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月临窗 自成风景

2015-05-28周和平

漫画月刊·哈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同学会冲动心灵

周和平

一次,和几位校园小记者谈到写作,大家似乎都有想写点儿什么的冲动,但真的掂起笔来,又却觉得千头万绪,无从下手。写作热情便随之冷了下来,不再有动笔的愿望了。

怎样把热情冲动变成自觉的动笔习惯?我的感受是以手写心。感情与思想积到深处,不得不释放,才有写的冲动,然后一气呵成,不能中断或放下,放下便丢失了难以显现的灵感。写的好处是把那些灵光一闪的东西随时捕捉下来,留下心灵的印迹。

有的同学会问:老师,我看文学名著或学哥学姐们写的文章,总感觉他们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东西很浅薄,便缺乏写下去的自信心,怎么办?

实际上,这些同学首先应该明白,从稚嫩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写作的过程,也是通过观察和思考,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去梳理思想或情感,进而顺畅表达的过程。大凡真正的名家,都经过了这样一种磨砺的过程。刚开始学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块文章,要学着从日记、消息、小故事、随笔写起,觉得有点儿哲思理趣的,三五句话或二三百字,适时记录下来,取名为“时光碎片”或“某某心语”,一直续写下去,便是一部心灵史或成长史,留下了人生印迹。这种心灵记录无关功利,是畅快自由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到头来收获的可能是一部鸿篇巨制——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初的练笔,不妨逼着自己硬写,习惯了写之后,便如鲁迅所言,有感而发,写不出时,绝不去硬写。好的诗文都很有生活味,是从作者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思想和情感,是作者面对生活或大自然所激发出来的“啊,好美呀!”的审美情趣,是人生体验过程中酣畅的笑或揪心的痛。通过阅读去感受世界,通过观察思考去审视世界,通过表达去抑恶扬善、褒美贬丑,便使自己的心灵真正融入生活,融入这个也属于“我”的世界。还有同学会问:“老师,我也是在认真地观察、感受生活,但写出来的东西怎么总是得不到老师或编辑的认可呢?”

这实际上涉及老师或编辑老师的选稿标准问题。一篇好的新闻稿或文章,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是“新”。有独到的观察、思考和发现,材料新,观点新,表现形式新,便会让读者眼前一亮。有让编辑老师眼前一亮的好稿件,老师便会喜不自胜,怎么会轻易放弃呢?文字的高贵在于它不同于流俗。好的作品是一种创造。这家那家,最有价值的“家”是有创造精神的大家。创造的特质是“新”,个性化的独一无二的“新”。以独一无二的精神创造去表达思想、塑造心灵,从古至今都是一种无可超越的伟大。

最后,有的同学会问,刚学写作,学会怎样表达是不是更重要呢?表达涵盖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当然是重要的。但相对于情感和思想而言,表达是末而不是本。灵感和剑意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有的几本几十本的所谓“作品”,可能是毫无价值的复制性的文字垃圾,足以说明有情感温度和思想深度的“创作”多么重要。而表达呢,则可以在一定时间段,通过反复摹练渐趋完善,有可控的技术性。刚写的时候,可能有词不达意、遣词造句生涩不流畅等困难,但只要不断地去读去写,进入到以手写心、思想与情感从笔端汩汩流出的境界,则进入了不吐不快、酣畅淋漓的写作境界了。

表达中的最重要环节是修改。修改的过程就是锤炼语言的过程。把璞玉雕琢成美玉,是再创造,融入了修改者的思想和情感,美则美矣,但不一定原汁原味了。真的好文章,不能随意改,除了结构调整和文字上的锤炼,内容上还是要尊重第一感觉,尽量保留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

总之,从碎片式语段写起,进而酣畅淋漓地表达思想和情感,是热爱文字的本真意义——只做心灵表达者、校园小记者,不做所谓诗人或作家的意义。可以相信,一旦从此起步,让书籍和笔头始终伴随着自己的心灵成长,一个心灵饱满的翩翩少年,便会立在月夜窗前,自成风景。做这样的一个热爱文字的美少年,你向往吗?

猜你喜欢

同学会冲动心灵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同学会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冲动
我的同学会发光
留学同学会之超级社团
同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