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首都警卫师”起义始末
2015-05-28吕春
吕春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深得民心。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在中原战场上横扫国民党军队。在与共产党作战的国民党军队中,有多位热爱和平、不愿内战的国民党将领弃暗投明,率领所属武装投奔人民军队。国民党“首都警卫师”就是其中之一。首都警卫师曾是一支深得蒋介石信任的嫡系部队,国民党高层习惯性地称其为“御林军”。这支贴身保卫蒋介石身家安全的警卫部队每一名士兵都是从国民党军队中经严格审查、优中选优、层层选拨上来的,其军官都是经过蒋介石亲自面试选定的。警卫师主要任务是保卫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层要员的安全。然而,在1949年3月24日,这支部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起义。国民党“御林军”的起义,在蒋介石阵营中引起了巨大的震荡,对国民党政府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949年春,我人民解放军直逼国民党统治老巢——南京,蒋介石虽感大势已去,但他仍然不甘心就此失败。一方面,他着手准备退守台湾,另一方面又困兽犹斗做最后挣扎。蒋介石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他心中的王牌部队——首都警卫师。与此同时,我人民解放军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连续作战风格,迅速南进,第二、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饮马长江,解放南京之战一触即发。
南京解放前,已经有许多守城的国民党将领放弃抵抗,主动起义。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在其中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如果能够将武器装备和战斗力在所有国民党军队中出类拔萃的“首都警卫师”成功策反,不但能减少作战伤亡,对保护南京古城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王晏清是湖南永兴人,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在战乱年代,军阀抢夺,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因此王晏清的父母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希望他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不再受穷受欺。17岁那年,王晏清报名参军。在部队中,识字的人很少。王晏清为人机灵,又有文化,参军不久就得到重用,被推荐到中央军校军官训练班第二期深造,后来他又以优异成绩被国民党陆军大学录取,成为国民党陆军大学第十五期毕业的高才生。
作为农民的儿子,虽为国民党军官的王晏清身上始终保留着正直朴实的农民本色。他不像其他国民党军官那样过着奢侈、堕落的生活,而是严格自律,不抽烟、不赌博、不贪色。从军官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担任过第十一师排长、连长、师部少校参谋、第十八军军部中校参谋。抗战爆发后,王晏清上前线指挥并参与了淞沪会战和罗店战役。
在抗战中,王晏清和士兵们一起,冲在战斗的第一线,被士兵们称为“枪林弹雨中永不倒下”的指挥官。日军从金山卫登陆后,王晏清随同国民党部队全面撤退南京,并参加了南京保卫战。王晏清的英勇善战在国民党军中是出了名的。1938年,王晏清任第18军参谋处长,1939年任第18军18师52团团长,1941年任第18军11师参谋长,1942年调任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参谋处长,1943年任军令部科长,不久调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干训团教育处长,1944年11月,任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少将参谋长,1945年任青年军第208师副师长,1948年任第87军副军长,同年8月任第45军97师——国民党“首都警卫师”少将师长。
能够担任炙手可热、人人羡慕的蒋介石的“御林军”统领,王晏清自己都没有想到。对于他来说,当官不在高低,只要能为人民办事,能为国家效力就成。正是他的这种淡泊和“没有野心”,才让蒋经国对他刮目相看,最终选择王晏清来担任多少军官梦寐以求的职位。1948年8月,“首都警卫师”原任师长赵霞升任即将成立的45军军长,警卫师师长一职空缺。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明争暗斗,为这个职位争得头破血流。在国民党国防部提交的候选名单中,起初并没有王晏清的名字。蒋经国没有看到王晏清的名字后,直接越过国防部,在父亲蒋介石面前推荐了王晏清。蒋介石听了蒋经国的介绍后,对王晏清也很感兴趣,于是亲自召见了王晏清。王晏清谈吐文雅,气质不凡,尤其是其为人耿直、义气的性格,很符合蒋介石的用人标准,于是当即决定让王晏清担任了“首都警卫师”师长一职。王晏清果然没有辜负蒋介石的信任,担任“首都警卫师”师长之后,他对镇守南京做了严密的部署,而且在军中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蒋介石对此非常满意。国民党军队中的腐败是蒋介石最为头疼的,王晏清虽为蒋介石身边的高官和红人,却不像其他国民党军官一样攀附权势、贪污腐化,这让蒋介石十分放心。
南京解放前,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了王晏清的情况,并决定将王晏清作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思想工作,劝其弃暗投明,为解放南京做贡献。我地下党陆平通过内线邓昊明和李君素(二人是我党秘密地下党员)结识了王晏清。王晏清对陆平的学识和政治观点很认同,在交往中,他内心早就知道了陆平的共产党员身份,但他并不介意。解放南京前夕,王晏清早就看出了蒋家王朝腐败而必将走向失败的趋势。作为一名心系国家的有识之士,他也希望国家今后能够结束战乱,人民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可是,如果为此背叛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蒋介石,性格耿直的王晏清内心纠结不已,犹豫不决。蒋介石对他的信任,王晏清铭记在心。身为“首都警卫师”的师长,如果在这时候倒戈起义,无疑对蒋介石是釜底抽薪,他在良心上不忍这样做,更怕他的行为会被人指责。
王晏清的内心纠结,陆平早就看在眼里。陆平对他说,蒋介石对王晏清之恩是表面上的个人之恩,这恩惠的背后却是在作恶。现在天下的百姓都在受苦,而蒋家王朝的家庭成员却在享福,这样的政府难道不应该推翻吗?在陆平的劝说下,王晏清逐渐转变了想法。他联想到父母对他的教导,父母含辛茹苦供他读书,教导他日后为民办事,为国效力。最终,王晏清终于打消了思想顾虑,摒弃个人的恩怨,决心为南京古城和人民免遭战火而起义。1949年3月下旬,解放军三野司令部通过南京地下党组织得到了首都警卫师的无线电密码,这意味着党秘密指挥警卫师起义的实现。
万事俱备,起义在即。就在最后一刻,意外发生了。1949年3月22日晚,王晏清突然想到自己还不知道解放军三野司令部电台的呼号,于是他打电话问陆平:“你们电台的呼号是什么?你们没有告诉我,我怎么与你们联系?”毫无地下工作经验的王晏清,恰恰因为这一疏忽,差点使起义计划失败。当时,所有师部的外线电话都要通过军部的总机转接,而且电话全部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监听。王晏清的电话等于是自我暴露。接到王晏清的电话后,有着丰富地下工作经验的陆平感到十分不安,他意识到起义的计划很可能已经泄露,如果不当机立断,提前起义,首都警卫师官兵和王晏清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果然不出陆平所料,王晏清刚刚放下电话,正准备上床休息,国民党南京卫戍区司令部就派人闯进了王晏清的卧室。王晏清立刻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好在王晏清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仅凭一个电话,没有充分证据的卫戍司令部也不敢给他定罪。几个小时后,南京卫戍区总司令张耀明亲自把王晏清放了回来。虽然被无罪释放了,但王晏清心里明白,起义不能再拖了。他立刻前往江宁镇师部,密召几位心腹军官开会,决定以执行军事任务为借口,把部队拉到江北,再公开宣布起义。王晏清在会上下了连夜过江执行紧急军务的命令,第289团团长杨镇洲和第290团团长黄子安接到命令后,马上集合部队渡过长江,到达长江北岸。291团团长王义鸾是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他接到命令,连忙打电话到军部请假,想躲过危险。45军军部接到这个电话,立刻明白王晏清要“反”,于是急电请示张耀明。张耀明接到电话后,十分懊悔,因为他刚刚抓了王晏清,后来又放了王晏清,如果让蒋介石得知真相,那他就说不清了。为了不牵连自己,他没敢向蒋介石报告。
为了阻止王晏清起义倒向解放军,张耀明连夜叫人印刷了几万份传单,上面写明王晏清叛变有罪,其部下官兵只要返回不跟随王晏清投奔解放军,均有重赏。如果能割回王晏清人头者,将重赏银元5万大洋。第二天清早,国民党飞机就起飞到长江北岸跟踪侦察,沿途散发传单。
王晏清虽然是一名正直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但他没有地下工作经验,也没有做好部下的思想工作。几万张传单在长江北岸飞扬,290团团长黄子安见了传单才知道,王晏清发布的过江执行军务是假,投奔解放军是真,因为他事先没有参与策划起义,看了传单后就带着部队返回了。走在前面的289团看到290团往回开,也有许多士兵跟着返回。289团团长杨镇洲知道事情有变,但因为没有和部下的基层官兵沟通思想,看到部下官兵返回,也不敢硬下命令阻止,匆忙之中,他和王晏清带着几名参与策划起义的少数官兵,带领警卫排急速北行,很快到了解放区。
“首都警卫师”起义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这一举动在国民党高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王晏清的弃暗投明给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带来了巨大冲击,是献给解放全中国的一声响亮的礼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