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舞台”游戏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5-05-29顾佳力

新课程 2015年10期
关键词:白雪公主丁丁椅子

顾佳力

(上海市宛南实验幼儿园)

一、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基于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

随着孩子离开家庭迈入幼儿园,他们经历人生第一次的转折。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不仅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更能获得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第六条指出:“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以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对于小年龄的幼儿,他们尚处在意识潜能发展的启蒙期,良好的活动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大大激发他们思维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整个学前阶段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研究的缘起基于幼儿活动特点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明确提出: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小舞台”是游戏的一种载体,它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更可以容纳很多内容。在“小舞台”游戏中,幼儿自主地与环境、道具和同伴互动,创造性地再现故事与儿歌内容,尽情地用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特长。

3.研究的目的基于幼儿发展需要

幼儿时期是幼儿各项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幼儿又富于幻想,敢于创造,所以幼儿阶段是培养创造性的最佳时机。对于幼儿来说,创造力可以从小处着手,让“敢想、敢说、敢做”成为一种内在品质。

“小舞台”的游戏是每个年龄阶段角色游戏必备的场所之一。在“小舞台”游戏中,孩子们的自主性与自由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以在小舞台中得到展现。

故此在“小舞台”游戏中提高幼儿创造力作为研究的一个点,以小口切入,寻找切实的落实途径,总结有效的实施方法,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文献法:通过查阅、研究有关文献资料,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有所了解。收集有关国内外相关幼儿创造性发展的理论观点,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调查法:针对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开展“小舞台”游戏的时间、内容以及幼儿游戏的喜好程度进行摸底调查。

年龄段 游戏人数 游戏内容 游戏持续时间小班 4人 儿歌、律动 10分钟中班 4-5人 儿歌、歌曲、律动 15分钟大班 4-6人 儿歌、歌曲、舞蹈、童话剧 20分钟

由摸底情况反映幼儿园小舞台游戏存在的问题:各年龄小舞台游戏的内容单一,参与的幼儿人数不多,幼儿参与游戏的时间也短。可见,教师们对于小舞台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组织的策略等需要进行再思考。

专题研讨法:

(1)集体研讨“适合幼儿表演的‘小舞台’游戏内容与形式”。

(2)观摩研讨“小舞台游戏环境创设与利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3)案例研讨在“小舞台”游戏中,采用了哪些策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4)分享研讨“‘小舞台’组织的收获与思考”。

观察记录法:在小舞台的游戏中记录幼儿富有创造力的行为,进行思考与分析。

镜头一:小班游戏《小小手》

实录:在小班的小舞台中,常常能够见到孩子们再现学过的儿歌与歌曲,跟着音乐唱唱、跳跳、扭扭、动动,“创造”似乎离他们还有些远。

这天游戏的时候,妮妮和骋骋在小舞台中表演着学过的儿歌《小小手》,边念边做动作,演得非常认真。等他们演完,作为观众的我不仅给予了他们热烈的掌声,更要求和他们一起玩个小游戏——小手变变变,“我的小手可以变成望远镜,你们的手可以变吗?可以变成什么呀?”妮妮看到我的手变成望远镜放在了眼前,她说:“我也能变成望远镜。”她模仿着我把小手放在了眼睛前。“小小手,小小手,变成望远镜,望一望。”我即兴改编了《小小手》的儿歌。“除了望远镜,还能变什么吗?”骋骋边做动作边说:“我的手能变蝴蝶。”“小小手,小小手,变成小蝴蝶,飞一飞。”我继续创编儿歌。“我能变孔雀”“我能变手枪”……

妮妮和骋骋不断想象着小手能变的物品,我们一起不断创编着简单的儿歌。

分析:

“爱模仿”是小班幼儿最显著的年龄特点。回忆、再现、联想是最基本的途径,小班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中,他们的认知依赖于行动。小班孩子的创造更多地依赖于成人给予的提示,顺着成人指引的方向,他们可以有所想象,有所创造。就如实录中“我的手变成了望远镜”加以提示语引导,孩子们的手也纷纷变出了不同的物品。作为老师,需要为小班孩子创设自由的氛围,从小处着手(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词语)引导幼儿从回忆开始,逐渐联想,继而发挥想象。

镜头二:中班《椅子游戏》

实录:中五班的小舞台里多了几把彩色的椅子。只听演员小灯对着台下的观众说:“我做你猜,你猜猜我把椅子变成什么了?”随即小灯坐在椅子上,做起了划船的动作。观众一一大声回答:“是船。”“答对了!”

一一也来到了台前,他将椅子转了个方向,手拖住椅背,让椅子在自己的身后,往前走。“这是什么呀?”小灯疑惑地问到。“是行李箱!”一一解疑。“老师轮到你来猜了,你猜猜我们两个把椅子做成什么?”他俩商量了一小会儿,围坐在椅子边,做起吃饭的动作。“你们把椅子当成了桌子。”“对了对了!”一一和小灯高兴得笑了。

分析:随着中班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游戏水平的提高,孩子们思维更具象了,替代物在游戏中出现,对于某一个物体的想象水平不断提高。中班孩子不仅仅在小舞台里可以创编简单的歌曲,创编简单的律动动作,更可以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天马行空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简单的道具创编一个动作、一个情节甚至可以创造一个简单的小短剧。老师则需要提供给孩子材料与空间,利用环境与孩子进行互动,尽可能给予孩子创造的空间。

镜头三:大班《白雪公主》

实录:童话剧《白雪公主》在小舞台中紧锣密鼓地排练着。这一天的排练,孩子们围绕着“猎人去追白雪公主”这一情节展开。“丁丁,你要在树林里多转几圈,才能找到白雪公主,你可以绕着大树走几圈。”紫涵说到。“好!”丁丁回答道。

表演开始了,果然猎人丁丁在大树下绕了几圈,不一会儿他依靠在大树下坐下来了。“丁丁,你在干什么啊?”紫涵疑惑地问到。“我找白雪公主找累了,休息一下。”不一会儿丁丁又继续上路了,他见到白雪公主后呜呜地哭了起来:“你快逃吧,皇后要抓你。”随即丁丁牵着公主紫涵的手,往树下逃去。

分析:虽然丁丁与紫涵表演的故事情节与原故事情节有一定的差异,但正是这样的差异才体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创造欲望强烈”是大班最明显的年龄特点,他们象征性游戏趋于成熟,生活的经验被他们概括和再现,他们表达表现的方式又是丰富多样的,他们的创造力达到整个学前时期的巅峰。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去创作,小舞台表演的自由度要够宽,孩子的自主性要更强。同一个剧本、同一首儿歌甚至同一首歌曲,可以让孩子有不同的诠释方法,不同的演绎方式。老师要鼓励并引导孩子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

三、研究结果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幼儿再创造

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再创造的切入点也各不相同。小班可以以模仿与再现为主,引导幼儿进行简单词、句、动作的改编、创造;中班则以想象与创编为主,引导幼儿进行一段情节的创编与创造,在中班下学期则可以逐步开展合作性的创造;大班孩子以合作性创编为主,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为故事增减情节,让创造走向另一高峰。

2.营造氛围优化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的空间

“小舞台”的环境应根据幼儿特点呈多变的态势,不同年龄段幼儿“小舞台”的环境应该是不同的,特别是材料的提供要不断做减法。小班“小舞台”中模仿提示多一些,让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尝试简单的改编与创造;中班“小舞台”道具可以多一些,让孩子有丰富的材料去选择,在与道具的互动中激发孩子创造的灵感;大班“小舞台”空间可以大一些,只要给予孩子足够大的场地,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自由发挥,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以在“小舞台”中实现。

3.支持帮助共同分享,提高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教师的观察与帮助,支持与分享,不仅能够将幼儿个体经验分享给同伴,更能提高孩子创造的积极性。幼儿心理上得到了肯定,他们态度上更为积极,创造的欲望就更为强烈。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也能提高孩子创造的水平,他们敢想,更能通过与成人的互动把“想”变为现实,“敢想”上升为“敢做”,创造力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提高。

四、实践成效

通过实践研讨,在“小舞台”的游戏中,孩子们不仅愿意表演,更敢于表演,参与表演的人数、表演的内容、表演的时间都在不断提高着。在“小舞台”的游戏中,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积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来选择、自己来设计、自己来表演。当然,尊重幼儿的意愿并非抹杀教师的作用,我们也应做到学会观察并善于观察幼儿的表演,及时启发引导孩子,使“小舞台”游戏能够真正培养、提高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让幼儿的想象插上翅膀。

[1]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2.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猜你喜欢

白雪公主丁丁椅子
不想当椅子
看不见的椅子
我家的白雪公主
我的白雪公主
动物“叫”各不同
可爱的白雪公主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离家出走的椅子
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