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阅读于学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15-05-28曲金平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循序渐进预习

曲金平

摘 要:阅读的教法五彩纷呈,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阅读还给学生。教师的水平无论怎么高明,技法如何高超,知识如何渊博,但只要在课堂上,这短短的45分钟内,把学生束之高阁,而自己夸夸其谈,在课堂上尽情的表演,这样,虽然自己全身心投入了,学生却失落了,失去了语文阅读的兴趣,课堂上只能做可悲的看客了。久而久之,心灵麻木而缺少灵性,学习死板而缺乏创新。所以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一定要遵循阅读的规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局部阅读;预习;循序渐进;层级教学

课堂短短的时间内,在涵盖内容如此丰富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把阅读还给学生呢?

多年来,我在教学中细心地琢磨,研究。发现教师的成长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我认为,还课堂阅读给学生,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如何提高?关键在于自身自觉的将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事业和兴趣的根源。试想,如果一个教师整天想着如何去炒股,如何去搞副业,如何飞黄腾达,那么他的注意力与研究的方向必将偏离教育的轨道。所以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本就是清贫的职业,既然干了就要认真去做,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脚踏实地,安贫乐道,尤其是语文老师。更要抱着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思想,这也是教育本身决定的。既然你选择了这个灵魂的工程师的职业,你就得为之而奋斗。否则,你就悄悄离开,这里不适合你。那么这和还阅读于学生有何关联呢?因为,只有你把育人看得重要了,教育教学中,自然你就会想到学生,想到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不是先想到自己,去尽情地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从而做出不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把学生束之高阁”的怪异举动。

其次,先局部阅读,后整体阅读。当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老师,想起了自己很多课堂上的不应该。听课过程中也看到和体会到了老师们教学中犯的通病:非常看重进度,生怕讲不完课,源于这种想法,课堂上就出现了不应该发生的错误。不管学生听不听懂,反正我讲了,你不会,就怨不得我了。或者考试前夕,规定了考到哪里,而恰巧自己还没有讲,所以给班级多加课,义务奉献。但这种做法对吗?反而违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学生还没来得及去读,老师已经开始分析了。学生呢?此时此刻正迷蒙着,像没有睡醒的孩子,被人强行叫醒,被动地去洗脸、刷牙、吃饭一样,等到清醒的那一刻,会糊涂:我吃饭了吗?强加于学生的阅读教学不也是如此吗?

所以笔者认为老师讲新课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先预习,并且一定要强调不要流于形式,否则预习也成了虚设,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预习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思考。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和质疑去认真的个体的、局部的阅读。那么有人要问了,预习也不是新鲜事啊?以前就有提出啊!但笔者认为,从听过的课中所感受到的,常常是虚假成分过多,假课太多了。为了课上得没有缺陷,事先已进行完美无缺的准备了,只是在有人听课的公开课上去努力地表演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更何况这种假、大、空的公开课呢?常规教学与公开课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为赶进度为显示老师的卓越才能把学生忽略了。后者如果没有进行如痴如醉、疯狂的预演就好了。学生的成长同样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步骤的去实践必然会使学生达到公开课的水平,是纯粹的学识水平的流露,而不是刻意的去准备和表演了。怎样才能如此呢?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局部阅读,之后课堂上的整体阅读。就好像老师的备课一样,个人先备好,之后集体备课的时候才能有发言的可能。所以一定要把预习落到实处,久而久之,必将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落到实处呢?我通常让学生预习的时候思考以下的问题:

1通读课文,理解标题,查作者,看背景,体会文章的内容与作者和当时的背景有何关联?

2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找出关键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列出文中的生字词或自己认为重要的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词,要注音释义辨析字形

4文章在选材上有何特点?

5写法上有哪些你可以学习的地方?

这样的个体局部阅读将是课堂上群体的整体阅读的有力根基和保障。

此外笔者认为教师课堂的分析一定要有条理,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讲得自己也惭愧,学生也稀里糊涂,不得要领。要遵循先整体感受,后研究讨论分析,最后整合归纳的规律。很多老师的语文课堂,没等学生进入语文的情境之中时,就开始讲解了,如:学生读一段,老师讲解、分析一段,直到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读完了,课就讲完了。这样做有什么弊病呢?在学生还没来得及整体感知文章时老师便匆匆地施教,从头至尾按部就班讲析一番或者挑选一些自以为有价值的语段琢磨细究,这样一来,学生最终得到的是树林,而缺乏对森林的整体欣赏。文章是一个整体,孤立地、拆开了看文章就成了一堆毫无意义的转头瓦块。学生在阅读时,老师要适当地加以指导。指导学生要先初步的浏览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接下来在精读课文,仔细研读体会作者要写什么,表达一种什么情感,怎样来表现的。这个过程可以反复细读两遍。之后大家学习交流,把自己的研读的感受所学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交流学习。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再整体阅读,感受作者写文章时的情感。这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回顾课文,侧重鉴赏评价,对文章做进一步的评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进而真正把握文章的真谛,搞清楚它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三、循序渐进分层次逐级教学。阅读最低级阶段,也是最打基础的阶段,那便是读。

读是理解的基础,只有读了,你才有可能不拖延地随时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文艺精髓。解是第二阶段,只有在读的阶段为这一层打下基础了,你才有可能达到这个标准。第三层级是什么呢?这是最高层级的智者—“悟”。文章拿到了,阅读一遍就可以理解了,关键句找得快,对主题和写法也理解迅速,这就是达到了第三层的教学。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实践中,细心体会,就会发现阅读教学也可以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遵循规律,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育心理学》(作者:董蓓菲)

猜你喜欢

循序渐进预习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有趣的预习题组作业使课堂更高效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写字教学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