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中学校长实施课程领导个案探究

2015-05-28马力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研组愿景校本

马力

摘 要:决定中学课程领导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校长所发挥的领导,本文主要就内地某中学校长实际应用课程领导的个案进行SWOT分析,就其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详细说明,以期能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学校长,课程领导

1.前言

课程领导,顾名思义是以课程理论和领导理论为基础的研究。当今中国内地,由于学校并未设有课程发展主任一职,因此在课程领导过程中,校长的角色就显得更为重要。

2.个案概况

(1)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校长提出构建以“体育”与“艺术”为特色,多元全面发展的想法,并发布了《告家长书》,将学校的愿景向学生家长做了详细说明。

(2)布置校园特色环境,包括“英语角”、“科技之窗”、“创客工作室”等,并开展活动——“如果我是校长,我的学校将是这样的”,向全校师生征集校园布置方案。全校范围内征集校歌方案,并邀请学生自行设计并举办“体育节”、“艺术节”。

(3)完善拓展课制度。拓展课的科目根据学生需求而设,同时鼓励学生成立学生社团,第一期成立的社团有“京剧社”、“环保社”、“足球社”等。

(4)成立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制定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包括定期举行教研组、备课组会议以及教研组、备课组绩效考核方案。要求学科教研组的所有教师共同组织编写校本教材。组织教师定期学习,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在学校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组织听课、评课以及教师自我反思。

3.个案分析

3.1优势(Strengths)

3.1.1设立明确的愿景

Peter(1990)首先提出了共同设立愿景的概念。之后设立愿景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陈学贤(2006)认为设立建设学校愿景非常必要,只有预先设立了学校的愿景,才能更好地追求学校的目标与发展,在设立学校的愿景时还需要根据学校的历史、特色等因素量身打造。学校的愿景应让学校相关成员都能清楚了解,这样有利于激励与学校相关的成员为学校的愿景而共同努力(吴清山和林天佑,2002)。该愿景在全校的师生大会上提出,并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告知了学生家长,所以师生以及家长很快就清楚了解了学校的愿景,这也会多方配合学校去达到愿景埋下伏笔。

3.1.2建立特色学校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Heckman(1993)认为学校文化应该是具备学校特色的,同时又是校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建立并认可的信念。不被学生认可的学校文化只会是一句流于形式的口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校文化需要关注学生对之的认可程度,同时学校文化和领导还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丁钢,2004)。

这实际上就是构建校园文化的一个过程。在学校中,学生并不只是单单学习课程本身,学生还会学到课程之外的东西(钟启全和张华,2010)。而校长的上述举动也让教师与学生清楚感受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增强师生主动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3.1.3提升师生参与课程领导积极性

罗生全(2008)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共同创造人,在学校的课程领导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领导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参与课程领导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大了课程领导的参与面,实现了课程领导主体多元化(郑先俐和靳玉,2004)。该学校校长制定了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包括定期举行教研组、备课组会议以及教研组、备课组绩效考核方案。正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清晰明确的规则制度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发展。教师也是平常人,也具有物质和精神需求(刘晓红,2007)。因此,良好的绩效制度更是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中的积极性。

该学校校长还要求学科教研组共同组织编写校本教材,使教师成为开发课程的主体,这也有利于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此外,该学校校长组织教师定期学习,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在学校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组织听课、评课以及教师自我反思,则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领导的主人。徐国栋教授(2010)指出: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虽然校长的角色非常重要,但教师才是课程决策以及校本课程的真正落实者,是影响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如果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积极性,对于课程改革的成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3.2劣势(Weakness)

3.2.1愿景设立缺乏事先沟通,愿景实施无具体期限

Conley,Dunlap & Goldman(1992)认为设立愿景可以分为两类方式:一类为领导者强势推行自身想法,以期通过个人魅力将其转化为学校共有愿景,适用于成员较少的私人组织,在学校中较难成功;另一类则是组织成员共同设立愿景并实施,适用于学校中设立共有愿景。学校在设立了良好的共同愿景之后,还需要根据愿景制定相应的学校长中短期发展计划(陈学贤,2006)。领导一门言的学校的愿景会与所有师生共有的价值观相违背(帅婷,2004)。仅仅是校长个人所认可的愿景,这个愿景很可能是不被师生所认可的。由于学校的愿景会直接影响着学校之后的发展,所以在制定学校愿景之前,理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克服学校的劣势,制定发展的重点以及优先级别,并创造出学校自有的特色。

3.2.2校本教材编写分工不明,对教师关心不够

课程改革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方面的工作,更是一种情感态度方面的工作(Hargreaves,et al,2001)。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往往会陷入情感困境,并产生负面情绪,课程领导者应加大对教师的关注,帮助鼓励教师真心成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包燕,2007)。

本案例中,该学校校长要求学科教研组的所有教师共同组织编写校本教材。由于是整个学科教研组的所有老师共同编写,却又没有明确规定分工,教师间权责不分明,工作事项更是混乱不清,而且还导致了所有教师的工作量均有所增大,学校里出现了教师抱怨的声音。此外,由于校本教材是该校长要求教师所编写,校长在编写过程中始终高高在上,并未从实质上去帮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校本教材完成质量不高,教师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编写。只有校长以协调人或是合作者的身份给予教师在课程领导的过程中以真正的支持,教师才能更好的成为一名合格的课程领导者(徐京魁,2013)。

3.3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s)

内地基础教育方面的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十数年的风风雨雨,而内地的中小学校长也在这十数年中伴随着种种新课程改革的洗礼而逐渐成长。近年来,随着学校获得了更多的课程设计方面的自主权,中小学校长对于课程改革的热情也与日俱增。由于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与课程领导有密切相关性,这也引起了教育领域对课程领导的广泛重视(陈伯璋,2003;黄旭均,2003;欧用生,2003a)。

当然,课程领导并不仅仅需要校长满腔的热情,更需要校长自身专业的课程领导知识与理论基础。值得称赞的是,在当前环境下的,大多数内地的中小学校长近年来已经参加了非常之多的新课程培训,能很好的理解课程变革,也具备良好的课程领导理论基础。有研究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内地中小学校长都具备非常良好的课程领导观念(鲍东明,于泽元,2014)。可见,近几年新课程的培训对于内地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知识与理论基础方面的提高的效果非常良好的。大多数内地的中小学校长,包括本个案中该校的校长对与学校的教育愿景、校本课程的意义、课程领导的目标的认识也是非常清晰的,这也为内地中小学成功实施课程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然而,课程领导发展的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欧用生(2003b)指出,课程领导的最大问题在于仍然沿用之前的课程管理的标准。当前这样的问题也依旧存在。部分校长迫于社会的压力、舆论的导向以及现有的一些体制,不能很好的将课程领导的理论基础都落实到实际的课程改革行动中。包括本人在与本个案中校长的交流中,该校长也提到,他非常认可在学校中,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但如果要涉及改变国家课程则需要极大的勇气,也许可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作为学校的校长,他可能承担不起太多的负面后果。其实,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教育部门的监督管理、社会舆论或是学生家长对中高考的过分关注等等,都可能成为威胁内地中小学校长课程改革的因素,但这些同样给予了各位中小学校长在逆境中求发展的课程领导实战机会。中小学校长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化威胁为机会,也将成为我们今后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4.结语

相对而言,本个案中的校长还是具有一定大刀阔斧的实干能力,然而目前仍有较多内地的中小学校长仍将课程领导的理念仅仅停滞在头脑意识层面。可见,在未来这几年中,如何将内地中小学校长心中的课程领导意识直接转化为能够实施的课程领导能力,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 Hargreaves,A,Earl,L,Moore,S,& Manning,S.(2001).Learningto change:Teachingbeyond subjects and standards.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2] Heckman,P.E.(1993).School Restructuring in Practice:Reckoning with the Culture of Scho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form.2(3),263-272.

[3] Hord,S.M,& Hall,G.E.(1983).Three images:What principals do i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4] Snyder,J,Bolin,F,& Zumwalt,K.(1992).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In P.W.Jackson(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pp.402-435).New York:Macmillan.

[5] Senge,P,M.(1990).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New York:Crown Business.

[6] 包燕(2007):《学校课程领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7] 陈学贤(2006):高雄市国小校长转型领导、学校愿景发展与教师组织承诺关系之研究,《台东大学教育学报》,17(1),页77-106。

[8] 陈伯璋(2003,10月):《实践智慧与校长课程领导》,发表于大陆课程教材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国立台北师范学院举办之“课程领导与课程评鉴”学术研讨会。大陆,兰州。

[9] 丁钢(2004):学校文化与领导,《全球教育展望》,33,页7-11。

[10] 黄旭均(2003):《课程领导:理论与实际》,中国台北:心理出版社,2,页5。

[11] 刘晓红(2007):教师行为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及其合理性辩护,《现代教育论丛》,页8。

[12] 罗生全(2008):学校课程领导:模式、发展趋向及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8(7),页28-33。

[13] 欧用生(2003a,10月):《课程慎思与课程领导》,发表于大陆课程教材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国立台北师范学院举办之“课程领导与课程评鉴”研讨会。大陆,兰州。

[14] 帅婷(2004):《论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创建》,北京:石油教育出版社,1,页65-68。

[15] 吴清山、林天右(2002)。教育名词:愿景领导,《教育研究月刊》,101,页130。

[16] 徐国栋(2010):课程领导与学校发展:回顾与展望,《教育曙光》,58(2),页83-92。

[17] 徐京魁(2013):职业院校教师作为课程领导者的实践与探索——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页6。

[18] 郑先俐和靳玉(2004):论课程领导与学校角色转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

[19] 钟启全和张华(2010):《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页238。

猜你喜欢

教研组愿景校本
一起向未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愿景管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中小学愿景型领导的现状及改进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