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温阳健脾法联合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疗效
2015-05-29李宁梁鹤
李 宁 梁 鹤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在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过程中干预胰岛素抵抗是重要方面之一,临床上有较多的治疗此类患者的方案,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前提是有效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据近些年来相关研究显示〔1~4〕,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的治疗疗效,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专家认可〔5〕。本研究对T2DM胰岛素抵抗患者给予温阳健脾法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T2DM胰岛素抵抗患者,T2DM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标准〔6〕,即糖尿病诊断基于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凡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①糖尿病症状+随机静脉血糖水平≥11.1 mmol/L;②空腹静脉血糖水平(CFBG)≥7.0 mmol/L;③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服用75 g葡萄糖)显示餐后2 h血糖水平(C 2 h PG)≥11.1 mmol/L。没有糖尿病的症状而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消渴病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凡具有尿多而甜、口渴多饮、形体消瘦等症状,即可诊断。T2DM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依据李秀钧主编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制定,即对胰岛素治疗不敏感,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正常或增高者即可诊断。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温阳健脾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43例)和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43例)。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49~74〔平均(61.7±6.7)〕岁;病程2 ~13〔平均(3.7±1.7)〕年。对照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50~76〔平均(61.9±6.6)〕岁;病程1~13〔平均(3.5±1.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降糖药二甲双胍缓释片,1 g/次,1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服用温阳健脾汤〔药物组成:制附子6 ~12 g,干姜 6 ~12 g,云苓 10 g,白芍10 g,防风 10 g,赤石脂10 g,党参20 g,车前子(包)30 g,炒白术 30 g,炙甘草5 g〕,1剂/d。煎煮后,药渣复煎,将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两组治疗期间均不得服用治疗本病的其他一切药物。两组均配合饮食、运动疗法。8 w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4 w及治疗后4 w各检测1次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FPG及2 h PG含量;采用酶法〔7〕测定血液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观查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8〕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内容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1)显效: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恢复正常,同时FPG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超过40%及以上,且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同时FPG下降幅度超过20%,且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接近正常;(3)无效:临床症状和FPG、HbA1c、2 h PG不达标;(4)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间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FPG、2 h PG、HbA1c和FIN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毒副作用观察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x±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胰岛素效应器官对胰岛素生理作用不敏感而致胰岛素作用减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9,10〕。T2DM的发病基础是胰岛素抵抗,随之会产生各种糖类、脂类的代谢紊乱,大约90%的T2DM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故治疗T2DM必须研究胰岛素抵抗,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才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11〕。
二甲双胍缓释片为降血糖药,其降血糖的机制是〔12〕:(1)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2)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3)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糖输出;(4)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二甲双胍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单独应用治疗T2DM一般不引起低血糖。本研究结果说明二甲双胍可降低T2DM胰岛素抵抗患者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同时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疗效逐渐被肯定,尤其是联合相应的西医降糖药物其疗效更为突出〔13〕。山药、党参、云苓、白芍、甘草等均具有较佳的补中益气和改善阳虚的功效,温阳健脾法即通过药物进行温补脾肾及补中益气的方法对患者机体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有效调节机体及降血糖的目的。本研究说明温阳健脾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胰岛素抵抗较二甲双胍单纯治疗疗效更显著。
中医认为T2DM属于消渴症,表现为口干、多饮、多尿、无力等症状,应先从中医“肺脾气虚”论治。如果脾气虚弱则导致机体胰腺分泌功能低下或胰岛素抵抗,精微物质蓄积于血液之中,从而出现血糖代谢异常、空腹和餐后血糖高。温阳健脾法中白术、甘草补益脾气;附子通阳暖肾;党参健脾益肺;白芍养血柔肝;生姜开胃健脾;诸药共奏益气补中之功〔14〕。研究结果说明温阳健脾法结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降低T2DM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糖浓度,且效果优于单纯二甲双胍治疗。
采用温阳化气健脾益肺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T2DM患者的FPG及餐后血糖,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且效果较单纯的二甲双胍治疗更明显,值得推荐。
1 马付坚,黄承乐,黎荣能,等.糖化血红蛋白≥6.2%作为诊断阈值对糖尿病筛查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3;35(12):1642-5.
2 陈亚芬.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0):301-3.
3 周杜娟,吴 萍,张清芬,等.糖尿病的饮食调控〔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5;13(6):357-8.
4 郭选贤,张华锴,吴毓敏.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研究近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273.
5 白 静,姜 妍,韩 婷,等.荞麦花叶黄酮对2型糖尿病C57小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3):1876-9.
6 汝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S〕.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7 王冬环,张传宝,陈文祥,等.应重视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技术及量值溯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9):965-8.
8 许爱梅,姚民秀.仙灵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机制的初步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8):731-3.
9 赵庆斌,王慧芳,孙超峰,等.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及其氧化应激机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2):1878-9.
10 杨 玲.温阳健脾汤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2;2(20):319-20.
11 谢洪杰,周丽霞,李志东,等.平调阴阳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干预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74-6.
12 王 煜.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疗效评析〔J〕.药品评价,2012;9(10):33-7.
13 韩 斌,曾淑云,刘少波.温阳健脾法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阳虚证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6):101-2.
14 杜精睛,马跃东.2型糖尿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6):7-10,后插1-后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