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
2015-05-28王文平
【摘 要】高校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创业人才群体,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其独有的特征以及重要的社会意义。独立学院培养创业型人才是在当前高校发展环境中的一选项,要树立“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基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将实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与成功创办企业的对接作为创业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理性思考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必须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而高校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创业人才群体,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其独有的特征以及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同其他类型高等教育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有必要从独立学院本身的特征出发,加深对于创业教育本质的认识,形成系统的、具有特色的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体系和实施方案。
一、创业型人才:是独立学院打造人才培养特色的选项
独立学院办学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而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对人才在类型、层次等方面的要求,正是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建立的重要依据。独立学院要主动占据自己的教育市场份额,必须打造人才培养特色。而且,当前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不要说独立学院,就是公办高校,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挑战。独立学院现行政策的重点是稳定、规范和保证质量,长期政策的重点是特色、品牌和办学模式。因此,独立学院只有办出特色,在人才培养上有所为,方能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其位。
重视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可为独立学院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提供一选项。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不断加速,大学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央视年初还曾以“史上最难就业季”为题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做了专题报道,独立学院也面临着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者“双低”(文凭含金量比二本毕业生低,市场对接性比高职高专毕业生低)的尴尬处境。为此,他们在就业方面可能需要付出更多,面临的压力更大。独立学院是借助社会资金来运作的,国家不拨任何资金。如果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很困难,那么社会就会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产生怀疑,独立学院的发展甚至生存都存在很大的问题。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何况,目前很少有一本、二本院校或高职专科学校把培养创业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
同时,独立学院生源的特殊性对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生源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因为独立学院凭借母体学校的办学优势,实行高学费发展战略,而这些阶层或区域的学生相对而言更能够支付得起高昂的学费。来自这类型家庭的学生,一方面不论是家庭观念上还是个人意愿上都比较容易接受中小企业的岗位,而且看好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家长职业是个体户的也较多,受创业学生以及家长价值观影响而参与创业的学生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有67.8%的男生和46.2%的女生表示对创业感兴趣,父亲、母亲职业是个体工商户的人数分别占父、母职业人数的13.7%、15.9%,依次在父亲职业中排名第三位及母亲职业的第二位,而且他们大多希望自己子女能够经商。受这些人的影响以及创业学生做出的许多创业成功案例,是许多学生纷纷加入创业行列当中。
二、教育理念:提高“创业教育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基本任务”的认识
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以及人才的竞争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高校不应当只注重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合某种职业的职业人,而忽视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而应该与时俱进,树立“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基本任务”的新理念。这一新理念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思想模式,使高校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首先,要重视和加强对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相较于国外,我国的创业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大约于近十几年才开始陆续发展,但创业教育的研究在国内发展较快,主要从社会环境学视角、管理学视角、经济学视角、社会心理学视角以及教育学视角等方面展开研究。但透视国内学者对创业教育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的创业教育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大部分高校和学者普遍关注在“少数人”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缺乏多样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创业教育实效性低。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开展得还不普遍,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创业文化氛围远未形成。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独立学院的学生可能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不如母体高校的学生,但在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甚至创新创造能力方面,并不比母体高校的学生差。在独立学院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关键是如何看待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并明确培养目标,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要求独立学院不能以一种僵化的模式教育学生,而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切实贯彻“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现代教育理念。
再次,要科学构建独立学院分层次递进式创业教育体系。分层次递进式创业教育体系旨在通过“认识—体验—实践”三层次的创业教育,形成一个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创业意识启发、创业知识学习、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实践训练的教育体系,实现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心理和创业道德的系统化、科学化培养。在创业认识层面上,教育的关注点是全体学生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借鉴KAB创业(中国项目)对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启示及运用;在创业体验层面上,重点发挥“体验式”学习在独立学院创业教育阶段中的运用,“阶段”的划分在于,教育的关注对象是“有创业想法”或“将创业作为未来发展选择”的学生;在创业实践层面上,要提高独立学院在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的作为,教育在于行动,指导和扶持学生将创业想法付诸实践,实现创业成功。
三、教育目标:实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与成功创办企业的对接
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即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对学生激发一种意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中得以迸发和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创业教育来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择业理念,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形成一定的创业能力,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另一方面,对有创业倾向的在校大学生实施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使他们成功自主创业。因此,我们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主要围绕强化学生创业意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帮扶学生成功创业等方面整合,实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与成功创办企业的对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创业类新型专业建设。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加强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围绕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解决好“需求”与“适应”的问题。其一,要树立市场需要的观念。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应建立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之上。了解相应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形势,把握国家经济政策的动向,让创业教育不仅有丰富的理论支撑,更要有广阔的教育实践平台;其二,要树立实用的价值观念。在创业教育发展初期,绝大部分独立学院会利用隶属高校的教学资源,借鉴其他高校的教育经验。当具有一定规模时,独立学院应该在专业建设项目中具有自身的特色注重实用性,可利用对师资管理方面的灵活性,创造条件开设创业类新兴专业,给予学生更直接的指导;其三,要树立适应未来发展的观念。创业类专业建设需要时间和人财物的保证,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必须及时调整,因为它不仅要满足现在的需要,还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独立学院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围绕加强基础、拓宽专业进行,以适应其学生特点,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加强基础教育。根据区域社会发展对创业性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要求,按宽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让学生不仅打好自然科学的基础,也要打好社会科学基础,同时要打好工具性学科的基础,使学生具备发展知识、发展思维、发展创业能力所需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其次,要多开设应用方向课程。独立学院对其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到人才培养既有较强的创业适应性,又有一定的创业针对性,多设置应用方向课程,使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形成一个宽基础、多方向的课程结构。再次,要优化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更要以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向为着眼点,在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理论、原理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出先进性、适应性、科学性,把广度和深度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是以素质拓展为目标,强化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须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独立学院培养创业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教育。其一,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课程建设,制定倾斜政策,鼓励教师开设实验课程或实践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中心,努力构建“四年不断线,三个层次相呼应,三大措施相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个动态的、闭环的教学研究体系,并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改革。应求质保量,即追求质量的提高,保证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其二,扩大学校的开放度和社会化,广泛联系企事业单位,开拓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其三,建立课外学分体系,实施创业创新学分,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科研、竞赛、社团、职业技能考核等实践活动以获得规定学分,方能准予毕业;其四,要重视课外活动的育人功能。在活动内容上,要突出拓宽素质、发展个性和掌握技能三项功能,努力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允许学生成为奇才、怪才,鼓励学生冒尖。
同时,要以质量工程为主线规范创业教育管理,以竞争机制为动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总之,通过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养,加强创业技能,造就创业典型,总结有益经验,反过来促进教学的改进,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不断循环的反馈回路。
参考文献:
[1]纪文元.对在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2]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候东喜.关于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0).
作者简介:
王文平(1976~),男,湖南永州人,讲师,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学工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