有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才能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不断地改进我们的作风。”[36]张书林则从工作作风的角度强调党群关系的核心地位,认为“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必须以维护和加强党群血肉联系为基本导向和价值追求,不能脱离党群关系的大局孤立、静止、片面地去看待工作作风问题”[37]。该作者指出,党的命运同人民是紧密相连的,无论在什么时期,党的工作都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必须抓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核心。

3.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为根本,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张鑫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通过分析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基本经验,研究了“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的诸多问题,包括形成规律、构成要素、构建原则、制度规范、保障体系等方面”[38]。杜晶、张小宇、王运涛的《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18个关键问题》结合党中央最新精神,也对“如何进行‘四风’整治、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推进党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解读和阐述”,[39]为党员干部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促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提供有益启示。“党的作风建设的保障是制度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保证,这是我们党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40]有调查显示“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被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是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党的作风的有效途径。”[41]有的研究认为作风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完善制度,用制度制约党员的行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发扬党内民主,同时完善考核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拔人才。同时完善廉洁自律、奖励机制等。[42]有的研究者认为要继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应该从机制上予以保证,主要有“构建党的作风建设的学习教育机制、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的考核奖罚机制”[43]。该作者认为,党的作风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果不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不可能继续推进作风建设。有的研究专门强调了监督的重要性,指出“应严格落实思想作风建设监督问责机制,狠抓思想作风‘有形问题’的整治,狠抓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44]。如何加强党的监督机制,有的研究指出要四个方面协调发展,包括“上级监督、内部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45]。

4.重视领导带头作用,把领导带头作为改进作风的关键环节

有的研究者认为,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作风决定和影响着下级机关和普通干部队伍的作风,作为领导,要“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带头严格落实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才能形成带动广大干部改进作风的正能量。要带头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让人民群众来评价、来检验我们的作风是否好转。”[46]同时,有的研究者指出,领导带头在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改进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八项规定以来,更加重视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时时处处用八项规定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修正自己,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同时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殊、耍特权,要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形成表率和示范效应”[47]。郭学德也强调“改进工作作风,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好示范作用”[48]。

五、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研究的评价

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作风建设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有待学者们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1.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研究的新发展

国内学术界对于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改进党的作风、完善党的形象、缓解干群矛盾,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的贡献有以下方面。

第一,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内容。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因此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由来已久。十八大后,党的作风建设被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一度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因此学术界将对作风建设的研究与中国不断发展的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作风建设的研究内容也愈加丰富起来。如当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在作风上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持不断上涨趋势,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发展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同时注重在新时期下对党的德性和自身修养的提升,坚决抵制不良风气。

第二,开启了党的作风建设研究的新局面。尽管国内学术界对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的研究出现时间较早,但是,当前党中央对此问题的重视前所未有,尤其是十八大之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反四风”作为全党全民积极参与的一场政治运动,这也使得目前学术界对作风问题的研究达到高潮。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复杂化,这些研究通过批判当前党的作风存在的各种问题,挖掘作风问题产生的各类原因,为进一步改善党的作风建设打下基础,开启了学术界对作风建设的研究的新局面。

第三,构筑了不断推进作风建设的理论支撑。当前学术界的研究为党的作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社会环境。当前学术界将作风建设问题与其他各项问题联系起来,如将作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联系起来,强调当前我国需要“探索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巩固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之路”[49]。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这种研究就为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普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

2.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研究的不足之处

对于当前学术界来说,作风建设研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课题,但也正因其研究时间长,容易受限于以往的研究经验和研究视角等因素,其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化。

第一,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展。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与党的执政和国家兴衰有着重大联系的问题,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十八大以来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党的建设和政治学领域,尤其是对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研究较多,而且很多研究出自某些政府部门或者某些企业的党委,学术性相对来说较差。但实际上,作风问题的研究不仅涉及政治学,还涉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不同的学科。如党的作风建设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无一不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关联的问题,但是目前很少有专门针对这一问题的哲学研究。同时,党的作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必定有其伦理价值方面的诉求,当前学术界也鲜有相应的专题论述。这些都是由于十八大以来,对党的作风建设研究领域、研究视角较为狭隘所造成的。

第二,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作风建设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其涉及的研究面很广。就目前而言,对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作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对我国作风建设问题研究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丰富。一是要加强对作风建设的内涵研究。要想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研究,必须科学地界定党的作风建设的内涵,尤其是时代的进步所赋予的新的内涵,这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工作。十八大以来,虽然在研究中涉及了对作风建设内涵的界定,但是鲜有专门针对党的作风建设内涵的研究。二是要加强对作风问题产生的原因的研究。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外在的原因。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分析新的时代背景对党的作风问题产生何种影响,有助于党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解决问题,推动作风建设。三是要加强对十八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成就的论述。十八大后,我国开创了作风建设的新气象和新局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坚定作风建设的信心,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第三,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而作风建设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和时代问题,必然会面临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困境。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风问题、某位领导人对作风问题的研究等进行单纯性论述,缺乏实证研究和社会调查。对作风问题深入进行社会调查,真正了解人民群众心目中对党存在哪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结合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以及传播学等多种学科,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

注 释:

①⑧⑩[17]党首兴:《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11页,17页,18-19页,18页。

②⑨[19][24][44]胡铁根:《对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③[11]李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理论研究》2013年第2期。

④刘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研究述评》,《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5期。

⑤张书林:《论党的工作作风的理论构架》,《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

⑥[15][25]于广琮:《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策略探讨》,《人民论坛》2014年第1期。

⑦李卫华:《法治视域中的作风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3期。

[12][48]郭学德:《切实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理论思考》,《学习论坛》2013年第2期。

[13][16]祝福恩、隋芳莉:《习近平强调党的作风建设的当代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第6期。

[14][18]肖文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问题探究及其治理对策》,《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20]齐卫平:《干部生活作风对党的纯洁性建设意义重大》,《组织人事报》2013年6月17日。

[21]曾芳莲、钟世华:《服务型政府视阈下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体系的构建研究》,《科技致富向导学》2013年第12期。

[22][43]童善贵:《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广东科技》2013年第16期。

[23]张鑫:《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相关理论研究》,《理论学刊》2013年第11期。

[26]齐卫平:《标本兼治意义中的先进性政党建设——兼论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的内在逻辑》,《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27]唐志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位”谈——兼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时代诉求》,《中共宁波市委学报》2013年第3期。

[28]李志彬、马成:《把纯正思想作风作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政工学刊》2013第3期。

[29][40]杨汉卿:《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实践与现实启示》,《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年第5期。

[30]闫萍莉:《浅析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1期。

[31]刘芳、倪鑫:《反对形式主义: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党政工部学刊》2013年第1期。

[32]王晓荣:《中国共产党“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探源》,《理论学刊》2014年第1期。

[33]李志亮:《从“八项规定”看党的作风建设》,《南方论刊》2013年第3期。

[34]参照董遂强:《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

[35]参照夏春涛:《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作风建设问题》,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36][46]欧阳坚:《改进作风是一场自我革命》,《求是》2013年第10期。

[37]张书林:《试论党群关系、工作作风、群众路线的关系》,《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4期。

[38]参照张鑫:《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年。

[39]参照杜晶、张小宇等:《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18个关键问题》,北京:研究出版社,2013年。

[41]刘红凛:《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2期。

[42]聂继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思考》,《福州党校学报》2013年第3期。

[45]黄国耀:《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建设的路径探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47]郑需永:《浅谈建立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常态化机制》,《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工作作风作风领导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任弼时:培养正确的领导方法与工作作风是一种艺术
任弼时:培养正确的领导方法与工作作风是一种艺术
2016重要领导变更
结合“三严三实”探索职业发展之路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